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心學雙圣
蔡叆,此人字天章,號洨濱,是明代大學者,心學大師湛若水的學生。公元1496年生于趙州寧晉百尺口村。
為什么是趙州寧晉,是因為在明代時,邢臺為順德府,轄管一府九縣。寧晉當時不屬于順德府的行政區(qū)域,而歸趙州管轄。
話又回到蔡叆這個人物,《趙州志》《寧晉縣志》等記載說,他生性聰慧,九歲能文。在嘉靖八年時中進士,后來官居監(jiān)察御史。這個期間,他為官有包拯之風骨,秉直執(zhí)法,剛直敢言,查處貪污、行賄、考弊等大案、要案三十余起,罷黜懲處貪酷官吏二百余人。被人中傷,兩次罷官,為此因事獲罪,回歸鄉(xiāng)里,后來,被同朝及后世官員稱他為:“道德文章為一代師表,乃趙郡之人豪也?!?/p>
回到家鄉(xiāng)后,居家以授書而生,置辦學田,在縣中興辦了洨濱書院、正學書院,后人贊譽他辦學有孔子之圣德。
他以孝聞名鄉(xiāng)里,行善有佛祖之器度,出資為養(yǎng)濟院置地四百畝,送給了當?shù)毓俑M行管理,所收入的地租全部用于鄉(xiāng)間老人的生活所需。
他文采出眾,詩歌有杜甫之遺風。著有《洨濱集》十卷,《洨濱語錄》二十卷等。
重要的是,他在教授學生時,努力弘揚甘泉的“江門心學”。其門生廣布全國各地。
蔡叆,這是一位集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理學家、書法家、詩人、社會活動家為一身,兼濟天下的圣賢大師。他的著作收錄于《四庫全書》中。
“此人太有名了,我自然對他有些了解。”
“哈哈哈,不僅對他了解,我還是他的同鄉(xiāng),雖然我與他有500年的時差,但他的名聲遠傳今世,當時在鄉(xiāng)里縣城,建有蔡叆“進士坊”“ 御史坊”,在他的興建的洨濱書院和正學書院前建有“洨濱書院坊” “正誼明道坊” “敦義榮道坊” “有道之士坊” “德學耆儒坊” “清朝耆碩坊”,后來被那些無知人砸了,今天重視文化了,在城里又恢復再立他的“御史坊”為此,蔡叆在當?shù)乇蛔u為“十一坊主”。
沒有想到,作冊麥這個老頭突然又好奇的跑過來,問道:
“什么叫坊?。俊?/p>
我瞥了他一眼,有些不耐煩的回他說:
“坊,又稱這牌坊,在古代時,是為表彰人的功勛、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jié)義所立的建筑物,也是一種牌樓式建筑,通常多用木頭或石頭而立,建在城里的主要街道上,跨道而立,以顯示其身份和價值?!?/p>
“噢,我有些明白了。”
這個老頭笑了笑,說道:
“你這么一說讓我想起了我們那個時期的'衡門’,《詩經(jīng)》中的有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就是講的這個,是用兩根柱子和一根橫梁搭建而成,如同門一樣。原來這個經(jīng)過后人的演變,成了一種牌坊?!?/p>
“不打擾了,你們繼續(xù)聊,繼續(xù)聊……”
唉,這個老頭真的煩人,不過還很知趣,還知道打擾了我們的聊天。
我對問詢打聽蔡叆這位老者說:
“怎能不知道他的名號。這位老先生,你在南越廣州,怎么打問起蔡叆老先生”
今天的事情,可以說是一個他鄉(xiāng)遇故知的樂事。此時我打量這位老者,看這老頭一身布衣著裝,心里想,廣州之城,不僅有創(chuàng)新的動力,還有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年輕人穿漢服是為了另類,而這位老者竟然也穿著漢服,有點意思。
實際上,這個過程中我還處于一個迷糊階段,加上自己的視力已經(jīng)花了許多年了,邊說邊用手揉了一揉眼睛,這才發(fā)現(xiàn)老頭是真正的大明空間的人物。
起身回禮說:
“老人家貴姓,你是?”
