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有物質來組成的,宇宙中的物質組成了各種各樣的天體,包括恒星、行星、衛(wèi)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星際塵埃、星際氣體等天體。現(xiàn)在所有天體中我們人類最為熟悉的就是恒星和行星,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就是一顆能夠發(fā)光發(fā)熱的恒星,屬于黃矮星。
木星變恒星
而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就是屬于一顆行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具有固體巖石表面,我們把和地球類似的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在太陽系內除了地球之外,還有水星、金星和火星也屬于類地行星。和類地行星的固體表面相對應的是另外一類行星,也就是由氣體組成的星系,我們稱為氣態(tài)行星,在太陽系大行星中屬于氣態(tài)行星的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太陽系示意圖
這些氣態(tài)行星的個頭通常都遠遠大于類地行星,其中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木星直徑達到了14.3萬千米,是地球直徑的11倍多,質量是地球的318倍,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和地球來比,木星絕對是一個巨無霸,和太陽比,當然木星還小得多,木星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千分之一。木星是一顆氣態(tài)行星,主要的成分是氫,其次是氦,那么問題來了,木星有沒有可能成為太陽那樣自己發(fā)光發(fā)熱的恒星呢?
木星和地球
要回答木星能不能變成恒星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來了解恒星的形成過程,恒星是由于引力而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形發(fā)光等離子體,在恒星的內部通常都在發(fā)生著核聚變反應,從而產生光熱,比如太陽內部就在發(fā)生著氫核聚變反應,從而形成太陽輻射。當然,要使得恒星內部的核聚變反應開始,恒星需要足夠的體積和質量,恒星內部在巨大的壓力和溫度下才能點燃核聚變反應。
太陽
以太陽為例,太陽內部核心的溫度大約為1500萬℃,而目前木星內部核心的溫度大約為3.57萬℃,木星內部的溫度和太陽比還是相差很遠,所以不足以促使氫核聚變反應。那么,怎樣使得木星內部溫度升高呢?那就需要木星要有更大的體積和質量,聚集更多的氣體,木星大約需要變大到目前木星質量的75倍才可以點燃木星的氫核聚變反應,成為一顆恒星。
木星發(fā)光
但是,在太陽系內,根本沒有那么多的星際氣體來讓木星吸引,木星想讓自己的體積和質量變大75倍,可能只有一個機會,那就是等太陽變老。目前太陽正在壯年期,但是任何物體都有生命,太陽也會變老,大約在50億年之后,太陽就會變成一顆紅巨星,屆時太陽的體積會膨脹,組成太陽的一些物質就會被拋向宇宙空間,木星就有可能收集那些太陽物質,壯大自己的體積和質量,最終演化成新的恒星。
木星和最小恒星對比圖
當然,木星可能也有其他的可能性,目前木星的體積和質量基本上已經達到了行星的極限,很多科學家認為木星目前處在行星和恒星之間的階段,將來將會演化為恒星。其實在宇宙中也有個頭很小的恒星,比如目前人類發(fā)現(xiàn)的最小恒星,半徑只有木星的84%,那么木星有沒有可能直接演變成恒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