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窯賦》全文附帶譯文和軼事典故
?
鹿森森
我們都是陰溝里的蟲子,但是總還是得有人要仰望星空。
呂蒙正
作者:呂蒙正(公元944年 - 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陽人。北宋宰相太師。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譯文:天上的風云無法預測,一朝一夕之間人的災禍與喜事可能就會發(fā)生。蜈蚣有上百只足,但卻不如蛇行走得快。家雞翅膀雖然很大,卻不能像鳥一樣飛行。馬雖然能行走千里的路程,但沒有人駕馭也不能自己到達目的地。人有遠大的理想,但缺乏機遇就不能實現(xiàn)。
蓋聞: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譯文:人們常說:在富貴時,能使自己節(jié)制而不揮霍;在貧賤時不要改變自己的意志。
文章蓋世,孔子厄于陳邦;武略超群,太公釣于渭水。
譯文:孔子的文章寫得沒有人能夠超過卻被困于陳國。擁有文韜武略的姜子牙也曾迫于生計在渭水垂釣。
孔子
軼事典故: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帶領(lǐng)弟子離開魯國來到了衛(wèi)國??鬃釉谛l(wèi)國被衛(wèi)靈公夫人南子召見。孔子的弟子子路對孔子見南子這件事極有意見批評了孔子。鄭國的子產(chǎn)去世,孔子聽到消息后,十分難過,稱贊子產(chǎn)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慈惠的人。 孔子帶弟子先到了衛(wèi)國,衛(wèi)靈公開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魯國的俸祿標準發(fā)給孔子俸粟6萬,但并沒給他什么官職,沒讓他參與政事??鬃釉谛l(wèi)國住了約十個月,因有人在衛(wèi)靈公面前進讒言,衛(wèi)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開監(jiān)視孔子的行動,因此孔子帶弟子離開衛(wèi)國,打算去陳國。路過匡城時,因誤會被人圍困了5日,逃離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衛(wèi)國貴族公叔氏發(fā)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后,孔子又返回了衛(wèi)國。衛(wèi)靈公聽說孔子師徒從蒲地返回,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幾次離開衛(wèi)國,又幾次回到衛(wèi)國,這一方面是由于衛(wèi)靈公對孔子時好時壞,另一方面是孔子離開衛(wèi)國后,沒有去處,只好又返回衛(wèi)國。
姬昌遇姜尚
姜子牙,亦作姜尚。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在呂地,所以又稱呂尚。夏、商兩代,有的封給旁支子孫,也有的后代淪為平民,呂尚就是其遠代后裔。呂尚本姓姜,因為以其封地之名為姓,所以叫作呂尚 。
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jīng)敗落了,但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可年過古稀還是一無是處,閑居在家。姬昌出獵,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看到姜子牙垂釣鉤直無餌,是個奇人,一番交談后拜為太師。
顏淵命短,殊非兇惡之徒;盜跖年長,豈是善良之輩。
譯文:孔子的學生顏回雖然早亡,但絕非兇惡的人。盜跖雖然活得長,卻不是什么善良之輩。
顏淵
軼事典故:顏淵,名回,字子淵,又稱顏子,生于魯昭公二十一年(前521),卒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81),不幸英年早逝,終年41歲。顏回,是孔子最為得意、最為器重的弟子。在生活中,簞食瓢飲,安于貧困;在求學時,勤奮好學,聞一知十;在德行上,謙虛仁愛,大智若愚;在師徒關(guān)系上,顏回理解孔子,孔子也視顏回為己出,顏回死后,孔子悲痛欲絕,甚至說:“天喪予!天喪予!”
