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乾隆與和田玉
userphoto

2010.01.06

關注

古代中國是一個標榜“德治”的社會,具有“溫潤而澤”物理特征的玉石,被認為是最能體現(xiàn)“仁者愛人”這一儒家思想的物品,受到整個社會的喜愛,形成“以玉比德、君子佩玉、無故玉不去身”的習慣。自此,和田玉(包括產于新疆昆侖山的透閃石玉,以及和田白玉河的子玉)與我國東北、東南之古玉一起培育了中華民族愛玉、崇玉、禮玉、賞玉、玩玉、藏玉并視玉為命根子的傳統(tǒng)觀念。

    據(jù)著名玉器專家楊伯達先生的研究,自夏代開始,從和田到中原王朝首都的運輸玉料之路已有不少于4 000年的歷史,堪稱我國和世界上最早一條溝通東西政治、文化及商貿的運輸線,也是距離最長、使用時間最久的陸路交通大動脈,在玉文化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和田玉玉器最后的光彩是乾隆二十五年至六十年(1760年~1795年)這35年間,以宮廷玉器為龍頭,帶動了蘇州、揚州、杭州、南京以及北京等地玉肆的長足發(fā)展。之所以如此,與當時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和具有“玉癡皇帝”雅號的乾隆皇帝的極力推動有密切關系。

    乾隆二十四年,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的平準戰(zhàn)役取得勝利,出產和田美玉的新疆正式歸入清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和田玉玉貢開始源源不斷地運往北京。對此,乾隆皇帝非常得意,他特制碧玉刻詩大盤以為紀念(現(xiàn)在養(yǎng)心殿后寢)。在御制《和闐玉》詩中,乾隆寫道:“和闐昔于闐,出玉素所稱,不知何以出,今乃悉情形。”并說:“回城定全部,和闐駐我兵,其河人常至,隨取皆瑤瓊。”

    為了使人形象地了解當時新疆開采山料玉的情景,他還令玉工琢制了一件碧玉《于闐采玉圖》山子(1765年),題詩于背面:“于闐采玉人,淘玉出玉河;秋時河水涸,撈得璆琳多;曲躬逐逐求,寧慮涉寒波。玉不自言人盡知,那曾隔璞待識之,卞和三獻刖兩足,審然天下應無玉。”

    一般來說,玉料送達內廷后,擇其優(yōu)者,根據(jù)材料特征和需要確定應制器物,重要的要上奏皇帝批準。之后,一部分留玉作加工,大件和部分小件送蘇州、揚州、南京、杭州等地加工。乾隆二十五年后的制玉高潮時期,每年外包玉器達200件。

    古代帝王多喜愛玉器,《左傳》就記載了許多諸侯王之間用玉為禮物進行交往的故事,有的甚至流傳至今。清代的乾隆皇帝喜愛玉器超過歷代帝王。清宮遺留的古代玉器,大多為乾隆時期收集的,他還親自進行鑒別、定級,許多清宮遺留的古代玉器,配置的木托、木座、木匣,都是乾隆時期置辦的,并帶有乾隆欽定的甲乙丙等字樣。

    得到一件珍貴的玉器,乾隆總是題詩吟詠,或表示愉快的心情,或對古人工藝的贊嘆,或對其用途略加考證。對于當代所制玉,則是記敘其經過,以為傳承有續(xù)。僅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他的御制詩中有詠玉詩近八百首,僅現(xiàn)存的《御制谷璧詩冊》就收錄了他在乾隆辛巳年至庚戌年所作詠嘆玉谷璧詩54首,體現(xiàn)了他對谷璧的喜愛。

    乾隆對于宮廷玉器制造給予極大的關注,親自過問造辦處玉作的人員構成、工匠的選派及其技術情況。重要的器物,他還對畫稿、制木型、蠟樣,以及最后的裝飾、擺設等,一一審查,親自指示。如乾隆四十六年初,制作《大禹治水圖》玉山的石料運到北京后,他令畫師依古人《大禹治水圖》稿本畫《大禹開山圖》紙樣正、背、左、右四張,御覽后令畫師賈銓照圖樣在大玉上臨畫,并做成蠟樣,經御覽后,再交兩淮鹽政圖明阿,按照蠟樣做法、紙樣大小制作,并要求圖明阿:“座子照玉形配做鑄料銅座,其大玉山所畫鉆心,照依大小并照紙樣所貼深淺尺寸數(shù)目打取鉆心,俟打得時,即送京呈覽。”山子制成后,他又下旨令指明安設地點和刻款工匠,將他親筆題名“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圖”及題詩,以及他最得意的兩方印璽“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刻于玉山背面。

    乾隆還親自過問玉器的生產過程,并制定對玉工的懲罰辦法,輕則扣除薪俸,重則降職、革職以及體罰或監(jiān)禁。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將所畫漢玉熊佩上座樣,交太監(jiān)胡世杰呈覽,奉旨:“此熊佩的座樣如何畫不來,是什么畫匠!著海望將畫匠重責四十板。欽此。”

    乾隆最愛的珍貴玉器,往往收藏在叫“百什件”的盒子里。百什件共分為9層,抽屜中有每件玉器專用的小格子?!逗霘v鑒古圖》是一個叫丁關鵬的宮廷畫師所做,真實地描寫了乾隆皇帝鑒賞古玉的情景。

    蘇州工匠利用廢玉料琢成的“桐蔭仕女圖”,是一件表現(xiàn)江南庭園景色的巧奪天工的作品。圓門內外有茂密的蕉葉和玲瓏的假山,玉料中間的凹陷處順勢雕成兩扇半月形扉門,半掩半開的扉門內外各立一白衣少女,透過門縫相互窺望。乾隆非常欣賞這件品, 因而在底部陰刻乾隆帝御題文:“和闐貢玉,規(guī)其中作椀,吳工就余材琢成是圖,既無棄物,又完璞玉。御識。”及詩:“相材取椀料,就質琢圖形。剩水殘山境,桐簷蕉軸庭。女郎相顧問,匠氏運心靈。義重無棄物,贏他泣楚廷。”把它與春秋和氏璧相提并論。

    乾隆時期利用新疆和田玉制作的大型玉件還有許多,著名的有:乾隆三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五年完成的《秋山行旅》玉山、乾隆四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完成的《南山積翠》玉山、乾隆四十一年至乾隆四十五年完成的云龍玉甕、乾隆四十一年至乾隆四十四年完成的大玉甕、乾隆四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二年完成的《大禹治水圖》玉山,以及“會昌九老圖”玉山等,都是重達數(shù)千斤或上萬斤的大件。

    有意思的是,乾隆年間制作的宮廷玉器中,大多帶有“乾隆年制”的制造年款,還刻有千字文順序號。“天字一號”已經不知流落何處,也不知道是何器物。故宮博物院目前存有“地字二號”、“元字三號”、“洪字七號”和“火字七十五號”,都是仿古斧形玉器,至于千字文順序號排至何字,“天字一號”是何器物,目前仍無定論。

    乾隆去世后,清朝的國力迅速衰落,因此對玉器的需求大大減少,玉器的制造開始走入低谷。嘉慶四年(1799年),皇上甚至下旨和田、葉爾羌停止進貢玉料。道光元年(1821)以后直到清覆亡,新疆玉料進貢再也沒有恢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玉中之王:《大禹治水圖》玉山
清乾隆年傳世和田玉籽料鑒賞
從南北朝到元明清, 經歷兩次收藏狂潮, 和田玉曾經有價無市!
和田玉的最大玩家,第一玉癡是這么玩玉的!
和田玉收藏不可重古不重今
黃金易得 清代玉器難求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