老先生慢條斯里,不緊不慢的回答我:
“我乃湛若水,字元明,號甘泉。”
我聽后驚出了一身汗,便起身再次向老者行禮。
湛若水,明代的大儒,與王陽明并稱為心學大師。為了更加清楚的敘述這兩個之間的關(guān)系,我啟動了省命能量,讓他傳音于我。
場景回到了500多年前。
這里是湛若水的府第,這座湛氏府第坐北朝南,由家祠、書房、客廳、園林、宅樓、廚房等建筑組成,整個府第四周圍合,建筑占地約十多畝,在府第的宅前有二畝多地曠地,曠地上有一座三開間“三世尚書”牌樓,樓其前還有一處占地面積三十多畝的魚塘。
嘉靖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這一年即為公元1560年,在四月二十二日的一刻,一個95歲高齡老人走了,這個消息傳到了大明都城,當時的嘉靖皇帝沉默了。通過朝議后,嘉靖皇帝發(fā)出了圣旨。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的年號,使用自1522年開始,這一年是嘉靖元年,至嘉靖四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66年,這是明代皇帝使用第二長的年號,第一長是萬歷皇帝。
年號,是中國古代皇帝用于紀年的名號,在漢代之前沒有皇帝年號這一說法,自漢武年時才開始使用帝王年號。據(jù)有關(guān)專家的考證說,漢武帝十九年首創(chuàng)了年號,這一年為“建元”。后來,漢武帝在一年的十月狩獵,意外的捕獲到一只獨角獸白麟,大臣們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用紀年來紀念,為此改年號為“元狩”;后來,在公元前128年的時候,有人在山西獲得一個寶鼎獻給皇帝,大臣又認為這是天降神瑞,又改年號為“元鼎”。
從這以后,人們將這種紀年的方式稱之為“紀元”,改換年號稱作“改元”。后來,人們用年號來稱呼皇帝,特別是在明清時期,年號也成皇帝的稱號,如萬歷皇帝、崇禎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等之類的。
什么是圣旨,就是古代皇帝的最高指示,這些指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必須嚴格遵守的,如果對一個人的圣旨,那是莫大的榮幸,是一個家族的榮光,成為后世的傳世佳話。
大明嘉靖四十二年十月庚午日,公元1563年十月,這是一個陰歷的紀年。
陰歷,是中國特有的歷法名稱,又因與農(nóng)時有密切的結(jié)合又稱為農(nóng)歷。庚午日是中國表示日期的一種特殊方式。
我國的傳統(tǒng)歷法中,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之為“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之為“地支”,兩者按順序配合,形成了六十為組的組合。這樣周而復始,往復循環(huán),組合成了干支紀年法,紀月法、紀日法、紀時法。這種方式由來已久,在殷商時期已經(jīng)十分成熟運用于紀年及計算中去。
一般來說庚午日是一個日期表述,是干支歷法中的第七天。
也就是說,在這一天,嘉靖皇帝為這個廣東大佬下了兩道圣旨,前去傳達圣旨的是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杜拯。
承宣布政使,是明代的一級行政區(qū),簡稱布政使司“布政司”或“藩司”。在這一級行政體制內(nèi),設(shè)有左、右承宣布政使各一人,簡單的說就是明代廣東布政使最高行政長官,品階為二品大員。
當時的這個杜拯擔任廣東最高長官,如果與現(xiàn)代相對比,就是省委書記這個級別。
杜拯當時宣讀兩道嘉靖皇帝的圣旨,一道是《賜葬敕諭》,一條是《賜祭敕諭》。
后來在隆慶元年,即1567年,穆宗皇帝再次下《故兵部尚書湛若水加贈太子少保誥命》旨說:湛若水“博綜六籍之言,自成一家之旨?!辫b于此,“茲特贈為太子少保,謚文簡,錫之誥命。于戲!窮階懋進,豈為儒者之光榮?令問昭垂,永作后人之楷式?!?/p>
為什么這個湛若水能引起兩代皇帝的重視,是因湛若水與另一個叫王陽明的人同稱為心學二圣。兩人相遇,都是以相互尊重,爭辯討論,學習交流,曾擊掌說:“共倡圣學!”開辟了明代理學大神級境界。
那一年,王陽明為劉瑾所害被迫離開京城,湛若水作《九章贈別》,表達對好友的情誼和敬佩;王陽明以詩為答,表達了當時的心情。
后來,王陽明專門前去探訪故友,在湛若水居所,王陽明寫下《題甘泉居》《書泉翁壁》兩首。
“我聞甘泉居,近連菊坡麓。十年勞夢思,今來快心目。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曙嫺嗜嚥途掌戮?。行看羅浮去,此心聊復足?!?/p>
王陽明以“致良知”為宗旨,創(chuàng)立了陽明心學,世稱“姚江學派”。湛若水則以“隨處體認天理”為宗旨,創(chuàng)立的甘泉學派。
而湛若水所問起的這個叫蔡叆的人,正是他的得意學生。
2019年,在蔡叆家鄉(xiāng)出土了明代嘉靖年間的一塊石碑,這塊石碑正是湛若水的《甘泉湛先生心性圖》,出土石碑的地方是當時洨濱書院舊址。石碑高2.5米,寬約1米,厚0.3米。碑文為書以古體篆文,計有536字。
《心性圖說》是甘泉心學的精髓,是對心性圖的解說。而這塊石碑正是蔡叆為紀念和傳承湛若水思想而立。
甘泉湛先生心性圖
湛若水書法
湛若水畫像
王陽明畫像
湛甘泉先生文集
期待你的
分享
點贊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