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牙菜
為龍膽科植物雙點獐牙菜的全草。夏、秋季采收,切碎,晾干。
生于海拔250-3000m的河灘、山坡芝草地。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等地。別名方莖牙痛草、涼蕎、綠莖牙痛草、雙斑獐牙菜、大車前、水紅菜、翳子草、黑節(jié)苦草、黑藥黃、走膽草、紫花青葉膽。
《全國中草藥匯編》
苦,寒。清濕熱,健胃。用于黃疸型肝炎,急性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
《中藥大辭典》
苦,寒。清熱,健胃,利濕。治消化不良,胃炎,黃疸,火眼,牙痛,口瘡。
《中華本草》
苦;辛;性寒。清熱解毒;利濕;疏肝利膽。主急、慢性肝炎;膽囊炎;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尿路感染;腸胃炎;痢疾;火眼;小兒口瘡
肝;心;胃經(jīng)
治急、慢性細菌性痢疾,腹痛:當藥三錢。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