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來才發(fā)現(xiàn)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p>
“如要鍛煉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yǎng)成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摘抄自楊絳語錄
在當今社會,女性能被稱之為先生的人可謂是少之又少,當然此'先生'非彼先生。普及一下,在此,先生是古時對于有學(xué)識文化的女性的尊稱,也是沿用至今。眾先生之中,有一位先生的人生不說是顛沛流離,但卻讓人多了一絲心疼,那就是楊絳先生。
我個人比較欽佩的是楊絳先生對于生活的態(tài)度,在八十多歲的高齡接連喪女與喪夫,但卻沒有被悲傷打倒,依舊是那個身體健康,樂觀生活的她。
楊絳先生的生平不管是百度百科,或者是搜狗,360等瀏覽器中,都有著一應(yīng)的資料。但是當那些中規(guī)中矩的生平出現(xiàn)在書中,且為更加詳細之時,也讓我們對于楊絳先生有了另一種認識。
在楊絳先生的生平之中被提及的最多的或許就是她的先生錢鍾書先生,他們兩人的愛情可謂是大多數(shù)人的楷模,讓世人為之動容。六十多年的相濡以沫,不變的是他們兩個的那份情意。其實,在楊絳先生的作品之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姐妹幾個對丈夫都很好,可都比不上我母親對我父親的好。
一百年的歲月,在她的臉上留下了些許印記,但是卻難掩她的風(fēng)華和光彩。在動蕩的世界中處亂不驚,在坎坷的歲月中以之從容。每天規(guī)律的生活簡單而不失趣味,在她的身上看到的不是時間的殘酷,而是一如既往的清朗與溫暖。
錢鐘書先生評價她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這無疑不是對于楊絳先生來說最高的評價,沒有之一。就像一位流書網(wǎng)友筆記里寫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