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條
下面我們?nèi)サ狡翁铮?/font>
當(dāng)?shù)氐摹暗啬憽备嬖V“特搜”,
一定要吃吃粿條啦!
潮汕人對于粿條的感情,不言而喻,簡單來說,幾乎早中晚宵夜都有它的身影,而莆田的粿條號稱潮汕第一!
到底有什么秘訣呢?
這個小小的作坊位于一個深居民宅當(dāng)中,一口老井,一對夫妻,每天他們都制作粿條,一做就是幾十年。
從大米的浸泡,到粿條的加工,兩個人工作八小時,最多只能磨100斤大米。
其實(shí),粿條跟河粉最大的區(qū)別就是,粿條除了米漿外什么都沒有,因此吃起來韌性不像河粉彈牙,但是很飽滿。它的厚度也比河粉厚,蒸熟后的透明度比河粉差,呈現(xiàn)輕微的乳白色。
粿條用大米泡浸之后磨成漿,一百斤大米可以生產(chǎn)210斤粿條,誤差不會有半斤;而一百斤大米,則可以產(chǎn)800-1000斤的河粉。
那么為什么莆田粿條,
會如此出名呢?
因?yàn)樗?/font>
水好,米好,
堅持柴火古法制作!
莆田的粿條那么出名,第一就是用最傳統(tǒng)的做法,第二莆田接近零工業(yè),土壤好、水質(zhì)好、空氣好,所以莆田粿條那么出名啦!
相比其它地方切成條的做法,莆田這里更喜歡像布拉腸一樣的吃法。
剛出爐的粿條,用生油爆香蒜頭后淋上醬油,口感甜糯,充滿米香,這就是莆田最傳統(tǒng)的粿條老味道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