盜跖
盜跖,跖又作蹠。跖為魯國大夫展禽(柳下惠)之弟,說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樞戶,驅(qū)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祖”。
堯帝明圣,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
譯文:堯帝雖然英明,卻生下頑劣不肖的兒子。舜的父親瞽叟頑固又愚蠢,反而生下舜這樣賢圣的兒子。
堯帝
舜帝
軼事典故:堯帝有一子名叫丹朱,從小極受堯的寵愛,但其個性剛烈,欠政治智慧,被堯視為“不肖之子”。舜的父親雙目失明所以被稱為瞽叟,本性頑劣,對其子舜不滿,經(jīng)常與后妻以及后妻所生之子——象,商討尋機殺死舜。但舜卻仍然孝順地侍奉瞽叟,不敢有半點不敬。后來瞽叟、后妻、象陷害舜的計劃暴露,舜沒生三人的氣,反而對三人比以前更好,三人感動,從此再也不懷陷害舜之心了。
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
譯文:張良原來只是一個老百姓,簫何也僅是縣里的吏員。
張良
軼事典故:張良,西漢開國名臣,“漢初三杰”之一。年輕時為了抗秦散盡家財,后輔佐劉邦建立西漢王朝。
蕭何
蕭何,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漢初三杰”之一。早年入仕秦朝,擔任沛縣主吏掾,后輔佐沛公劉邦起義,建立西漢。
晏子身無五尺,封作齊國宰相;孔明臥居草廬,能作蜀漢軍師。
譯文:晏子的身高沒有達到五尺,卻承擔了齊國宰相的職務。孔明居住在茅草屋里,卻擔任了蜀國的軍師。
晏子
軼事典故:晏子,晏嬰,姬姓 ,晏氏,字仲,謚“平”,史稱“晏子”,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廣為人知的《晏子使楚》中描述了晏子是一個身高不足五尺的矮人,楚王知道后便故意在城門邊上開了一個矮小的狗門,讓晏子從此門入,想以此戲弄晏子。晏子看到后說“出使狗國才會從狗門入”,楚國大臣聽聞只好讓晏子從大門入。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瑯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fā)明家、文學家。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后,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劉備依附荊州劉表時三顧茅廬,諸葛亮向劉備提出占據(jù)荊州、益州,聯(lián)合孫權(quán)共同對抗曹操的“隆中對”策,劉備根據(jù)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漢政權(quán),與孫權(quán)、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fā)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fā)。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楚霸雖雄,敗于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里江山。
譯文:西楚霸王項羽雖然英勇無敵,但卻戰(zhàn)敗于烏江自殺;漢王劉邦雖然軟弱,但卻擁有萬里江山。
西楚霸王項羽
軼事典故:項羽,秦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少時學書、劍皆無所成,然胸懷反秦大志。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隨項梁起兵會稽(治今江蘇蘇州),響應陳勝、吳廣起義。陳勝死后,又領(lǐng)導反秦武裝主力,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秦將章邯擊趙時,奉懷王之命,以次將隨上將軍宋義率軍救趙,因宋義行至安陽后按兵不動,遂于帳中斬之,然后親自領(lǐng)兵救巨鹿,破釜沉舟,大敗秦軍主力。隨后招降章邯,坑殺秦卒二十萬,進軍關(guān)中。時劉邦已先據(jù)咸陽,謀臣范增力勸項羽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未能實現(xiàn),與劉邦暫時達成和解,遂屠咸陽,殺秦王子嬰,燒秦宮室,擄掠貨寶。公元前206年二月,分封諸侯,以劉邦為漢王,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不久,田榮、陳余于齊、趙等地舉兵反楚,劉邦乘機平定三秦,進逼西楚,楚漢之爭隨之爆發(fā)。項羽雖于戰(zhàn)爭前期取得勝利,但因分封諸侯,內(nèi)部矛盾重重,加以戰(zhàn)略決策失宜,軍事形勢日益不利,終被圍困垓下,夜聞楚歌四起,以為漢軍已得楚地,遂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
漢高祖劉邦
劉邦,字季,沛縣豐邑中陽里人(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 魏國大夫劉清的曾孫。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對漢族的發(fā)展以及中國的統(tǒng)一有突出貢獻。劉邦出身農(nóng)家,為人豁達大度,早年不事生產(chǎn) 。秦朝建立后,出任沛縣泗水亭長。后因釋放刑徒,亡匿于芒碭山中。陳勝起義后,集合三千子弟響應,攻占沛縣,自稱沛公 ,投奔名將項梁,任碭郡長,受封武安侯 。秦二世三年率軍進駐灞上,接受秦王子嬰投降 ,廢除秦朝苛法,約法三章 。鴻門宴之后,受封為漢王,統(tǒng)治巴蜀及漢中一帶。 他能夠知人善任,虛心納諫,充分發(fā)揮部下的才能,積極整合反對西楚霸王項羽的力量,最終擊殺項羽,于漢五年(前202年)贏得楚漢之爭 ,統(tǒng)一天下。
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
譯文:漢將李廣雖有射虎(虎石)的威名,卻終身都未獲得封侯。馮唐雖有治國安邦的才能,但到老都沒有做官的機會。
李廣
軼事典故:李廣,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西漢時期名將、民族英雄,秦朝名將李信的后代。李廣于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后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wèi)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lǐng)萬余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于兩馬間,李廣佯死,于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shù)年不敢來犯?!帮w將”一詞還出現(xiàn)在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七言絕句—《出塞》中: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zhàn)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衛(wèi)青私心,被安排于東路遠道圍擊匈奴單于。后迷失道路,未能參戰(zhàn),回朝后自殺。李廣一生英勇善戰(zhàn),匈奴人懼怕無比,但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功過相抵,到老無封地。
