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是元好問《雁丘詞》中的一句詞。元好問的這一千古之問,也是世間萬物的宿命,千百年來有誰能逃離!
相傳元好問在赴并州應試途中,聽聞一位捕雁者講了一個故事:天空中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殺后,另一只大雁從天上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時年16歲的少年元好問被故事中這對大雁生死不離的行徑深深震撼了,便買下了這一對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的一個小墳墓里,取名“雁丘”,并據此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詞作。
雁丘詞
——元好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喑啼風雨。天也妒,未信于,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詞文翻譯:
敢問世間情是何物?竟能讓人付之死生!冬去春來,情便無限,翅已先老。相守越是歡樂,相離就越是凄苦,但世間仍有癡男怨女沉醉其中。告訴我!層云延萬里、暮雪覆千山,形單影只,今后該往何處去?
舊路可見,而當年鼓樂繁華無存。瓦礫荒煙,曾經破秦平楚之地,今日也不過如此!英魂與豪情何在?山風與苦雨狂鳴。天妒真情,不必信我,且看當年鶯歌燕舞,今日已然化塵入土。悠悠千載無解,但憑詩人詠嘆。我亦無能,只醉酒高歌,縱情憑吊。
自古而來,在文人墨客的筆下,關于愛情有太多的見解:有牛郎織女的隔河相望,有孟姜女的哭倒長城,,有梁山伯祝英臺的化蝶雙飛……無一例外,他們都對這種愛情行徑充滿了贊揚肯定之情,元好問在《雁丘詞》中也不列外,詞作中殉情的大雁實則象征著塵世間青年男女的純真愛情向往。
元好問在《雁丘詞》中,講述了一對大雁殉情而亡的故事,用充滿悲情絕決的筆觸,磅礴大氣的基調,塑造了大雁生死不離的藝術形象,并引發(fā)了自己對世間愛情的深深的思索。元好問的這首詞,名為詠物,實為抒情,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通過大雁殉情而亡的詳細心理描寫,譜就了一曲凄怨纏綿,感人肺腑的愛情悲歌。
元好問在詞中以政權的更迭無常來反襯雁丘精神之長存,來說明純真愛情在世人心目中的崇高至上的地位,這也是作者樸素的愛情思想的閃現。詞中寫到殉情的雙雁不會與鶯兒、燕子一樣化為黃土,則是強調其忠于愛情的這種珍貴精神的永不磨滅。是啊,世間萬物的宿命,千百年的輪回,都逃不過元好問這首詞中的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