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都市愛花人來說,酢漿草是最合適不過的選擇了。因為酢漿草體型小,占用空間少,栽培容易,所以很多人都毫不猶豫地掉進了“酢缸”。
為了避免大家在栽培上走彎路,小編特結(jié)合多年的養(yǎng)護經(jīng)驗和心得體會,將秋植酢漿草的栽培方法整理如下,供“養(yǎng)酢”新手參考。
酢漿草的選購
大多數(shù)有經(jīng)驗的老手都會選擇5-8月份購買種球,因為秋植酢漿草大多都是在晚春到夏季休眠,此時購買種球比較好。如若是盆栽的話,因其莖葉比較脆弱,運輸途中非常容易折斷壓壞,故不建議購買。
新手推薦種植OB系列的酢漿草,此系列是最容易“開爆”的品種,且花色包含了幾乎所有的暖色系色調(diào),如果不是為了收集品種,而只是為了觀賞,那么每個色系選1個品種,一共栽種3~5個品種就足夠了。
酢漿草的種植時間
在每年的7月份左右,就會有種球開始出芽或者發(fā)根,不同品種的酢漿草球根發(fā)芽時間不同,只要發(fā)芽了就可以種下。當然也有些品種是種下后才發(fā)芽的,比如蝴蝶葉酢漿草的品種,種植時間一般是在8月下旬至9月份。
酢漿草種球種植
使用普通的東北泥炭土,再混合一些珍珠巖以及蛭石等顆粒即可,對泥炭、珍珠巖和蛭石的比例要求不嚴格,主要是以土壤疏松透氣為原則。在裝土前,可在盆底放幾粒顆粒肥或者有機肥作為底肥。
以直徑10厘米的盆為例,可以栽1-2棵種球,而直徑16厘米的盆一般種4-5棵種球。種球入土后,再在上面撒一層土蓋住,覆土厚度為球徑的2-2.5倍左右,這樣有利于出芽。如果是芝麻粒大小的種球,則可以不用覆土,或者在球表面撒一層薄土,保持土壤濕潤即可。
后期養(yǎng)護
在酢漿草種球出苗前,應(yīng)保持土壤潮濕但不積水,水分不夠則出苗慢或者形成僵苗,而積水則容易爛球,故此階段澆水特別要注意。出苗后澆水稍簡單,只要表面土壤較干、發(fā)白時即可澆水,有水從盆底流出即可,無需多澆,否則也容易爛根。
酢漿草是喜光照的植物,出苗后應(yīng)給予全光照環(huán)境。光照不足,植株容易徒長,節(jié)間變長,植株瘦弱,還會導(dǎo)致開花數(shù)量減少或者不開花。長期處于太陰的環(huán)境中,葉片上有斑紋或斑點的還會隱退或減少。
當小苗長出3個葉片時,即可施用液態(tài)肥,如“花多多”等以促進生長。每半個月可追肥一次,薄肥勤施,切忌過濃肥料。施用時一定要澆到土里,避免觸碰葉片及花朵。只要營養(yǎng)跟上,加上光照充足就會生長茂盛。
種球休眠及保存
秋植酢漿草品種一般在4-6月份休眠,在發(fā)現(xiàn)大部分葉片變黃就說明要休眠了,此時即可斷水。等地上部完全枯萎后,再過10天便可以把種球挖出來保存。
種球的保存方法有很多種,多使用自封袋或紗袋,方便隨時觀察種球,且不容易遺失或者被動物啃食。保存時,要記得在袋子上標上種球的名稱,并用針在自封袋上扎幾個小孔,方便種球呼吸。
圖文來源網(wǎng)絡(lu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