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萹蓄
別名:扁竹、豬牙草、鳥蓼、地蓼扁竹
學名:Polygonum aviculare L.(蓼科)
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10~40cm,常有白粉;莖叢生,匍匐或斜升,綠色,有溝紋,葉經(jīng)生,葉片線形至披針形,長1~4cm,寬6~10cm,頂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近無柄;托葉鞘膜質,下部褐色,上部白色透明,有明顯脈紋?;?~5朵簇生葉腋,露出托葉鞘外,花梗短,基部有關節(jié);花被5深裂,裂片橢圓形,暗綠色,邊緣白色或淡紅色;雄蕊8;花柱3裂。瘦果卵形,長2mm以上,表面有棱,褐色或黑色,有不明顯的小點。花果期5~10月。
產(chǎn)地:產(chǎn)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
生境:生于田野、荒地、路旁、水濕地。 習見野草。
營養(yǎng)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蘿卜素9.55 毫克,維生素B20.58 毫克,維生素C158 毫克。
食用方法:2-7月份采摘嫩莖葉炒食或切碎后與面粉混合蒸食,亦可做干菜。扁蓄性味苦寒,具有利尿、清熱、殺蟲的功效。
..........................................................................................
13、水蓼
別名:辣蓼、蓼子草、白辣蓼 、蓼牙菜
學名:Polygonum hydropiper L.(蓼科)
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直立或下部伏地。莖紅紫色,無毛,節(jié)常膨大,且具須根。葉互生,披針形成橢圓狀披針形,長4~9厘米,寬5~15毫米,兩端漸尖,均有腺狀小點,無毛或葉脈及葉緣上有小刺狀毛;托鞘膜質,簡狀,有短緣毛;葉柄短。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細弱下垂,下部的花間斷不連;苞漏斗狀,有疏生小膿點和緣毛;花具細花梗而伸出苞外,間有1~2朵花包在膨脹的托鞘內;花被4~5裂,卵形或長圓形,淡綠色或淡紅色,有腺狀小點;雄蕊5~8;雌蕊1,花柱2~3裂。瘦果卵形,扁平,少有3棱,長2.5毫米,表面有小點,黑色無光,包在宿存的花被內?;ㄆ?~8月。
產(chǎn)地: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生境:生濕地,水邊或水中。
營養(yǎng)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蘿卜素7.89毫克,維生素b20.38毫克,維生素c235毫克。
食用方法:3-4月采嫩苗或嫩葉,水焯后去汁炒食。
..........................................................................................
14、酸模葉蓼
別名:大馬蓼、馬蓼
學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inn. (蓼科)
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30—200厘米。莖直立,上部分枝,粉紅色,節(jié)部膨大。葉片寬被針形,大小變化很大,頂端漸尖或急尖,表面綠色,常有黑褐色新月形斑點,兩面沿主脈及葉緣有伏生的粗硬毛;托葉鞘筒狀,無毛,淡褐色?;ㄐ驗閿?shù)個花穗構成的圓錐花序;苞片膜質,邊緣疏生短睫毛,花被粉紅色或白色, 4深裂;雄蕊6;花柱2裂,向外彎曲。瘦果卵形,扁平,兩面微凹,黑褐色,光亮。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產(chǎn)地: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生境:生濕地,水邊或水中。
營養(yǎng)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蘿卜素3.53毫克,維生素b20.34毫克,維生素c72毫克。
食用方法:春季采嫩苗或嫩芽,洗凈切碎拌面蒸食。也可水焯后炒食。
..........................................................................................
15、何首烏
別名:夜交藤、紫烏藤、首烏、交藤、地精,赤斂,陳知白
學名:Polygonum multiflorum. (蓼科)
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無毛。根細長,頂端有膨大的長橢圓形、肉質塊根,皮黑色或黑紫色。莖纏繞,長3—4米,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質化。葉片卵形,長5—7厘米,寬3—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無毛;托葉鞘短筒狀?;ㄐ驁A錐狀,長約10厘米,大而開展;苞片卵狀披針形;花小,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大小不等,結果時增大,外面3片肥厚,背部有翅;雄蕊8,短于花被;花柱3裂。瘦果橢圓形,有3棱,黑色,平滑?;ㄆ?—10 月,果期10—11月。
產(chǎn)地:華東、中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生境:生于草坡、路邊、山坡石隙及灌木叢中。
營養(yǎng)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蘿卜素7.30毫克,維生素b21.05毫克,維生素c131毫克。
食用方法:春秋季采嫩葉,水焯后炒食。塊根即為中藥何首烏,亦可制粉或釀酒。
..........................................................................................
16、華北大黃
別名:大黃、山大黃、波葉大黃
學名:Rheum franzenbachii Munt. (蓼科)
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85厘米。根肥厚,斷面黃色。莖粗壯,無毛。基生葉大型,葉柄半圓柱形,長7~12厘米,紫紅色,葉片心狀卵形,長l0~16厘米,寬7~14厘米,先端鈍,基部近心形,邊緣褶皺波狀,上面無毛,下面稍被短毛;莖生葉較小。圓錐花序頂生,直立;苞小型,內含3~5花;花白色,較小,花被片6,排成2輪。小堅果寬橢圓形,長約10毫米,寬9毫米,具3棱,沿棱生翅,頂端微凹,基部心形,具宿存花被。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產(chǎn)地:嶺西、興安南部、燕山北部、呼-錫高原、烏蘭察布、陰山。我國華北。
生境:生于丘陵坡地、山地陽坡、沙地。常見于草原。
營養(yǎng)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蘿卜素4.05毫克,維生素b21.17毫克,維生素c150毫克。
食用方法:春末夏初采嫩苗,水焯后炒食或做湯。嫩葉水焯后可炒食或拌入面粉蒸食?;~柄嫩時可去皮生
食,酸甜可口,有奶味,也可加白糖熘炒。
..........................................................................................
