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水分子是在液體和氣體中不停地運動的。若空氣濕度較小,則從水里向空氣中運動的水分子比空氣中進入水中的多,即表現(xiàn)為平時看到的蒸發(fā)現(xiàn)象;若空氣濕度較大,則相反,水汽會凝結(jié),如中國南方梅雨季節(jié)或者華南地區(qū)的“回南”天氣看到的墻面、地面或者電器表面的“出汗”現(xiàn)象。若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下,濕空氣與水面或冰面之間能保持一種動態(tài)平衡的狀態(tài),即空氣中進入水中的水分子和水中出來的水分子一樣多,則此時濕空氣的水汽壓稱為飽和水汽壓,濕空氣稱為飽和空氣。除了增加空氣相對濕度之外,對不飽和的空氣進行降溫或者加壓,也能使空氣達到飽和。
表征空氣飽和度的參量
絕對濕度:又稱水汽密度,表示單位體積濕空氣中含有的水汽質(zhì)量,單位為“克/立方米”。它表征空氣中水汽的絕對含量,常用于理論計算。
相對濕度:表示水汽和飽和水汽的摩爾分數(shù)之比,是生活中常用來描述空氣濕度的量。它的值可顯示空氣的飽和度有多高,相對濕度為100%的空氣是飽和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