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另一個太陽下的天與地

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jīng)于10月8日揭曉。

這次的三位獲獎?wù)叽蠹铱赡芤呀?jīng)通過這幾天的新聞了解到了,他們分別是:

這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頒獎詞所描述的范圍也比較大:

“For contribution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and Earth’s place in the cosmos”

獎勵他們,為我們理解宇宙的演化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做出的貢獻。

三位科學家都是天體物理學界的大牛,有很多文章已經(jīng)對他們做了詳細的介紹。其中,后兩位的獲獎理由是:

“For the discovery of an exoplanet orbiting a solar-type star”

是的,兩位科學家最杰出的貢獻就是發(fā)現(xiàn)并確認了太陽系外的第一顆環(huán)繞類似太陽的恒星旋轉(zhuǎn)的系外行星。

這顆行星,被稱為51 Pegasi b。

No.1

這顆星在哪里?

51 Pegasi b,用中文來說,就是飛馬座51b。飛馬座51,是位于飛馬座的一顆類太陽的主序星;飛馬座51b,指的就是環(huán)繞飛馬座51的最近的一顆行星。天文學界的慣例,就是在恒星后面跟一個小寫字母,從b開始,來表示其行星。此外,也有用從A開始的大寫字母編號的方式。

飛馬座51,用中國傳統(tǒng)名稱,則是室宿增一,本身不是很亮,但是比較近,距離太陽大約50.9光年,視星等5.49,在沒有光污染的情況下,肉眼也可以看到。

No.2

這顆行星是怎么被發(fā)現(xiàn)的?

50.9光年說遠確實不遠,畢竟我們已知的宇宙是以百億光年來計的。但是要說近,那是絕對不對的,就算是光,也要跑50多年才能到達我們的眼睛。相對于這么大的距離尺度,要觀測一個“渺小”的行星,是很難用望遠鏡做到的——更不要說行星本身幾乎不發(fā)光,本來也沒有什么信號。

那么這兩位科學家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們運用了一種,叫做“多普勒光譜學”的方法(也叫徑向速度測量法)。

這種方法是Otto Struve于1952年提出的。大概的意思是,恒星和行星的引力是相互的,如果是一顆比較大的行星圍繞恒星旋轉(zhuǎn),那么這兩體的質(zhì)心,會比較明顯的偏移恒星的中心,從而使在體系外的觀測者看起來這個恒星在原地旋轉(zhuǎn)。

在這個時候,因為恒星在相對于地面上的觀測者做周期性的運動,那么這顆恒星的多普勒頻移,就會周期性地呈現(xiàn)出藍移和紅移。

如果觀測到這種周期性的藍移和紅移,就說明有一顆質(zhì)量可觀的行星在圍繞這顆恒星旋轉(zhuǎn)。

于是,這次獲得諾貝爾獎的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兩個人,利用這個原理,制作了ELODIE攝譜儀,這臺儀器能夠監(jiān)測最小7米每秒恒星的徑向速度。

1993年,這臺儀器安裝使用,僅僅兩年,1995年10月6日,兩位科學家就確認并發(fā)表了關(guān)于51 Pegasi b的發(fā)現(xiàn)成果。

聰明的你,一定立刻就會想到——這個方法看起來很厲害,那就一定有缺陷!是的,這個方法的一個重大缺陷就是:如果這顆行星的軌道面正好垂直于我們觀測它的視線方向,我們就無法用這個方法找到系外行星。

原理很好理解。如果像上圖中示意的一樣,軌道平面和我們的視線平行,那么,恒星的周期運動,一定會相對于我們忽遠忽近,有一個視線方向上的速度變化,這使我們能夠看到紅藍移的周期變化。

但是如果像這樣,軌道平面正對我們,那么恒星再怎么轉(zhuǎn),相對于我們的位置也幾乎不變,我們也就得不到紅藍移的周期信息。

此外,有些恒星本來就不穩(wěn)定,會膨脹、縮小以及閃爍,也會影響這個方法的有效性。

No.3

這顆行星長什么樣子?

剛才也說到,51 Pegasi b,是51 Pegasi的第一顆行星。這是一顆“熱木星(Hot Jupiters)”。什么叫熱木星呢?顧名思義,很熱的木星。這個熱是由外而內(nèi)的。飛馬座51和他的行星特別親熱——超出地球人想象的親熱。飛馬座51b,公轉(zhuǎn)周期只有大約4個地球日,這比水星約88個地球日的公轉(zhuǎn)周期要短得多得多得多得多。也就是說,它距離飛馬座51的距離,也比水星到太陽的距離近得多得多。

剛開始科學家都以為51 Pegasi b是個類地行星,有著堅實的地表,就像水星那樣非常非常非常大,有半個木星那么重,大約相當于150個地球質(zhì)量。因為過去科學家確實沒有見識過距離太陽這么近的行星,本能就覺得應(yīng)該類比太陽系。那個時候的行星演化理論,也無法支持氣態(tài)巨行星在這么近的地方出現(xiàn)。

最開始,科學家推測它可能是一顆褐矮星,被剝離了外表,只剩下核心。算是一個分解了的恒星的殘留物——因此含有比較高的重元素成份。

后來,更多的類似熱木星被發(fā)現(xiàn),例如巨蟹座55(55 Cancri)和牧夫座Τ(τ Bo?tis),熱木星成為一個專門的門類,來描述這些很熱、距離恒星很近的氣體巨星。51 Pegasi b像木星一樣,是一顆氣體巨行星(Gas Giant)。它有著厚厚的大氣層,可能有個固態(tài)的內(nèi)核。不考慮溫室效應(yīng)和潮汐加熱作用,且假設(shè)球面反照率為0.1,那么它的表面溫度應(yīng)該達到1265K。由于這種高溫,它雖然只有半個木星重,但是估計半徑比木星還要大。

就很膨脹。

現(xiàn)在,51 Pegasi b被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命名為Dimidium,拉丁語意為“一半”,意思是半個木星。

51 Pegasi b的藝術(shù)想象圖

所以你看,觀測手段的提升往往能帶來科學的飛躍。

No.4

地外行星有沒有什么土特產(chǎn)?

