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歲的潘月良是一位愛鉆研的普通農(nóng)民。20年前他看到村東荒山上野生棗樹生長茂密,便萌生了用自家祖?zhèn)饕豢谩拔遢呁谩睏棙浼藿訔棙涞哪铑^。為實現(xiàn)他的這一夢想,他主動要求將全家口糧田分到這片在別人眼里是“吃虧”的山崗上。
有了地,有了野生的酸棗樹,一下子讓潘月良高興地不得了。于是每年他就充分利用4-6月份嫁接棗樹的最佳時機,將自家那棵老棗樹的稚芽,嫁接到酸棗樹上。沒想到從未搞過苗木嫁接的潘月良,卻嫁接一棵成活一棵,這一下鼓起了他嫁接的信心和決心。經(jīng)過多年的嫁接和土地管理,他的棗園稚形基本形成。目前,他的棗園已發(fā)展到50畝,栽植棗樹21000余棵。
前些年由于市場和生活水平的影響,潘月良的棗園并沒有收到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僅靠走街串巷和集市出售換取微薄的收入?!安灰玫匾纳剑刂鴹棃@不見錢”的外邊話撞擊著這位憨厚莊稼漢的心窩。但潘月良卻堅定了一個“死心眼”,就是不見錢我也沒餓著,這個棗園我是搞定了。
“別小看走街串巷賣甜棗,賣一個棗就等于發(fā)了一張廣告,他們吃了一個還想再吃一個,買了這次還等著下次。有條件的等不急了就直接到棗園買”,潘月良的愛人莊會愛說。 據(jù)悉,近年來,該鎮(zhèn)在大力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采摘業(yè)時,將潘月良的棗園納入整個采摘業(yè)中,這更讓他的棗園火了起來。
在游客來園采摘甜棗的同時,一些游客主動提出了采購棗苗的愿望。為此,潘月良也看到了新的商機。對園內(nèi)繁多的野生酸棗樹進行大面積嫁接。在滿足了客戶需求的同時, 也讓潘月良有了新的“錢”途。“春天賣苗,秋天賣棗”成了潘月良增收的二個旺季。
“自去年冬天至今,已出售大大小小的棗苗4500余棵,今天又接了個電話,讓我準備300棵,這樣今年僅棗苗一項穩(wěn)收10萬元不成問題”,潘月良一邊刨苗一邊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