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畫的基本技法
一、水彩畫的調色
調色不外三種方法,即混合法、疊加法和并置法。而并置法的調色效果不同于前二者,它是通過視覺綜合完成的。水彩畫的混合法從調色盤中開始,到筆上再到紙上,一直處于水色交融的過程中,這是水彩畫所特有的。水彩畫的疊加法(無論是干的疊加還是濕的疊加)所產生的微妙的色彩效果,也是其他畫種所難及的。水彩畫采用并置法和粉畫、油畫相比沒有什么優(yōu)勢,如表現需要, 也可以運用。
無論采用二種方法中的哪一種,重要的是要掌握好純度。水彩畫講究用水的淋漓酣暢,但水分增多,色彩純度就容易降低,因而水彩畫色彩的強度,往往不及油畫、粉畫。這是水彩畫技法中一個比較突出的矛盾。對于這種狀況,一方面不應要求水彩畫達到和油畫、粉畫同樣的色彩效果;另一方面卻應根據畫面表現的需要,注意掌握好色彩的純度。決定色彩純度的因素,除用水外,還有色彩混合的成分及調色的程度。要保持高純度的色彩就要求少調或不凋。水彩畫中常見的情況是協調柔和的多,對比強烈的少,因而應根據需要注意通過加強色彩的純度去加強畫面色彩的對比,加強色彩的力量。
水彩畫著色時要少調,一般地說每一個色塊都應是不均勻的,一筆下去應有冷暖、純度、明度的差別;疊加法要注意上下兩層色彩綜合效果,要盡可能保持色彩的透明感;并置法有利于加強色彩的純度,有利于表現光感和動感,但要防止過于“跳”。
二、兩種基本技法
技法是為作品的表現意圖和形象塑造服務的。水彩畫的基本技法是發(fā)揮水彩畫的工具材料性能常用的基礎性的技法,通常分為干畫法和濕畫法。無論干畫法還是濕畫法,其著色方法,基本上是“加法”,即由淺到深法。以淡破濃、擦洗法、刀刮法及某些特殊需要,不是基本的和大量使用的方法。干濕兩種畫法在一幅作品中往往是結合使用的。
(一)干畫法
干畫法并不是指用水少,一般仍要求筆毫飽含水分,在畫面上形成晶瑩的水跡,使人有“元氣淋漓障猶濕”之感。干畫法可分為四種:
1、分層疊加法。即在第一遍色干后再加第二遍色。這種方法要求用筆干脆利落、融洽分明,它有利于塑造豐富結實的形體,充分表現質感和量感。特別有利于塑造堅硬物體的質感。畫面的主要形象,物象的近處、實處、明部多用此法。疊加法要注意透明覆蓋所特有的效果,它不同于混合和并置法的色彩效果,是調整色彩的明度,冷暖和純度常用的方法。
2、并置法。并置法是以互不滲接的色點、色線、色塊去表現物象的方法。它宜于用來表現陽光下閃爍的景物,加強形體的動勢和色彩的純度。水彩畫的并置法可在一個淺色底上進行,這樣做色調易于統一,筆與筆之間的空隙不致太“跳”。
3、枯筆法??莨P法是利用粗紋紙,行筆快所產生的一種飛白效果。用以表現某些質地比較粗的肌理、水面強烈的反光及運動中的景物較適宜。
4、留空法。留空是水彩畫中難度較大的常用技法。油畫、粉畫、水粉的淺色可以后加,不需要留空,而水彩畫中的高光和淺色都需要留,因而留空是水彩技法的一個特點??盏煤?,有助于畫面明快爽朗的效果。干畫法疊加的過程,其實也是留空的過程,每上一次深色往往都要留出淺色。有些淺色可先留出空白,待周圍色彩干后再上色,這樣做比先上淺色后上深色效果更明亮。陽光下的墻面、逆光的樹葉及其他要求對比強烈的形體皆宜用此法。
高光是體現物體質感的重要因素,留空時須十分注意它的形和微妙的層次,要有虛實變化,不要把高光的形畫得很刻板,往往是上實下虛,左右則視情況變化。作畫時可在虛處補一點清水使其和周圍的色彩自然融合。
(二)濕畫法
濕畫法是指在濕的紙上(包括浸濕或染濕)或往前一遍未干的色上繼續(xù)著色,以形成水色交融的效果。濕畫法宜用以表現朦朧的意象、遠處、虛處、暗部、柔和光潔的物體以及天空靜水面倒影等。濕畫法較難掌握,但更能充分體現水彩畫的特點和藝術趣味。濕畫法容易產生的弊病是軟弱、輕浮。只有具備堅實的造型能力,善于掌握干畫法的人,才能真正用干濕畫法。濕畫法可分為五種。
1、濕的重疊法,是濕畫法中常用的方法。它要求根據造型的需要,掌握好時間和水分,在前一遍色未干時加色,一般后一遍色的含水量要少于前一遍色,以便控制形。但運用以淡破濃的方法時則淡色含水量多于濃色。在前一遍色將干時加色尤須注意,否則極易產生破壞畫面形象的水漬;如有特殊需要,也可追求這種效果。
