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聽到這熟悉的旋律,不知不覺懷念起兒時的那縷縷炊煙。
夕陽落籬,彩霞滿天,只見:林鳥歸巢、雞鴨回圈、鄉(xiāng)間小路、牧笛短笛,這時,勞作一天的農(nóng)民在夕陽溫馨的余暉里,卸下肩頭沉重的犁耙,扛著鋤頭三三兩兩有說有笑的回到小村莊,遠遠的就能看見夕陽情意綿綿的墜入家家戶戶廚房飄起的那縷縷炊煙里,這時狗兒會撒了歡似的迎接歸來的主人,安靜一天的村子又喧鬧起來了,就這樣一幅如詩如畫的畫面是兒時留給我的最美的回憶。而兒時最讓我期盼的是那濃濃的有著家的味道的縷縷炊煙。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在農(nóng)村,每天的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最能代表農(nóng)村靈魂的就是那飄逸的縷縷炊煙。每當夕陽西下,不管人們在外面做什么,都會加快步伐朝家的方向奔去,進了小村莊,就開始尋找自家廚房煙囪那升起的裊裊炊煙,因為它是溫暖的信號,母親無聲的呼呼,是天地間生命的象征,最讓心靈有歸屬感的地方。
記得小時候,每天早晨當很多人還沉浸在夢鄉(xiāng),勤勞的母親就已經(jīng)起床了,去升起新的一天的第一縷炊煙。那分不清是晨霧還是炊煙,就那樣煙霧繚繞的在空中慢慢升起彌漫,去迎接冉冉升起的第一縷晨光。要不了多久,雞下樹,狗犬吠,鳥鳴澗,一種鄉(xiāng)村特有的歡鬧的晨曲就此拉開了序幕,沉寂一夜的小村莊開始喧鬧歡騰了,有送孩子上學的,有騎車去上班的,而農(nóng)民伯伯更是早早的吃完早飯,然后趕著牛兒準備下田耕種,鄉(xiāng)間小道也開始人越來越多,大家相互說著笑著去奔赴各自的田園,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有炊煙升起的地方就有媽媽的愛,炊煙是一盞永不熄滅的燈,在人類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中,唯一不變的就是那象征著生命的裊裊炊煙。炊煙是一座連心橋,橋的這頭是在外打拼的兒女,橋的那端是母親愛的呼喚和深深的牽掛。炊煙起處是故鄉(xiāng),是游子們抹不去思最深的鄉(xiāng)愁。它強烈的誘惑著在外的游子加快步伐奔向那升起炊煙的家。雖然炊煙總是一副冷看日出日落,漠視月缺月圓,但是它卻是最讓人暖心,加深感情的地方,它是村莊的聲息和呼吸、是生命不斷輪回的象征,最熟悉不過的濃濃的家的味道。
茶灶炊煙野寺秋,篷窗細雨濕炊煙。炊煙處處新,雨后千山靜。這些絕美的詩句讓人們感受到在一個古代青山綠水映石橋,裊裊炊煙牧人歸的小山村,那里靜的是百年老屋,動的是升騰的炊煙。它每天見證著人們?nèi)粘I畹挠崎e與繁忙,喜怒哀樂,及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和憧憬,是一副農(nóng)耕文明的最和諧的鄉(xiāng)風畫景。
炊煙隨意的一舒展就是一幅人間最和諧的生活畫景,它虛無的美麗,如詩般的朦朧,給人一種期盼遐想,更是給了紅塵一個最美的煙火人間。
作 者 簡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