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甄嬛和果郡王的私情,在回宮后還算是保密的不錯,只有葉瀾依一人發(fā)現(xiàn)了,連沈眉莊都不曾察覺,當然甄嬛不告訴眉莊,并不是不信任她,這種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眉莊不知道也就代表著她日后不會受此事牽連,這或許就是甄嬛的用意吧,皇后雖然感覺甄嬛雙生子有問題,但是又沒有十足的證據(jù),只能從一些細微處來猜測,為此皇后還收買了甄嬛宮里的宮女斐雯,沒想到斐雯辦事這么利索,無意間竟發(fā)現(xiàn)了溫實初和甄嬛的關系不一般,就這樣斐雯捕風捉影,把這件事告訴了皇后。
一向謹慎的皇后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扳倒甄嬛,所以皇后便找來祺貴人來當這個急先鋒,還把甘露寺的姑子靜白也找了來,一場滴血認親的陰謀正式拉開帷幕,這場鬧劇把皇上也驚動了,后宮的嬪妃也都悉數(shù)到場,這不是甄嬛個人的生死戰(zhàn),而是后宮最有權力的兩大派系展開的生死決戰(zhàn),如若甄嬛被扳倒,那么端妃和敬妃這些人也就失去了重要靠山,所以為了自己的前程計,端妃和敬妃等人也會拼死保護甄嬛,滴血認親一開始甄嬛黨的人就對斐雯展開了輪番質問,膽小的斐雯很快就沒有了招架之力,但是皇后黨的人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安陵容的表現(xiàn),每句話都想置甄嬛于死地。
[!--empirenews.page--]甄嬛和皇后兩派爭論不休,最后也沒掙出個所以然,皇后見無法撼動甄嬛,便拿出了蓄謀已久的方案“滴血認親”,這四個字的確讓甄嬛慌了,只要皇上跟雙生子滴血認親,那么甄嬛和果郡王的私情就再也藏不住了,這牽扯的人實在太多,不是甄嬛和果郡王兩人就能解決的事,但是甄嬛卻急中生智,想到讓弘瞻和溫實初兩人滴血認親,這樣一來就不會相溶了,但是甄嬛是怎么肯定皇上就一定會答應的呢?
[!--empirenews.page--][!--empirenews.page--]很顯然甄嬛當時提出這個法子,心里已經是有了一定的把握了,其中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當皇后提出滴血認親時,端妃見甄嬛的表情有些不自然,心里定是猜到了些什么,但是她也不敢肯定,所以不管是為了皇上的顏面,還是為了甄嬛黨的利益,端妃都應該極力阻止,也正是因此,才有了端妃那句:“皇上的龍體怎可損傷”,端妃是最早服侍皇上的人,所以在后宮說話有一定的分量,即使是皇后也要給端妃幾分面子,而皇上對端妃又有很多愧疚,所以對端妃也是十分的敬重,那么端妃說的話,又十分的有道理,皇上自然會聽進去。
[!--empirenews.page--]其次,在端妃說過這句話后,皇后黨的人竟無人反駁,也就造成一個共識,那就是皇上的龍體的確不可損傷,試問誰又敢主動提出讓皇上的手扎破去滴血認親?連皇后都不敢,這就是那個皇權至上的年代,而甄嬛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才會提出讓弘瞻和溫實初滴血認親來證明,皇上也是活得十分細的人,既然能不傷害自己便能證明甄嬛的清白,那么這兩全其美的事,又何樂而不為,小編覺得還有一點可能皇上也是考慮到的,皇上對弘瞻是不是自己的骨血心里也是沒底的,若是當著眾人的面驗出弘瞻不是自己的骨血,那么皇上的面子又往哪擱,所以皇上同意讓溫實初和弘瞻滴血認親,也是給自己一個臺階下,只要能證明弘瞻和溫實初沒關系,皇上的面子也就能夠維護,若是皇上真的起疑心的話,大可以讓夏刈暗地里調查,事實證明,后來皇上也的確這么做了,但是卻被甄嬛先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