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在暖陽的午后,捧讀一本書,忘記時光流轉(zhuǎn),邂逅滄海桑田。不久前,我看了一本關(guān)于明朝的書,看完后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明朝的痛。談起明朝,我的心里頭籠罩了一層烏云,皇帝昏庸,宦官專權(quán),貪污腐化,嚴(yán)刑峻法……
?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窮和尚,他的骨子里流淌著小農(nóng)思想的血液。朱皇帝像個鄉(xiāng)下來的喜歡多疑猜忌的老頭子,為了他那份不知道怎么傳之萬世的大明江山,他像防小偷一樣防著朝廷大臣和曾經(jīng)浴血奮戰(zhàn)的將士,終于把他們一個個鏟除,造成繼位的長孫皇帝允炆無人可依,歷史上便上演了一場“靖難之役”的悲劇。這是朱元璋的人格之痛。
然而這一切僅僅是一個開始,生長在高墻之中,勾心斗角,刀光劍影,在皇帝幼小的內(nèi)心埋下了邪惡的種子。正德皇帝從小缺少母愛,性格乖張,縱情聲色,最后玩死了自己。萬歷皇帝想做的不能做,不想做的卻不得不做,無奈又無助的他為立太子一拖再拖,與臣工對抗,最后發(fā)展到30年不上朝??蓱z的崇禎皇帝,自知明朝氣數(shù)已盡,在歪脖子樹上上吊??梢哉f,明朝的皇帝沒一個正常的。這是明朝的人性之痛。
明朝人不僅沒有任意批評政府的自由,甚至連獨(dú)善其身的權(quán)利都被剝奪了。一句話不對皇帝胃口,大臣就可以被拖出去打屁股到死,連審判都不需要。從朱元璋清洗過的大臣,到力挽狂瀾的于謙,再到崇禎年間的袁崇煥,熊廷弼,大明王朝的忠臣良將多不得善終。反而是那些低賤的太監(jiān),為虎作倀,翻云覆雨。人才的奴化,直接導(dǎo)致了人才的凋敝。以至于“朝廟無一可椅之臣,天下無復(fù)辦事之官”這是明朝的人才之痛。
掩卷深思,心中隱隱作痛,不是我走不出歷史,而是那段歷史太刻骨。
文字:古儀
編輯:范睿文
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審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