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兒初長,三月暖陽,杯水澆花香。
思恩養(yǎng),讀書郎,愛無價天久長。
--梅子
1、“媽媽,給你吃一顆鈣片?!碧ь^發(fā)現(xiàn)兒子一手抱著瓶,另一只手里拿著鈣片,露出牙齒笑著看著我。
看著兒子送到嘴邊的鈣片軟糖,我微笑著張大了嘴巴。
“媽媽,再來一顆,一次兩片。”兒子站在我身邊,邊往我嘴里送鈣片邊說。
“謝謝,寶貝?!蔽议_心的對他笑著。
在那一瞬間,眼前閃現(xiàn)的是我為他吃東西的點滴畫面,沒想到眨眼工夫,十年時光過去了,他竟然學會喂我我吃東西了。
接受孩子的愛,是如此美好的事情。
2、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
氣化成形開始,父母之愛已經(jīng)開始。我們的老祖宗最有智慧,中國古禮上講有懷孕之禮。
胎兒時,母親已經(jīng)開始對孩子寄予愛。有記載周文王母親太任懷孕期間:目不視惡色、而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
受教育階段,《三字經(jīng)》有言:教之道,貴以專。茍不教,性乃遷。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孟母三遷的故事說的是孟子很小時父親死了,母親將家搬到父親墳墓附近。因為目的經(jīng)常有人哭哭啼啼,孟子也學那些人,走來走去。孟母覺得居住地不理想,將家遷到集市上,孟子學者小販們大喊。孟母覺此駐地不理想,于是三遷到了學堂附近,經(jīng)常會有文人來學校作揖跪拜,孟子提出要上學讀書,孟母方心安。
3、父母愛子,可以不擇任何代價。因為愛無價。
類似典故,枚不勝舉。司馬光教子儉樸;曾子殺豬;王羲之夫婦教子習書法......
天下父母愛孩子,從未想過回報自身,只希望他能自身生活的更好,能夠志存高遠、報效國家。
母愛終身伴兒身。古人云:兒行千里母擔憂。還有大家熟知的游子吟。
4、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
兒子連續(xù)三個晚上都是如此,我很開心。他有心了。
想到了古代的二十四孝,也許典故在今天更有一番意義,更加使人不能忘卻。
臥冰求鯉、聞雷泣墓、嘗糞憂心、埋兒奉母......
件件典故觸動人心。
祝天下的孩子,知書達理。學會知古觀今。
文后小樂:什么東西不能吃?(上期答案:兩頭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