2、破色法或稱沖色法,是用飽含水分的濃色或淡色趁前一遍色末干時沖潑上去或噴灑上去,以濃破淡或以淡破濃。這種方法生動自然,富有意趣,可以產生一些似與不似間的形象(例圖10、11)。
例圖10 濃破濃、濃破淡法
例圖11 淡破濃、濃破淡法
3、濕接法或稱滲接法,是指趁濕連接著色,使顏色相互滲透、浸潤。宜于用來表現云彩、水果之類的景物。
4、染法,是通過渲染使色彩產生從深到淺,從明到暗的方法。宜用于表現晴朗的天空,物體光潔的表面色彩漸變的效果。
5、沉淀法。利用水彩顏料中能形成顆粒狀沉淀的色彩,加多量的水調和后在紋理較粗的紙面上作畫。表現石頭、墻面的質感,表現迷茫的景色以及靜物畫中的背景均可采用此法。
三、常用的輔助技法
水彩畫基本上是“加法”,但也需要用“減法”,即洗滌法和刀刮法。
1、洗滌法是用含清水的筆或海綿洗出需要的形態(tài),或減弱色彩的濃度、純度和對比度。洗滌后出現的形態(tài)較留空的效果柔和。物體暗部的反光以及位于暗部的淺色形體或柔和的質感均宜用此法。另外,畫面局部需要修改,或某些地方太“花”,也可先用清水將色彩洗去再加色;或輕輕擦洗,減輕對比,使其統一。
2、干刮和濕刮。以刀干刮出現的飛白,可表現波光、草叢、樹枝等;用
筆桿濕刮,則出現深或淺的線,可根據需要采用。
3、噴灑法。可以用噴筒噴水作人工噴灑,也可以利用細雨、小雪,任其自然灑落,隆冬天氣在室外作畫,水和顏料在紙上結冰然后化開,都會產生富有意趣的效果。在溫度高的條件下作畫,噴水是經常需要的,用噴筒噴比用筆鋪水好,既不污損畫面,又較易于控制水分。
第四節(jié) 水彩畫的用筆
水彩畫的用筆,應根據水彩畫的特點和表現方法,充分吸取中國書畫用筆的藝術成就。中國書畫用筆,強調一個“寫”字,運筆要求有偏正順逆、輕重疾徐的變化,達到沉著痛快,遒勁自然,圓渾厚重,剛柔相濟,既充分表現對象的形質,又反映作者性情的效果,而以板、刻、結、薄、膩、浮滑、軟弱為病。用筆是和作品的形式風格緊密關聯的。在塑造形象的同時講究用筆,無疑是一種高層次的藝術追求,是藝術上更加成熟的標志。
一、用筆要遵循以下四點
1、有利于表現對象的形態(tài)和體面的轉折。如表現平面(墻面、地面等)多用側鋒,表現小的柱面(樹枝、遠處電桿等)多用中鋒。邊緣實的用露鋒,邊緣虛的(轉過去的曲面)用藏鋒。應順著體面轉折的勢用筆。
2、有利于表現對象的質量感。柔而輕的用筆輕,注意提;硬而重的用筆重,注意按。
3、有利于表現對象的動感。動的景物用筆宜快,有時可利用飛白以加強動勢。
4、有利于表現空間層次。遠處用筆要概括、要簡、要大,力戒繁瑣。
二、用筆要注意以下二點
1、要注意用筆的韻律感(包括大小、方圓直曲、繁簡等對立形態(tài)的有韻律的變化)。
2、要注意用筆的力感。一般說來,各種形態(tài)的用筆都應包含或隱或現的力感,它能起到加強作品生機的作用。
第五節(jié) 水彩畫的特殊技法
水彩畫的特殊技法主要是指用筆以外的工具幫助作畫,或在水中加入其他溶劑,或采取某些排除水色的手段,達到常用技法所不能取得的效果?,F介紹以下四種。
一、在水中加入其他溶劑法
1、漿彩法。在水彩顏料中調入漿糊,或稀薄或濃厚;或干加,或濕沖,均有較一般水彩畫法渾厚的效果。干畫的厚漿彩法可伴以用筆桿刮或用刀刮;濕畫的厚漿彩法有特殊的肌理,可用于表現云水及富于變幻的景物。
2、在水中加鹽、礬等,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肌理效果。使用時,或滴、或掃、或噴灑。加鹽,多用于表現雪景。—般是在底色未干時灑鹽,干后則產生雪花的效果。還可試驗在水中加入其他物質,使之呈現出更多的形態(tài)。
二、排水(色)法
用蠟筆、油畫棒、蠟燭、松節(jié)油等在無色或有色的紙上作畫,可對后上的水彩色起排斥作用,是留空的一種輔助方法,畫處于深色背景前的船的桅桿、纜繩、樹枝、建筑細部均可用此法。上述工具還可在紙上造成斑駁的肌理效果,表現山石及其他粗糙的形體可采用。
三、濕壓法