很遺憾目前沒有發(fā)現(xiàn),就算有,我們也難以從狂暴的氣體巨星上開采土特產(chǎn)。不過,還有一些別的選項。

這次諾貝爾獎的描述是,首次發(fā)現(xiàn)圍繞“類太陽恒星”旋轉(zhuǎn)的系外行星。聰明的讀者一定又一次發(fā)現(xiàn)了漏洞!

那就是,沒說是首次發(fā)現(xiàn)系外行星。

沒錯,別的類型的系外行星,在這之前就已經(jīng)有所發(fā)現(xiàn)了。

這樣的行星,并不圍繞一顆“類似太陽的”主序星旋轉(zhuǎn),而是圍繞“恒星的遺骸”,脈沖星旋轉(zhuǎn)。

PSR B1257+12,又被稱為“巫妖星”(Lich)。(恰逢魔獸世界懷舊服剛剛上線不久,祝大家排隊愉快)

巫妖和他的行星們:尸鬼、促狹鬼、夢魘

過去科學家認為,只有主序星才可能擁有行星,但是人類首次發(fā)現(xiàn)的系外行星,就是環(huán)繞非主序星的——可能這就是愛情吧,總是充滿意外和打臉。

1992年,Wolszczan和Frail,通過用脈沖計時法(Pulse Timing),分析巫妖的射電信號:脈沖星有很強的射電信號,發(fā)現(xiàn)并確認了第一顆和第二顆系外行星,PSR B1257+12b,尸鬼(Draugr),PSR B1257+12c,促狹鬼(Poltergeist)。1994年發(fā)現(xiàn)了第三顆,PSR B1257+12d,夢魘(Phobetor)。

尸鬼、促狹鬼和夢魘的成比例的藝術(shù)想象圖

可以看到,三顆地外行星,都比這次獲獎的地外行星更早被確認,而且這樣的反常的案例,也一樣推動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但是目前他們還沒得過諾獎。也許評選委員會有自己的考慮吧。

現(xiàn)在,科學家認為,“巫妖”可能還存在第四個手下,但是相關(guān)研究還不夠充分,不能認定。

那么,說好的土特產(chǎn)呢?!

還記得曾經(jīng),我們在“滅霸同款土豆試吃指南”里寫過,土星這樣的氣體巨星,內(nèi)部溫度壓強很高,因此會形成鉆石雨——鉆石雨落在了哪里呢?那當然是沉淀在其固態(tài)的核心里。

目前的研究表明,巫妖的三個召喚獸,可能有兩種形成原因,第一可能是原來的恒星死亡之后,變成白矮星,白矮星又和另一顆白矮星碰撞、粉碎,形成新的吸積盤。這三顆行星就在新的吸積盤中形成;但是也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些行星其實是原來的氣體巨星的固態(tài)內(nèi)核,在超新星爆發(fā)中,氣體巨星的大氣層被整個剝離,只剩內(nèi)核。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Marc Kuchner認為,這些行星很可能富集碳元素,在上述的溫壓條件下,有可能富含金剛石。

鉆戒貶值預警。

我也想得諾貝爾獎怎么辦?

不,你不想。

現(xiàn)在,尋找新的太陽系外行星的方法,除了上述的徑向速度法、脈沖計時以外,還有十多種至少成功過一次的方法,以及五六種可能靠譜的方法。方法很多,星空也非常廣大,要么提出一個新方法,要么找到一顆別具一格的,比如說和地球一毛一樣的系外行星;或者開上飛船,拉回一船鉆石的行星,拍在諾貝爾獎評委會臉上,讓他們單獨給你開一個新的獎項,我覺得都是不錯且有操作性的方法。

圖注:截至2014年9月,每年發(fā)現(xiàn)的系外行星

(圖中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探測方法得到的結(jié)果。其中藍色為徑向速度法。)

正如這次頒獎詞寫的:

“For contribution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and Earth’s place in the cosmos”

用心、用力、用情,去開拓人類知識的邊疆。

人類會銘記你的貢獻。

美編:高欣欣

校對:黃志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其他太陽系
迄今發(fā)現(xiàn)條件最殘酷的7顆行星:最高溫比太陽熱(組圖)
飛馬座51b:首顆被發(fā)現(xiàn)環(huán)繞恒星轉(zhuǎn)的系外行星,竟然是一顆熱木星
太陽系外有沒有另一個地球
系外行星發(fā)現(xiàn)越多,科學家越疑惑:到底是它們奇葩還是太陽系奇葩
發(fā)現(xiàn)越多系外行星,科學家越迷茫:到底是太陽系奇怪還是它們怪異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