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雖然比不上乾隆,但也算是非常長壽了。他一生有35個兒子,活到成年的有24個,而參加皇位爭奪的有九個,也就是所謂的九子奪嫡。最終四皇子胤禛在經(jīng)歷千辛萬苦之后終于勝出,成功登基,是為雍正帝。在奪嫡過程中,雍正對兄弟痛下狠手,眾多兄弟或是被囚禁,或是被流放致死,雍正也背上了弒兄屠弟的惡名。
那么對于自己的那些叔叔伯伯,乾隆是什么做法呢,大體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死了的。九子中,皇長子胤褆因為庶出而失去成為皇太子的機會,因此在二皇子胤礽被康熙廢除太子位時主動提出代替康熙誅殺掉胤礽,之后又用巫術(shù)詛咒胤礽,因此被康熙帝圈禁起來26年,最終死于雍正12年。對這位叔叔乾隆并沒有做什么。
二皇子胤礽一度成為皇太子,奈何康熙帝太過長壽,兩人漸生嫌隙,朝廷中形成了三個政治集團,在皇太子逐漸威脅自己統(tǒng)治的情況下,康熙果斷加以限制,并最終關(guān)押,胤礽病死在雍正二年。乾隆帝在位期間,胤礽之子弘皙在朝中頗有威望,不久爆發(fā)謀反,結(jié)果失敗,被乾隆剝奪了爵位和宗籍以及名字,在乾隆四十三年又給予恢復(fù)。
三皇子胤祉,康熙時期沒犯什么大錯,官職是一直升升降降。直到雍正時期,雍正因為他和舊太子胤礽關(guān)系很好,有所顧慮,因此發(fā)配他去守皇陵。之后還不罷休,接連各種借口將其降職,最后因為在皇十三子葬禮上沒有表現(xiàn)出悲傷之情而被雍正圈禁在景山,最后死于禁所,以郡王的禮制下葬,在乾隆二年,追封了謚號:隱。
八皇子胤禩頗有才能,是雍正當(dāng)年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因此雍正在即位后為了麻痹他,先委以廉親王之位,然后又借口其福晉也就是大老婆說風(fēng)涼話將其趕回娘家,之后又借故罰胤禩在太廟前跪了一夜,在雍正四年,以結(jié)黨妄行的罪名削其王爵和宗籍,圈禁。并將其改名為“阿其那”,其子被改名成“菩薩保”,都是豬的意思。不到一年,胤禩就被折磨致死。乾隆后來恢復(fù)了他的宗籍和原名。
九皇子胤禟是皇八子胤禩最重要的臂助,雍正帝即位后,令其出駐西寧,允禟消極對抗,遲遲不起程,雍正帝借故命親信年羹堯嚴(yán)加監(jiān)視。后在西寧以其違法肆行,與允禩等結(jié)黨營私為由軟禁。雍正四年以“僭妄非禮”,革去黃帶子,除宗籍,逮還京師。然后定罪狀28條,送往保定監(jiān)禁,令改名塞思黑(意為狗)。同年死于處所。乾隆同樣為他恢復(fù)原名、宗籍。
第二種就是還活著的。
十皇子胤俄是胤禩的死黨之一。他在疏文中連寫“雍正新君”字樣,被雍正帝發(fā)覺,斥為不敬,被奪爵,禁錮在京師,乾隆后來將其釋放,封為輔國公。乾隆六年去世,以固山貝子品級入葬。
十二皇子胤祹,因為當(dāng)初并未對抗雍正,所以并未被雍正苛待。雍正元年被宗人府彈劾治事不能敬恭,要求剝奪爵位,但雍正帝給予了寬恕。后因圣祖配享儀注及封妃金冊遺漏舛錯,被降為鎮(zhèn)國公。雍正八年又重新封為郡王。乾隆即位,進封履親王,后來病死。
十四皇子胤禎,是雍正帝親弟弟,但是在皇位爭奪時站在了雍正的對立面,因此被記恨,康熙六十一年,其按照雍正帝旨意回京,隨即被雍正帝軟禁。雍正元年,雍正帝諭令其留在景陵守靈,不許返回京師,并監(jiān)視他的行動。
雍正帝生母因此絕望而死,雍正帝為表示“皇妣皇太后之心”,晉封允為郡王,之后于革去其的固山貝子爵位,押回北京,囚禁在景山壽皇殿。乾隆即位后不久將其釋放,乾隆二年被封為奉恩輔國公,乾隆十二年封多羅貝勒,乾隆十三年晉為多羅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黃旗漢軍都統(tǒng)、總管正黃旗覺羅學(xué)。乾隆二十年死,賜謚“勤”。
可見乾隆對于各位叔叔伯伯主要還是懷柔政策為主,當(dāng)然這也是雍正為其除去了比較有威脅的對象,剩下的人都翻不起風(fēng)浪,還可以讓乾隆進行懷柔和拉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