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唯獨父母對子女的愛以分離為目的。“從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刻起,父母只剩下背影,故鄉(xiāng)只剩下夏冬。”總有一天,所有的人都會遠離,包括自己的孩子,他也會成長,也會成家,而家長對孩子的陪伴將顯得彌足珍貴。
做父母是一件需要不斷學習和反思的事情,世界上有一種職業(yè)不要考試就能上崗,這種職業(yè)叫“家長”。這個職業(yè)要求24小時上崗,全方位保持好心情,而且沒有任何報酬可言,得到的又常常是挫敗和焦慮。
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做父母是需要學習的!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自我學習提高的結(jié)果,尤其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更是難題。
“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關(guān)鍵是如何教育”。但是如何去教育,卻是一門偉大的學問!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錯了,而是我們家長用錯了方法。
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讓我們學習愛的過程,學習讓孩子成長為他自己真實的樣子,學習讓孩子將安全感慢慢裝進心里,學習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愛的無條件,即使他們會調(diào)皮、會任性、會闖禍、會犯錯,也不影響到我們愛他們的本質(zhì)和初衷,僅僅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xù)。賦予孩子的這份源源不斷的愛,讓他內(nèi)心有了強大的力量,多了面對世界的勇氣和自信。
或許,我們真正應(yīng)該放棄的是,那個自以為是的自己!實時重新審視自己,和孩子肩并肩一起去成長。
實際上,陪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我們作為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
對于家長來說,你未必需要去做孩子學習上的家庭教師,也未必要給孩子多少物質(zhì)上的滿足。你所需要的,就是拿出一點點時間,盡可能給孩子一些陪伴:在他學習的時候,你安靜地讀一些書、寫一些文字;在他看電視的時候,你和他聊一聊電視里的故事和社會上的新聞;在他痛苦的時候,你給他一些安慰和指導;在他高興的時候,你學會分享他的快樂……甚至,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就那么安靜地坐在他的身邊,看著他、陪著他、聆聽他、欣賞他。
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父母的陪伴,不但能讓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打下高智商、高情商的基礎(chǔ),也更能因融洽的親子關(guān)系讓你的教育“入腦入心”。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作為父母,其實我們給不了孩子屬于他的未來,他有自己的人生。我們能做的只是努力守護孩子能夠得到的當下的快樂和幸福,不焦慮、不盲從、不攀比。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幾乎所有家長的出發(fā)點都是愛孩子,想對孩子好,但卻在表現(xiàn)形式上感到迷茫,不懂得把控愛的分寸感,結(jié)果卻會對孩子獨立人格的建立產(chǎn)生傷害。
父母不會教育不怕,不懂教育也沒關(guān)系,對孩子而言,他們需要的不是奢華的物質(zhì)享受,而是寂寞時有人陪伴,迷惑時有人指引,成功時有人鼓勵,失敗時有人理解。
陪伴不僅僅是形隨,更重要的是心隨,是父母的心跟著孩子的內(nèi)心一起成長,一起相伴。生命不可逆轉(zhuǎn),也不會停留于昨日。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他的優(yōu)點有哪些、他的思考是什么、他的夢想向何方、他的煩惱在哪里,父母若一直陪伴他左右,歲月會告訴您這些。
奧巴馬在第一次競選總統(tǒng)期間說:我未必是一個好總統(tǒng),但是我是一個好的父親,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tǒng)競選中,我沒有缺席過一次女兒們的家長會。奧巴馬每天都會跟女兒們一起共進晚餐,并且耐心的回答孩子們的問題。
孩子的教育不能重來,對孩子而言,他們需要的不是奢華的物質(zhì)享受,而是寂寞時有人陪伴,迷惑時有人指引,成功時有人鼓勵,失敗時有人理解。而能給予他們這些足夠多的人,恰恰是每一位父母,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家長和孩子之間才能更融洽的相處,孩子才能更快樂的成長。
對于家長來說,積極地走進孩子的生活不僅不困難,從中還能獲得很多愉快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能夠和孩子交流,在談話中提出自己的建議。這些建議包括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yǎng),這可比單純的說教更有效果。
高質(zhì)量的陪伴是要真正進入孩子的內(nèi)心,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快樂、收獲、悲傷,理解和接納孩子的一切,孩子就會形成良好的安全感和自尊心.當我們真正做到這些的時候,孩子就很愿意接受我們的意見,而不需要我們長篇大論地講道理。
父母給孩子的陪伴不夠,溝通就會減少,間接造成精神上的失陪,親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對話并不是給予和接受的關(guān)系,而是共享,是了解彼此的真實意愿和需要,尊重彼此的觀點。如果家長能夠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努力踐行,孩子自然會聽家長說的話,才肯向家長說出他們的心里話。
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特別是對于孩子進入高中的家長來說,普遍存在一種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難以溝通。家長要善于使用同孩子溝通的各種方式、方法和技巧,要適度,要真心,要換位思考,要輕松詼諧,要拋棄家長作風制,努力跟孩子成為知心朋友,而且要少說多聽,多鼓勵少批評!切實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讓他能夠減壓,輕裝上陣!
孩子需要的是真心實意的“被看見”,“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而不是馬馬虎虎不走心的“你真棒”。只有明白孩子的“需求”,陪伴才會更具溫暖人心的力量,才更能叩擊孩子的心靈,生成最美好的記憶和時光,進而指引孩子朝著積極陽光的方向成長。
因為缺乏有效溝通,造成孩子心理陪伴缺失的現(xiàn)象被稱為“隱性失陪”,也就是單純的“物理陪伴”?!半[性失陪”是指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造成精神上的失陪。教育專家指出,長期處于“物理陪伴”中的孩子容易出現(xiàn)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現(xiàn)象,它比失陪更普遍,也比失陪更容易被家長們所忽視。
無論再怎么忙碌,陪伴與溝通才是幫助孩子成長最好的方法。如果父母在陪伴的過程中,總是要求過多,不斷地嘮叨、批評、指責孩子,就會導致親子關(guān)系緊張,甚至沖突不斷。當和孩子坐下來共同學習、成長,分享生活的感動和樂趣時,就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關(guān)愛、智慧、希望、勇氣和信心。
董卿在《朗讀者》第二期節(jié)目中說得好:陪伴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發(fā)展心理學認為,父母的陪伴能夠讓孩子更好地與人建立親密關(guān)系。這正是因為有效陪伴能減少孤獨感,增加安全感,從而形成穩(wěn)定、積極的心態(tài),更勇敢也更從容地面對他人、面對人生、面對世界。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重在立德樹人,只有學校和家庭共同攜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我們的孩子才會在溫馨幸福的環(huán)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