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始于發(fā)現(xiàn)//
題記:
巨嬰太可怕了,
思維無腦、行動無能、心態(tài)爭寵。
當學校和家庭,
只重視知識教育和智力的培養(yǎng),
那么,敗亡就已經(jīng)開始了。
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
這才是教育的首要目的。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
第一需要的,常常不是知識,
而是思考,
或者說,解決方案。
以前的老人帶孩子,
基本沒知識,
為什么也帶的比較好呢?
他們會思考。
比如,遇到孩子不愛吃飯,
他們會說,肚子里的蛔蟲會把肚子咬漏,
孩子一害怕就吃了。
有人會說,這是餿主意,
但是,它管用!
現(xiàn)在的父母,
想用新觀念和新方法去解決問題,
但是,對新觀念和新方法,
又似懂非懂,
沒去真學。
僅是抱持美好的希望,
根本用不好。
對舊方法,又大多不屑一顧,
以糟粕之名棄之。
造成的結(jié)果,
常常是真空育兒,疲于應(yīng)付,
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孩子,是一個家的希望,
孩子,是一家人的寶貝。
他們決定家庭的,成敗興衰!
要想讓孩子長大后,有出息,
為家庭帶來榮耀,
為家人臉上增光,
就要讓他們得到,良好的教育。
小鎮(zhèn)做題家,
永遠走不出,心中的小鎮(zhèn)。
因為他在幼年,
就已經(jīng)鎖死了自己的心、自己的夢想,
淪為了,考試的機器和競賽的工具。
教育孩子,
不僅要從書本上學習知識,
還要從生活中領(lǐng)悟真諦。
要想孩子長大后,有出息,
就一定要帶他們,去這5個地方走走...
只有讓孩子們親身體驗,
才能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101
Place 1
去田間地頭,
在勞動中體驗農(nóng)作的艱苦。
如今的孩子,
大多都在高樓大廈,
車水馬龍的城市中成長,
對田野和農(nóng)事,沒有半點了解。
他們不知米麥從何來,
也不知作物如何生長。
所以,根本體會不到“粒粒皆辛苦”。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
都會經(jīng)常帶著孩子去田間地頭,
頂著烈日,汗流浹背參與農(nóng)作。
只有這樣,
他們才會愛惜糧食,
絕不浪費。
Place 2
去體育館,
在競技中完善人格教育。
對于孩子而言,
學習固然重要,但身體健康更重要。
如今這個時代,
手機泛濫,游戲引人,學業(yè)繁重,
占用了孩子很多的運動時間。
以至于有些孩子,
要么肥胖過度,要么面黃肌消瘦。
只有經(jīng)常帶孩子去體育館,
參加體育鍛煉,
才能幫助孩子促進發(fā)育,
強身健體。
而且通過比賽與合作,
能磨練孩子的意志,
增強他們的自信。
Place 3
去圖書館,
在書香中愛上閱讀。
閱讀,
可以幫助孩子了解世界,
可以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
而圖書館是讀書氛圍最好的地方。
安靜的環(huán)境,
繁多的書籍,
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也能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所以,為人父母,
不要總是,玩手機或追劇,
經(jīng)常帶孩子去圖書館走走,
你的孩子,才能愛上閱讀。
Place 4
去大學校園,
感受校園氛圍,樹立讀書日標
現(xiàn)在的孩子,
對學習有很大抵觸,
不知為何要讀書,不知學習有何用。
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
帶他們?nèi)ゴ髮W校園走走,
看看優(yōu)美的校園風景,
感受濃厚的學習氛圍,
激發(fā)他們對學習的渴望,
幫他們樹立讀書的目標,
讓他們在大學校園中,
自己去領(lǐng)悟?qū)W習的意義。
Place 5
去父母工作的地方,
了解家庭成員的社會價值。
孩子畢竟不是成人,
他們沒有經(jīng)歷過生活的壓力,
他們肩膀上沒有養(yǎng)家的責任,
即使父母再苦再累,
他們也沒辦法感同身受,
給予體諒。
與其在孩子耳邊,不停的抱怨和嘮叨,
還不如,把他們帶到自己工作的地方,
讓孩子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工作的辛苦,
以及家庭各項開支的來源,
父母有多不易。
這樣,不僅可以增進親子感情,
還能豐富他們的閱歷。
孩子能否成才,
不僅靠自身學習,
還有父母的教育和牽引。
為人父母,
對孩子不僅有養(yǎng)之恩,
更有育之責。
所以,讓孩子在書本上苦讀的同時,
也要在實踐和行動上出真理。
經(jīng)常帶他們?nèi)ミ@5個地方走一走,
才能教育出優(yōu)秀有出息的孩子。
讓父母安心省心,
為家庭帶來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