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人武涉奉了項羽的密旨來到了齊國,他去拜見齊王韓信。見面后武涉先是代表項羽祝賀韓信成為齊王,然后又說了許多溢美之辭。見到項羽派人來祝賀自己成為齊王,韓信感到意外。無論從哪方面說也輪不到他項羽來祝賀,畢竟現(xiàn)在漢楚還處在對抗階段。但是楚使既然來了,韓信仍然照常按禮節(jié)接待并讓來使轉(zhuǎn)達對項羽的感謝。
武涉看到韓信心情不錯,就將話頭轉(zhuǎn)向。他開始勸說道:長久以來,天下人飽受秦朝的暴政之苦。人們實在無法忍受了,才相繼起來反抗暴秦。滅掉秦國后,項王在咸陽按照在亡秦戰(zhàn)斗中的功勞裂土封王。從此天下沒有了戰(zhàn)爭,士兵也各歸故里、百姓安居樂業(yè)。后來是漢王首先在漢中起兵東進,占領封國,搶占封地。把三秦納入自己手中,搞得天下人心惶惶。所有這些舉動,項王并沒有對漢王有過多計較。念其當年第一個進入咸陽的功勞,承認其在關中的既得利益。但漢王并未就此罷休,又帶兵東出函谷關。占領韓魏諸國,繼續(xù)東進攻楚。漢王的企圖很明顯,他要把整個天下都攻占下來納入自己的統(tǒng)治之下。漢王的貪婪太過分了,幾乎達到讓人無法忍受的地步。
韓信靜靜地聽武涉講,沒有插嘴。話到這兒,他已經(jīng)聽出武涉此次使齊的意圖了。武涉正說在興頭上,看韓信聽得挺認真心氣更高了。他又接著說:據(jù)我了解的情況看,漢王是個不講信義的人。他幾次置于項王的掌握之中,但項王念及當年起事時的兄弟情義。不忍心將漢王置于死地,讓他得以活到今天。可是漢王卻不知恩圖報,一旦脫身就翻臉不認人違背誓約,組織力量攻打項王。由此可見,漢王完全是一個沒有半點兒誠信可講的人。將軍值得為這樣的人賣命嗎?將軍投奔漢王后,得到他的重用為漢王統(tǒng)率漢軍攻城略地。立下赫赫戰(zhàn)功,先后收復三秦。攻陷魏、趙、燕和齊諸國。但到頭來,漢王絕不會放過將軍必陷您于死地。
聽到這兒,韓信有些聽不下去了。武涉的一番說辭危言聳聽,讓他覺得有損漢王的形象。有離間他們君臣關系的嫌疑,韓信有些不耐煩地站了起來。武涉見狀,連忙也站了起來走到韓信跟前說:將軍不要生氣,聽在下把話說完。依我之見,將軍能夠活到現(xiàn)在是因為項王還在。當今天下,漢楚相爭的結(jié)果完全取決于將軍。將軍向漢則漢王勝,將軍向楚則楚王勝。如果今天將軍幫助漢王打敗了項王,明天漢王就會回過身來收拾將軍。聽說將軍早年也曾在項王帳下任職,和項王有交情。在這個關鍵時刻,將軍為何不對天下人宣布叛漢與漢楚三分天下自立為王呢?將軍是個聰明人,作何選擇您自己決定。但此機會難得,眼下這個時機一旦失去就再也等不來了。武涉的一番話,聽著不順耳卻也切中要害。韓信自從修武失兵權(quán)后,就感覺到漢王對自己存有戒心。但此次占領齊地后請求漢王封他為齊國假王,也是為了讓漢王明確表達他韓信在征戰(zhàn)中的功勞和地位。除此之外,韓信并沒有非分的想法。他沒有想過背叛漢王,也不愿去做背叛漢王的事情。當年漢王頂住壓力拜他為大將軍的知遇之恩,牢牢地銘刻在韓信的心上。為漢王受再大的屈辱也值得。
韓信看了一眼等他回答的武涉說:當年我在項王手下任職時,項王給我的官不過是郎中。職位不過是個執(zhí)戟的衛(wèi)士。在士兵部署時,項王對我提出的建議從來都不采納。正因為如此,我才離開項王到漢中投奔漢王。投漢不久,漢王了解我的能力后充分地信任我,授給我大將軍的印符。還舉行了隆重的拜將儀式,把漢軍僅有的幾萬人馬全部交給我指揮。與漢王相處時,漢王解衣而衣我。漢王推食而食我,對我的意見言聽計從。正是由于漢王對我的信任,我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對我如此親近和信任,我卻要背叛漢王。對天下宣布叛漢自立,你覺得這樣做厚道嗎?我明確告訴你,我韓信是個光明磊落的人。寧死也不會做出背叛漢王的事情來。你回去吧,代我感謝項王的一片好意。韓信說完,示意侍衛(wèi)送客。韓信的態(tài)度讓武涉無話可說,他只好告辭。楚使武涉來訪,齊王韓信與他的交談以及武涉怏怏離去都被蒯通看在眼里。蒯通清楚武涉這次使齊來干什么,但武涉怏怏的離去,讓蒯通很是擔心。他知道武涉并沒有說服韓信叛漢,韓信一定是回拒了項羽的建議。如果這樣下去自己依靠韓信在齊自立,與漢和楚三分天下的目的就無法達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也就無法實現(xiàn)了。
蒯通本來就是一位著名的縱橫家,面對秦末時的亂象他看在眼里、等待時機。當年蒯通幫武臣占取趙地后,并沒有看上武臣的為人、沒有去追隨他。后來武臣被殺,他只好繼續(xù)浪跡于市井中。項羽、劉邦的紛紛倔起,使他感到機會來了。無奈項羽身邊有范增,劉邦身邊有張良。使他感到自己暫時無法找到依靠。韓信的北征使他感到機會終于來了,蒯通要追隨他要依靠韓信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蒯通決定找他申明大義,當然像武涉那樣直接說服韓信自立是行不通的必須另外找一個方法來說服他。一天蒯通求見韓信,韓信請人引他來見。蒯通見到韓信后,直截了當?shù)卣f:主公,我早先學過相術(shù),至今也沒有忘記。韓信這幾天也在深思楚使武涉來訪時說過的話盡管他對自己的選擇不后悔,但也免不了思前想后地勾起許多聯(lián)想和預測。今天見到蒯通來見,也覺得有些話可以與他更深一步地聊聊。
