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讀書識字的人比較少,很多父母對自己子女的要求,就是能夠寫出自己名字,甚至很多人都寫不出自己姓名。提筆能寫字是一件比較光宗耀祖的事,能夠考取功名那更是祖墳冒青煙了。
科舉考試是古代朝廷選拔人才的重要標準,古代人也有學校,但是沒有義務制。相比現(xiàn)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碩士研究生等學歷,古代也是有學歷認證的,童生、秀才、舉人、進士、貢士等算是古代官方學歷的認證了。
寒門若想出貴子,那就只能寒窗苦讀了,窮人家的孩子考取功名后進入仕途,最高境界可以進入朝廷輔佐帝王治理天下。很多普通人都想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出生于帝王之家的皇子皇孫們從小也自然受最好的教育,集天下名師教導帝國未來繼承人??v觀中國歷朝歷代,清朝的皇子是最勤學的,每個皇帝都博學多才,滿腹經綸,所以清朝一脈也是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
溥儀是清朝最后一個皇帝,一生坎坷,3歲繼位,一生中兩次稱帝,還有一次被日本利用扶持,成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解放后,溥儀被改造成一名合格的公民,融入了社會大家庭,辦理戶口登記的時候,因為溥儀6歲接受教育,讀書差不多十來年,時間和初中差不多,所以學歷一欄填寫初中。
如果溥儀學歷只有初中的話,我敢說那當今世界初中學歷者寥寥無幾,更別說當時的中國了。
溥儀6歲才開始接受教育,雖然當時大清已經亡了,但是紫禁城的小朝廷照樣存在,溥儀皇帝尊號依然存在,除了沒有軍政大權,其他影響力絲毫不受影響。
陳寶?。?848-1935),同治七年進士。
袁勵準(1876—1935),光緒進士。京師大學堂監(jiān)督(北京大學校長),懸掛在中南海,被譽為“中華第一門”的“新華門”匾額就是他的杰作。
陸潤庠(1841~1915),同治十三年狀元。
莊士敦(1874-1938),英國人,畢業(yè)于愛丁堡大學和牛津大學,是中國幾千年來唯一一位具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
看到沒?溥儀的帝師都是狀元、進士身份??婆e制度中,通過殿試之后可以被授予官職的人稱為進士,科舉考試有鄉(xiāng)試、會試、殿試,進士是古代科舉選拔人才中最優(yōu)秀的人才。溥儀這些老師都是國學大佬,學界泰斗,唯一的外籍教師也是世界上最頂級學府出來的,可以說溥儀的老師也是當時學術界出類拔萃的人,文化造詣最深的了。
溥儀精通國學,外語也是一流,能把四書五經用英語說得跟你的家鄉(xiāng)話一樣流利?,F(xiàn)在很多大學生都不懂四書五經奧義,更別說翻譯成英語了,溥儀著作《我的前半生》引經據(jù)典也被翻拍成經典影視,可見其文采斐然。另外溥儀對古董文物也頗有研究,其專業(yè)水平比許多文物界專家還要厲害。放在今天溥儀也是滿腹經綸,才高八斗的文學大師,在國學、文物等領域,溥儀在大學里做個博士生導師也是綽綽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