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害蟲,指的是一生或一生中某個階段生活在土壤中危害植物地下部分、種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莖的雜食性昆蟲。這類害蟲種類繁多,危害寄主廣。主要有螻蛄、蠐螬、地老虎和金針蟲等。農(nóng)民朋友經(jīng)常會接觸到地下害蟲,對它們可謂是深惡痛絕。那么,面對地下害蟲的發(fā)生,我們應(yīng)該采取怎樣的防治措施呢?
地下咬食剛播下種子或幼芽,或咬斷幼苗的根莖,被害根莖呈現(xiàn)亂麻狀,同時螻蛄地表層活動形成隧道使幼苗根與土壤分離,造成幼苗凋枯死亡。
防治方法:
1、螻蛄有趨光性,可設(shè)置黑光燈誘殺成蟲,特別是在晴朗無風悶熱天氣,誘殺效果明顯;
2、在螻蛄危害較重的地塊,每隔3~5米,挖30厘米見方,50厘米深坑,于傍晚放新鮮牛馬糞1~1.5千克,上面蓋青草,可誘集螻蛄,第二天清晨移開蓋草進行人工捕殺。
3、螻蛄具有強烈的趨化性,尤喜香甜物品。因此,用炒香的豆餅或谷子500克,加水500克和40%樂果乳劑50克,制成毒餌,誘殺螻蛄。
金龜子幼蟲,主要集中在地表10厘米以內(nèi)咬食根部,常根部咬傷或咬斷,斷口一般比較整齊,會使幼苗枯萎死亡。蠐螬喜歡為害土壤疏松含沙量高的地塊。土壤沙多、疏松有利于蠐螬的活動。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在其盛發(fā)期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2、5%敵殺死1800倍液噴殺成蟲;
3、用50%氯丹粉劑加適當細土拌勻,翻入土下,毒殺幼蟲;
4、在幼蟲盛發(fā)期用50%辛硫磷600倍液澆于土中,對消滅幼蟲有良效。
地老虎食性很雜,可危害大豆、玉米、高粱、豆類、瓜類等多種作物,多種雜草也是地老虎的重要寄主之一。白天潛伏土,夜晚出土危害。常將作物莖基部咬斷,造成作物嚴重缺苗斷條甚至毀種。
防治方法:
1、誘殺成蟲。根據(jù)成蟲的趨光性,在成蟲羽化盛期點燈誘殺,或用糖醋毒液毒殺成蟲;
2、桐葉誘殺法。地老虎幼蟲對泡桐樹葉具有趨性,可取較老的泡桐樹葉,用清水浸濕后,于傍晚放在田間,每畝放80-120片,第二天一早掀開樹葉,捉拿幼蟲,效果很好。如果將泡桐樹葉先放入90%晶體敵百蟲150倍液中浸透,再放到田間,可將地老虎幼蟲直接殺死,藥效可持續(xù)7天左右;
3、人工捕殺。利用地老虎晝伏夜出的習性,清晨在斷苗周圍或沿著殘留在洞口的被害枝葉,撥動表土3~6厘米,可找到地老虎后殺滅。
4、地老虎1—3齡幼蟲期抗藥性差,是藥劑防治的適期,可使用“地蟲清”拌細沙均勻撒施,然后灌水,使藥液充分滲透入土壤。由于地老虎幼蟲多于晚間開始活動,所以施藥時間最好選擇傍晚,效果最好。
叩甲幼蟲,在土中食播下的種子、萌出的小芽、花苗的根部、致使植物枯萎死亡,造成缺苗斷壟,嚴重者全部毀種。
防治方法:
1、金針蟲的卵和初孵幼蟲,分布于土壤表層,對不良環(huán)境抵抗力較弱。翻耕曝曬土壤,中耕除草,均可使之死亡;
2、將豆餅、花生餅或芝麻餅粉碎成米粒大小,用鍋炒香,然后用8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1千克,50千克炒香的餌料,加適量水混拌均勻,黃昏時撒于被害田間,特別是雨后撒施毒餌,效果更好。
3、將土豆煮半熟,埋在田間,每隔2~3天取出檢查,發(fā)現(xiàn)土豆上有孔眼,里邊定有金針蟲,用鑷子取出殺死,再將土豆埋回原位,可連埋3~4 次,效果較好。注意每次取出金針蟲后,用等同粗的小棍將眼孔封死,以便于下次檢查。
要想獲取更多相關(guān)的農(nóng)技知識,歡迎點擊關(guān)注“南皇陽農(nóng)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