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地球生物的進化史上,曾經出現(xiàn)過許多具有重要意義的著名物種。盡管有些物種如今肯定已經完全滅絕,但是隨著生物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或許能夠讓它們復活重新回到這個世界上。以下是十種最值得期待讓其復活的生命形態(tài)。
1. 猛犸象
猛犸象曾經大量生活于北半球長達數萬年時間。在如今廣袤的凍土帶上,它們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在猛犸象存在的時期,它們排出的糞便對北極環(huán)境產生的益處已無法衡量,但是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它們能夠復活,將給大片廣袤、空曠的土地帶來不一樣的生機與活力。
從地質學角度來說,猛犸象滅絕的時間并不長。西伯利亞孤島弗蘭格爾島上的最后一個種群大約消失于公元前1650年。在凍土帶上,無數猛犸象遺骸的保存完好度令人驚訝。因此,凍土帶也被認為是天然的冷藏庫。DNA或許能夠幫助科學家們復活這些猛犸象。
2. 塔斯馬尼亞虎
塔斯馬尼亞虎曾經是澳大利亞食物鏈最頂級的捕食者,但是如今它們已經滅絕。盡管塔斯馬尼亞虎在澳大利亞本土并沒有存在幾千年,但是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上,它們存在的時間很長。由于人類的影響(特指歐洲人,而不是當地的土著居民),塔斯馬尼亞虎逐漸走向滅絕。1936年,最后一只塔斯馬尼亞虎死于霍巴特動物園中。
近年來,雖然經常有報道稱發(fā)現(xiàn)野生塔斯馬尼亞虎的跡象,但是人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諸如發(fā)毛、叫聲以及足跡等關鍵證據。不過,世界許多博物館中都收藏有塔斯馬尼亞虎的遺骸標本??茖W家們也正在致力于塔斯馬尼亞虎DNA的研究,在不久的將來完整的塔斯馬尼亞虎基因組有望完成排序。
3. 美國栗樹
一百年前,美國栗樹覆蓋了美國東部25%的森林面積。從緬因州到密西西比州,大約生長著30億棵栗樹。這些栗樹高達45米,樹干截面直徑長達3米,可以為當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提供豐富的食物和棲息場所。然而,1904年,一場意外發(fā)生了。在紐約的布朗克斯動物園的栗樹上,發(fā)現(xiàn)了一種通過空氣傳播的菌類。這種菌類傳播速度非常快,能夠導致栗樹枯萎死亡。在短短的數十年時間內,美國栗樹已經呈現(xiàn)功能性滅絕狀態(tài)。
4. 史前巨魚
大約3.8億年前,原始脊椎動物的祖先開始試探性地走向干燥的陸地。究竟是什么力量在迫使這些早期的兩棲類動物離開溫暖的海洋?答案也許是史前巨魚(Dunkleosteus)。
史前巨魚可能長達10米,重約3.5噸,是史前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絕對霸主。這種食肉性動物在長達2000萬年的恐怖統(tǒng)治中,一刻也沒有停息捕食其他海洋生物。
5. 歐洲野牛
飼養(yǎng)的菜牛為我們帶來了美味的牛排大餐,但是我們也可能會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股睾蜕L激素的濫用污染了地下水和牛飼料,最終可能導致牛和人類都無法抵御新型疾病的侵襲。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就是讓歐洲野牛重回這個世界。
以脾氣暴躁而著稱的歐洲野牛是現(xiàn)代家牛的祖先,在歐洲許多舊石器時代巖洞的壁畫上仍然可以發(fā)現(xiàn)歐洲野牛的圖案。最后一只公認的純種歐洲野牛于1627年死于波蘭。
由于歐洲野牛是一種祖先物種,它們仍有親緣相近的后代生存。因此,最有可能將歐洲野牛復活到最接近史前歐洲野牛的原始形態(tài)。事實上,早在1920年,德國動物園管理員海因茲和盧茲-??藘尚值芤呀涢_始相關實驗,并培育出著名的“海克?!?。如今,現(xiàn)存??伺4蠹s2000頭。生物學家正在繼續(xù)努力,試圖不斷提高海克牛的體形,以使其恢復到原始歐洲野牛的標準。
6. 巨蜻蜓
在大約3億年前的石炭紀,地球上到處都是綠色的植被,大氣層中氧氣含量極高,氣候也非常溫暖。這些條件導致一些巨型昆蟲物種出現(xiàn)。當時,地球上生活著一種巨型蜻蜓(Meganeura)?;瘶吮撅@示,這種巨蜻蜓翼展長達75厘米。古生物學家估計,巨蜻蜓的食物甚至可能包括一些小型的兩棲類動物。
7. 劍齒虎
劍齒虎生存于大約250萬年前到1萬年前。在其全盛時期,劍齒虎可能是南、北美洲最致命的捕食者。在劍齒虎這個物種中,最恐怖的成員被稱為“毀滅劍齒虎”。
生活于巴西東部的劍齒虎肩部高約1.22米,重約半噸,牙齒長約30厘米,它們可以捕食任何想吃的東西。
8. 斯特拉海牛
斯特拉海牛曾經生活于西太平洋的海底,以海藻為食。它們的近親,如儒艮和海牛也都非常溫順,沒有牙齒,而且對人類沒有任何防范與恐懼。不過,這種溫順的動物體形很大,成年海牛長達9米,重約10噸。
斯特拉海牛發(fā)現(xiàn)及命名于1741年,1768年開始滅絕。這個物種經過了數千年的進化,而我們人類認識它們僅僅只有27年。這也許有些不公平。因此,如果生物學家能夠將它們復活,也許可以彌補這一遺憾。
9. 巨石松
巨石松可高達30米,樹干橫截面直徑約1米,是石炭紀時期森林中無可爭議的巨無霸。據估計,這種早期樹木壽命只有10到15年。
石炭紀時期的森林讓今天的地球擁有大量的煤儲量。因此,從能源資源角度來說,復活巨石松意義重大。巨石松可以重新種植于非農業(yè)用途的邊緣濕地或沼澤地中,它們生長速度較快,生長周期較短,每十年就可以砍伐使用。
10. 尼安德塔人
2009年,科學家們成功排序尼安德塔人的完整基因組。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所有非非洲現(xiàn)代人的基因,有1%到4%的基因源自尼安德塔人。盡管尼安德塔人作為一種獨立的物種已經滅絕,但是他(她)們仍然活在現(xiàn)代人的體內。
當然,讓尼安德塔人復活并非是一個現(xiàn)實的選擇,因為人類也有許多擔憂。但是,根據DNA重塑尼安德塔人可能性是有的。最后的真正尼安德塔人大約生活于3萬年前到2.5萬年前,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DNA已經大幅退化。在不久的將來,先進的基因排序技術將能夠確定尼安德塔人DNA能否進行修復。(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