見蒯通說會看相便隨口說道:不知先生看相的水平如何?蒯通說:一個人的貴賤在于骨質(zhì)喜憂在于容色,成敗在于決斷。我常用這三條來相互參驗和印證,幾乎沒有算錯過?!表n信正為自己的前程焦慮,見蒯通這么一說他便來了興致,就對蒯通說:那好,請先生給我相相。蒯通說:請主公屏退左右,以免我口無遮攔將一些關于你身上的瑕疵傳了出去,有損主公的美譽。韓信揮手示意左右退下。蒯通見到左右都退下后說:依據(jù)主公的面相,最多不過封侯。而且危機四伏,終日不寧。但看主公的背相則貴不可言,前程無量。韓信說:這話有什么說法?蒯通說:當年天下大亂時各地英雄豪杰紛紛建號稱王,天下有志之士紛紛響應。眾人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如何能盡快推翻暴秦的統(tǒng)治。如今楚漢爭奪天下,戰(zhàn)火連年。天下百姓飽受戰(zhàn)爭之苦,無數(shù)平民百姓肝腦涂地。多少父子尸骨散落在荒野中,百姓叫苦不迭。三年來楚漢發(fā)生過多少次戰(zhàn)斗,到如今也分不出勝負。雙方的銳氣也受到了很大的挫傷,誰也無法將對方一舉擊潰。長年戰(zhàn)爭使糧倉里的糧食所剩無幾,天下百姓疲極生怨、無所歸依。我認為眼下的形勢,如果沒有一位天下圣賢出面,便無法終止這場戰(zhàn)爭、平息眼前的亂象。依我看,這位圣賢正是主公您哪!主公助漢則漢勝,助楚則楚勝。如果主公認為這樣做不妥當,依我之見不如與漢楚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三方實力相當,誰都不敢貿(mào)然行動。
這樣一來,憑主公的智慧和才能。憑借著強大的齊國和主公手下眾多的兵力,再聯(lián)合燕、趙諸國便可以平定天下再立諸侯。到那時,各諸侯必將感激主公的恩德心甘情愿地跟隨您朝拜齊國。主公擁有遼闊的地域和膠河、泗水一帶肥沃的土地,對內(nèi)加強政權(quán)建設,休養(yǎng)生息。對外安撫調(diào)解諸侯間的恩怨,使諸侯間和平相處,互相尊重。蒯通說到這兒頓了一下,看韓信并沒有什么反應連忙又補充了一句:我聽說,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望主公仔細考慮一下我的建議。 韓信的確沒有被蒯通的一番話語說動,他看著蒯通深情地說:漢王待我甚厚,我不會做出有愧于漢王的事來。我也聽說,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如今我怎能恩將仇報,見利忘義呢! 見韓信并不動心,蒯通仍不放棄想再做努力。他很明白,自己的未來寄托在韓信的身上。韓信榮則他蒯通才能榮,韓信敗他蒯通則死無葬身之地。鼓動一位有實力的大將軍背叛他的主人本身也是有相當?shù)娘L險。
蒯通又說:主公以為忠于漢王就能依靠他成就一番事業(yè),我認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當年張耳、陳馀交情深厚,兩人立下刎頸之交讓世人敬仰。但張耳被困巨鹿時陳馀見死不救,兩人反目。以后張耳投靠漢王,率領漢軍在祗水之畔殺死成安君陳馀,兩人所謂情義最終為天下人所恥笑。如今,主公與漢王的交情怎么能比得上當年張耳與陳馀的刎頸之交呢?春秋時吳、越之戰(zhàn)中,大夫文仲、范蠡吃苦受罪為了讓越國生存下來幫助越王勾踐重新復國,最終滅了吳國。但勾踐坐上王位后,卻殺了文仲、逼走范蠡。野獸都被殺完了,獵狗也就沒用處了。主公對漢王的忠信能比得上文仲、范蠡對越王勾踐的忠信嗎?主公帶兵以來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先后定三秦、過黃河、虜魏王、擒夏說、攻井陘、誅陳馀、占領趙國、威服燕地和平定齊國。又打敗楚軍二十萬大軍,斬殺楚軍大將龍且。真可謂戰(zhàn)功赫赫,無人匹敵。毫不夸張地說,在當今天下沒有第二個人的戰(zhàn)功能比得上您。如今主公具有震主之威,無法賞賜的功勛。在這個時刻您即使同意去投奔項王,項王也不敢相信您。繼續(xù)留在漢王帳下,漢王君臣誰不對您心懷警覺和恐懼。一個人到了這種地步,到哪兒去找到自己的安身立足之地呢?主公身為人臣卻具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我真為主公的未來感到擔憂?。?韓信是個有主見的人,自己認定的事情不會輕易改變。見蒯通在一旁喋喋不休地勸說,顯得有些不耐煩了,就對他說:你不用說了,我自有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