生活中,父母經(jīng)常會聽到孩子對老師的投訴:“老師一點也不公平!”“老師今天冤枉我了,真氣人?!焙⒆颖焕蠋熣`會了,家長怎么辦?
家長首先要先傾聽孩子為什么說出這樣話語的原因后,以“你心里一定很不好受”表示對孩子的同情和認同,然后再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家長與孩子溝通談話中,孩子都需要父母聆聽心中的委屈,把自已心中的悲傷和各種委屈、生氣情緒發(fā)泄出來。不要總悶在心里,這樣的溝通有利于培養(yǎng)親子之間的親密關系,讓孩子信任父母。所以,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用語言表達方式體會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把氣話說出來。當孩子把內心的話說出來之后,心情自然會舒暢得多。
父母在聽完孩子的傾訴之后,父母切不可立刻就說“是不是你做錯了什么!老師才會這樣對你?”這種把責任推到孩子身上的做法是教育中的大忌。家長要問問孩子是怎樣造成的誤會,是孩子自己認為的,還是老師已經(jīng)明確表達了。如果只是孩子自己感覺,就好好開導孩子,相信老師不會在意學生的某些行為,讓孩子放心。
發(fā)生的具體事情家長一定自己先要搞清楚,再很好的和老師溝通,不讓老師反感,將來對孩子不好,也不能誤會孩子,讓他的心里留下陰影。家長就是很好的橋梁,讓雙方都滿意也是一門學問。
家長要仔細詢問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具體表現(xiàn)。不排除孩子為了避免挨訓會撒謊,這時家長可以通過詢問孩子的同班同學來了解詳情,畢竟其他同學的說法比較客觀。如果過錯方是孩子,可以和孩子溝通教育,如果過錯方是老師,可以先與老師溝通,如果還不奏效的話,那只能反映給他們領導了。
如果老師確實表達了對孩子的不滿,那么就聯(lián)系老師,和老師見面,面對面的溝通,如果確實是孩子的錯誤,就讓孩子跟老師道歉,家長再跟老師好好說說,一般情況下,老師是會諒解的。如果不是孩子的錯誤,是老師做得有點不對的時候,也不要立刻氣鼓鼓地說:“我要去投訴你們老師。問問他為什么要這樣錯怪你!”如果只是孩子的無意的行為惹得老師不高興,產生誤會,就向老師解釋清楚,再讓孩子以后注意言行就行了。
家長要擺正心態(tài),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和老師好好溝通,誤會的解除不會太難,老師不會斤斤計較的。事情的重點不在于老師是否真的不公平,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孩子,教會他們以尊重別人的態(tài)度去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與別人協(xié)調的能力。此時,可以建議孩子改天去和老師好好談談,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樣的做法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適當?shù)娜棠土ΑR嬖V孩子,老師也是平平凡凡的常人,面對學生他們只是長者、授業(yè)者和教育者即使是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同樣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