在布滿水色的紙上(只需注意色塊的面積和形態(tài)的大小,不需刻畫細部),趁濕(水過多則平、少肌理)用玻璃板或塑料板(木板、紙板為另一類效果)覆蓋其上,加以壓拖,可出現極其豐富細膩的各種肌理效果,然后因勢利導,適當用筆加工,或加色后再壓。表現樹木、云水、山石等自然景物有似與不似間之妙。
四、濕染法
將顏料傾注于水面(可用染料或幻燈顏料),把有吸水性的紙覆蓋其上,然后將紙?zhí)崞穑?wbr>隨紙上染色的形狀進行加工。為控制色彩流動產生的形態(tài),有人采取在水面上滴油的方法。濕染法色調不易濃郁,其肌理效果大都以表現云水為宜。
第六節(jié) 水彩畫的作畫步驟
水彩畫因落筆后較難修改,所以對初學者來說,畫輪廓階段應準確具體,為上色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除特殊需要外,畫輪廓的線條宜較細,以免上色時出現污濁的效果。
水彩畫一般的著色程序是先淺后深,先濕后干。就干濕運用而言,一般是遠濕近干,暗濕明干,虛濕實干,先深后淺,先濃后淡,多用于濕畫法。畫叢林、畫云彩,即可取以淡破濃法;畫陽光下的景物,先明后暗,先暖后冷;而陰雨天,明部冷而淺,暗部暖而深,就需先冷后暖。風景寫生一般是先遠后近,但如秋天陽光下近處有淺黃色的受光的樹葉,或其他淺色形體,又需先鋪一層淺色。靜物寫生一般先畫主體和前景,中間階段畫背景??傊?,具體的步驟可變性很大,重要的問題在于要有整體觀念,從實際出發(fā)。只要善于進行整體比較,做到胸中有數,明確何處應深,何處應淺,何處應冷,何處應暖,何處應濕畫,何處應干畫,何處應實,何處應虛,就能夠選擇和駕馭不同的步驟方法,為表現效果服務。
第七節(jié) 水彩畫常見的弊病及克服的方法
水彩畫既是—個普及的畫種,又是一個技巧難度人、藝術層次高的畫種,要創(chuàng)作出經得起推敲的藝術精品,首先要免除下述的一些弊病。
1、生。生是指用色太單純。對于初學者來說都有一個從生到熟的過程,開始階段“生”是難免的。重要的是要理解色彩規(guī)律,特別是色彩的補色關系,用具有明度、純度、冷暖變化的色彩來表現對象。“小”是純色用得不當,并不是畫面上不能有純色。裝飾性強的畫,純度也相應提高。暖色用得純而不當就是“火”。色彩學習有一個從生到熟、熟而后生的過程。對于經過一定的色彩訓練的人來說,善于運用純色,是色彩修養(yǎng)臻于成熟的一個標志。
2、臟。在水彩畫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因為畫不準而反復修改,以致出現臟的狀況。避免臟的辦法:一是要以盡可能少的遍數把色彩畫準;二是在疊加時要考慮到色彩疊加后的效果,一般后上的色要純一些;三是用筆要肯定,不要在紙上來回涂抹。
3、灰。水彩畫很容易灰,所謂“灰”就是缺乏應有的明度對比。該深的不深,該淺的不淺;該暗的沒有暗下去,該亮的沒有亮起來。要避免灰,關鍵是要對畫面各部分色彩明度的差別心中有數,其次在作畫方法上,應該先著重畫中間色,留出最亮部分。因為一開始著重畫亮部,往往容易畫深;著重畫暗部,又往往不敢畫深。抓住了中間色,深淺就有了比較的依據。這里特別要說一下深顏色。水彩畫講究水分飽滿,但水一多,顏色就沖淡了,這似乎是一個矛盾。解決的辦法:一是筆尖上的顏色要濃厚;二是顏色要少凋;三是調色時用補色關系的色彩相加,或用黑加一種顏色,使深色仍有色彩傾向。
4、花、瑣碎。平均對待,許多小局部刻畫過細,對比太強,就會出現花、瑣碎的毛病,破壞整體效果。必須從全局出發(fā),加以調整,刪繁就簡,減弱對比。罩染是改變上述狀況的有效方法。
5、跳。脫離了具體部位應有的明度、純度,過深過淺、過純;或形畫得過細,破壞了應有的空間距離;或破壞了畫面的主賓關系,謂之“跳”??朔霓k法應根據情況,或洗滌,或罩染。
6、膩。膩是由十色彩疊加過程巾,色彩沒有拉開距離、缺乏筆觸、不松動而形成的比較死板的一種效果。克服的辦法是要保持筆觸,做到用色融洽分明,表現出應有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