馮唐
馮唐,西漢代郡(今張家口蔚縣)人,西漢大臣,其祖父為戰(zhàn)國趙國中丘人,他的父親移居到了代地。其以孝行著稱于時,為中郎署長侍奉漢文帝。漢景帝即位后,馮唐被任命為楚相,但很快被罷免。漢景帝去世后,漢武帝即位。當時匈奴犯邊,帝廣征賢良,雖然馮唐再次被舉薦,可是已經(jīng)九十多歲了,只能任命其子馮遂為郎。
因為馮唐出仕尚晚,且因漢武帝求賢時已經(jīng)年過耄耋,心有余而力不足。后世學者文人通常用馮唐來形容“老來難以得志”。
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懸三尺玉印,一旦時衰,死于陰人之手。
譯文:韓信時運不濟時,連飯都吃不上,等到運氣來了,成為掌印的大將軍,而一旦運氣衰敗,又死于陰毒人的計謀。
漂母予韓信食
軼事典故:韓信,淮陰縣(今江蘇省淮安市 )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被劉邦評價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稱之“漢初三杰” ,古代軍事思想“兵權(quán)謀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為“兵仙”、“神帥”。
韓信早先在平民時期,既貧窮又沒有好的品行,無法被推選成為官吏,又不能經(jīng)商維持生計。常去別人家里蹭吃蹭喝,人們大多都討厭他。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漂洗滌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以后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贝竽锷鷼獾卣f:“大丈夫不能養(yǎng)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庇之敱娢耆杷f:“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庇谑琼n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韓信在秦末大亂之際投奔項梁、項羽,未得重用。轉(zhuǎn)投劉邦,經(jīng)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再經(jīng)蕭何保為大將,制定“漢中對策”,申軍法 ,設(shè)還定三秦之計 。劉邦兵敗于彭城后,韓信先破楚軍于京、索之間,后平定魏國,請命北伐拿下代國 。劉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戰(zhàn),擊敗趙國 ,派人降服燕國 。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奇兵的同時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 劉邦成皋兵敗奪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齊國 ,拿下齊國后全殲過來支援的龍且二十萬楚軍。 韓信攻打楚國,項羽恐慌,與劉邦簽訂鴻溝協(xié)議。 劉邦聽從張良、陳平計策,撕毀鴻溝協(xié)議,追擊項羽失敗。漢五年,帶兵會師垓下,圍殲楚軍。項羽死后,解除兵權(quán),徙為楚王。因人誣告,貶為淮陰侯。 后因積怨良久與陳豨勾連反叛,被呂后與蕭何合謀誘殺于長樂宮鐘室,夷滅三族 。
有先貧而后富,有老壯而少衰。滿腹文章,白發(fā)竟然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宮娥,運退反為妓妾;風流妓女,時來配作夫人。
譯文:有的人先富裕后貧窮,也有人先貧窮后富裕。具有高深學問的人,頭發(fā)白了都得不到任用;能力差學問淺的人,很年輕就被任命了重要的官職。皇城深宮里的妃娥,動亂時運不濟時可能會成為妓女小妾;風流娼妓,時運來了卻能成為貴夫人。
青春美女,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婦。蛟龍未遇,潛水于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于小人之下。
譯文:青春靚麗的美女,卻嫁給了愚蠢的丈夫;俊美男子,反而娶了粗魯丑陋的婦人。蛟龍沒有獲得機遇,只能藏身于魚和蝦的群體里。正直的人沒有機會時,只能屈從與小人之下。
衣服雖破,常存儀禮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初貧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脫貧寒肌體。
譯文:衣服雖然破舊,卻保持恭敬禮儀的容貌;面帶憂愁卻可能懷有兼濟天下的志向。人不得志時,只需安于貧窮謹守本分,只要心中坦蕩就一定有揚眉吐氣的一天。君子貧寒時也有一身傲骨,暴富小人終究擺脫不了內(nèi)心的貧瘠。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里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譯文:天氣不好時,就見不到太陽和月亮的光輝;土地沒有合適的氣候條件時,草木都不會生長。水得不到恰當?shù)沫h(huán)境時,就會掀起波濤巨浪;人若得不到機遇時,好運就不暢通。富貴榮華命中都有安排,誰不想要呢?人如果沒有依從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而生活,哪里能做高官當宰相?
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蔽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饑,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今居朝堂,官至極品,位置三公,身雖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職于千萬人之上,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出則壯士執(zhí)鞭,入則佳人捧觴,上人寵,下人擁。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譯文:以前,我寄居在洛陽的時候,白天去寺廟里吃齋飯,晚上住在破敗的窯洞里。所穿衣服無法完全遮蔽身體,吃的粥飯也抵御不了饑餓。上等人憎恨我,下等人討厭我,人人都說我卑賤,只是我還沒有機遇啊?,F(xiàn)在我入朝為官,官職做到最高層,地位達到三公,地位只在皇帝一人之下,千萬人之上,擁有管理百官的權(quán)利,有懲罰卑鄙慳吝官員的權(quán)力。穿衣服是綾羅錦緞,吃的則是山珍海味,出門有武士保護,回家有仆人侍奉,皇上寵愛我,百官擁戴我,所有的人說我尊貴,不是我真有多大本領(lǐng),這是我得到天時和命運的眷顧啊。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huán),周而復始焉。
譯文:所以人活在世上,發(fā)達富貴的時候不能只貪圖享受,貧賤的時候也不要自暴自棄,聽從天地的循環(huán)和周而復始的規(guī)律吧!
發(fā)布于 11 月前著作權(quán)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