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寫作導引】
對命題作文,尤其是獨詞題目(如習慣,嘗試,忙等)的審題,須把握兩點:
一是補全題目中隱含的信息??梢哉f,凡由獨詞構成的命題,往往是隱性命題,即其字面雖無空缺,但意思不完整,而所缺部分又是行文時不可繞過的“坎”?!胺窒怼本兔黠@缺少主語(與誰分享)和賓語(分享什么)。這補出的部分,將是文章的主體內容。
二是較為準確的解讀題目內涵。《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分享”的解釋是:和別人分著享受(幸福、歡樂、好處等)。由此可見,“分享什么”是有所限定的:即除上述三項外,還可“分享”――勝利果實,美味佳肴,美妙音樂,自然美景等等;而有些東西是不能稱之為“分享”的,如寫成“災難”、“悲哀”、“痛苦”等,那就不是“分著享受”,而是“分著難受”了,那屬于“分擔”。
明白了上述兩點,構思立意就比較容易了。
2
以“于無聲處”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寫成詩歌;(3)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寫作導引】
“于無聲處”的字面意思是“在沒有聲音的地方”。標題的隱含信息是“在那沒有聲音的地方”“怎么樣”,展開即:在那沒有聲音的地方,(你)看到或聽到或感到或想到或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于是,文章的思路就是,選擇一個“無聲”的對象或場面,通過對此所見所聞的描述,來展示所感所思,來表達主題,寄托情懷。當然這個“無聲”的對象或場面,不能只機械地解讀為“沒有聲音”,也可指默默地、靜靜地、秘密地、無私地從事的某件事情或某項事業(yè),也可以指某種微弱地聲音或某種孤獨地的情懷等等。
可以寫歷史:周厲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百姓“道路以目”“莫敢言”,沉默中醞釀出“國人暴動”;可以寫古跡:萬里長城蜿蜒于中國北方,“無聲”地訴說著那遙遠的故事??梢詫懳膶W:李后主“無言”獨上西樓,“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琵琶女“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可以寫自然:雪落有聲,花開有音,螞蟻有對話,蚯蚓也歌唱,大自然于“無聲”處有大音,這需要我們人類用心去傾聽去呵護,才能使我們美麗的地球村處處和諧,生機永存。可以歌頌奉獻精神:地下特工深入虎穴秘密地展開著一場場看不見的戰(zhàn)爭;科技精英隱姓埋名,大漠深處寫壯志,造出“兩彈”驚世人;清潔工默默無聞日復一日,充當“城市美容師”;天下父母,為了子女,無“微”不至獻愛心;邰麗華們求真求善求美,于無聲處練就《千手觀音》,美輪美奐,震撼人心。也可以反思現(xiàn)實問題:面對歹徒行兇,眾人噤若寒蟬,于無聲處發(fā)人深?。?/p>
總之,對于此題,切合“無聲”是前提,聯(lián)想發(fā)掘是關鍵。就是一定要把“無聲”背后的內涵“挖”出來,給人或深思或啟迪或震撼,收到“于無聲處聽驚雷”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