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1953年出生 ,中國臺灣省高雄人,當(dāng)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xué)者。
筆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鵑》。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xué)語文課本。1953年生于中國臺灣省高雄旗山。畢業(yè)于中國臺灣世界新聞??茖W(xué)校。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jīng)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臺灣地區(qū)作家中最高產(chǎn)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xué)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dāng)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黃玫瑰的心》:
我們不是圣人,不能忘情,再好的歌者也有恍惚失曲的時候,再好的舞者也有亂節(jié)而忘情的時候,我們是小小的凡人,不能有“愛到忘情近佛心”的境界,但是我們可以“藏情”,把完成過的、失敗過的情愛像一幅卷軸一樣卷起來放在心靈的角落,讓它沉潛,讓它褪色,在歲月的足跡走過來后打開來,看自己在卷軸空白處的落款,以及還鮮明如昔的刻印。
鏡與花,水與月本來也不想干,然而它們一相遇就生出短暫的美,我們怎么樣才能使那美得以永存呢?
只好靠我們的心了。
我一直覺得,在我們不可把捉的塵世的運命中,我們不要管無情的背棄,我們不要管苦痛的創(chuàng)痕,只要維持一瓣香,在長夜的孤燈下,可以從簡陋的胸中散發(fā)出來,也就夠了。
我的信念是,我們應(yīng)該有肯定世間一切臭的污穢事物的氣魄,因為再腐敗的土地也會開出最美麗的蓮花。如果蓮花不出淤泥,而長在遍地天香的土地上,她的美麗也不會那么正規(guī)。
《溫一壺月光下酒》:
我常想,地球上的土地是造物者為了生養(yǎng)人類而創(chuàng)造的,如今卻有很多人把土地作為占有與幸進的工具,真是辜負土地原有的價值。
我常說藝術(shù)家是上帝錯誤的設(shè)計,因為他們要在陽光的永恒下,另外做自己的永恒,以為這樣就可以成為永恒的主宰。
人的貧窮不是來自生活的困頓,而是來自在貧窮生活中失去人的尊嚴;人的富有也不是來自財富的累積,而是來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人的富有實則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特質(zhì)的展現(xiàn)。
有時候人活在這個人世,沒有留下任何名姓也不是什么要緊的事,只要對生命與土地有過真正的關(guān)懷與付出,就算盡了人的責(zé)任。
如果失戀,等不到冰雪盡融的時候,就放一把大火把雪屋都燒了,燒成另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