17、酸模
別名:山菠菜、野菠菜、酸溜溜、牛舌頭棵、水牛舌頭,田雞腳、土大黃、酸模
學名:Rumex acetosa Linn.(蓼科)
形態(tài):年生草本,高15—80厘米,有酸味。主根粗短。有數(shù)個須根,斷面黃色。莖直立,細弱,不分枝。葉片橢圓形,長2-10厘米,寬1—3厘米,頂端急尖或圓鈍,基部箭形,全緣;莖上部的葉較小,披針形,無柄;托葉鞘斜形,頂端有睫毛。花序狹圓錐狀,頂生;花單性異株;花被片6,橢圓形,成2輪;雄花內輪花被片較外輪花被片為大;雌花內輪花被直立,結果時增大,圓形,全緣,淡紅色,柱頭3。瘦果橢圓形,有3棱,黑色,有光澤?;ㄆ?—5月,果期4—6月。
產(chǎn)地:產(chǎn)我國南北各省區(qū)。朝鮮、日本、高加索、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歐洲及美洲也有分布。
生境:生于山坡、路邊、荒地或溝谷溪邊潮濕肥沃處。
營養(yǎng)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蘿卜素4.46毫克,維生素b20.13毫克,維生素c56毫克。
食用方法:3-5月間采采嫩苗,6-9月間采嫩葉,水焯后炒食或做湯?;虬枞朊娣壅羰场Go味酸,可生食。
..........................................................................................
18、藜
別名:灰菜、粉仔菜、炭條萊、灰翟、白藜
學名:Chenopodium album.(黎科)
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植物,高60-120厘米。莖直,粗壯,多分枝。葉互生,葉片菱狀卵形或披針形,長3-6厘米,寬2.5-5厘米,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秋季開黃綠色小花,花兩性,數(shù)個集成團傘花簇、多數(shù)花簇排成腋生或頂生的圓錐花序。胞果、全包于花被內或頂端稍露,果皮薄和種子緊貼。種子雙凸鏡形,光亮。
產(chǎn)地:全國各地均有分市。廣布于世界各國。
生境:生于田間路邊、曠野宅旁等處。
營養(yǎng)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蘿卜素6.33毫克,維生素b20.34毫克,維生素c167毫克。
食用方法:春夏季采嫩莖葉,水焯后用清水浸泡數(shù)小時后炒食或做湯。大量或長期食用有時會發(fā)生光過敏、浮腫或皮癢,莖端有紅色粉粒的紅心紅葉更易引起反應,應避免采食。
..........................................................................................
19、地膚
別名:地麥、落帚、掃帚菜、孔雀松
學名:Kochia scoparia (linn.) Schrad.(黎科)
形態(tài):1年生草本。莖直立,多斜上分枝呈掃帚狀,淡綠色或帶紫紅色,具多數(shù)縱棱;幼枝被柔毛。葉互生,無柄,條狀披針形,全緣,幼葉邊緣有白色長纖毛?;▋尚曰虼菩?,無柄,通常單生或2朵生于葉腋;花被5,基部結合,黃綠色,果期自背部生三角狀橫翅;雄蕊5,與花被對生;柱頭2,條形。胞果扁球形,包于花被內,不開裂。種子橫生,扁圓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產(chǎn)地:分布遍及全國。原產(chǎn)于歐洲及亞洲中部和南部地區(qū)。同屬約40種。
生境:生于荒野、宅邊、路旁,也有栽培。
營養(yǎng)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蘿卜素0.36毫克,維生素b24.13毫克,維生素c62毫克。
食用方法:3-7月采嫩莖葉,沸水焯后炒食、涼拌或做餡。亦可燙后曬干。
..........................................................................................
20、牛膝
別名:懷牛膝、對節(jié)草、土牛膝、山莧菜
學名:Achyranthes bidentata Bl.(莧科)
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110cm。莖直立,方形,有疏柔毛,莖節(jié)膨大。葉對生,橢圓形成闊披針形,頂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幼時密生毛,成長后兩面有疏毛。穗狀花序頂生和腋生,每花有1苞片、膜質,上部突出成刺;小苞片2,堅刺狀,略向外曲;花被片5,綠色,披針形,雄蕊5,花絲帶狀,基部連合成簡。胞果長圓形?;ㄆ?~9月,果期10~1l月。
產(chǎn)地:除東北、新疆外,各省區(qū)都有分布。主產(chǎn)河南。
生境:栽培于疏松肥沃的土壤中,野生者多生于山野路旁。
營養(yǎng)含量:每100克可食部位含胡蘿卜素6.79毫克,維生素b20.48毫克,維生素c111毫克。
食用方法:4-8月采嫩莖葉炒食,味美,助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