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先松后嚴”還是“先嚴后松”?

  一些家長見到我,咨詢最多的是些具體的教育問題或方法問題,很少有人跟我討論教育孩子的“大政方針”,即決定家庭教育全局的“戰(zhàn)略問題”。

  培養(yǎng)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易行的事,相當復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個相當漫長的過程,猶如打一場“持久戰(zhàn)”。要獲得成功,不僅要重視解決具體問題的“戰(zhàn)術”,諸如以身作則、方式方法、理智施愛等等,更要重視決定全局成敗的“戰(zhàn)略問題”。

  比如,在孩子從小到大的整個培養(yǎng)教育過程中,是“先松后嚴”,還是“先嚴后松”?這就是教育孩子的“戰(zhàn)略問題“,家長應當心里有數(shù)。

  孩子從一個軟弱無能、無知無識、不能獨立生存的新生兒,一直長到十八九歲,在這個過程中身心各方面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知識豐富了,能力增強了,生活經(jīng)驗增多了,自覺性增強了,能獨立生存了,和成年人的關系以及對待成年人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這一切,要求家長必須隨時調整對孩子要求和管理教育的寬嚴程度。

  一、是“先松后嚴”好還是“先嚴后松”好?

  所謂“先松后嚴”,就是小時候不怎么管教,放任自流,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管得越來越嚴格;所謂“先嚴后松”,卻與此恰恰相反,小時候管教得很嚴,隨著年齡的增長,管教得越來越松。究竟哪種“戰(zhàn)略”更好呢?

  在我們中國,有些做父母的,特別是有些爺爺奶奶,對小孩子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舍不得嚴格管教,任其自由發(fā)展。其理由是:“孩子還小,不太懂事,管教也沒用;等長大懂事了,再管也不遲?!边@是典型的“先松后嚴”。

  另外一些做父母的,則主張孩子小時候要嚴加管教,注重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為以后的發(fā)展打好基礎;隨著年齡增長,逐步給孩子一個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讓他們進行自我教育,自由發(fā)展。這就是典型的“先嚴后松”。

  在過去,日本、英國的家庭習慣于“先松后嚴”,而歐美其他一些國家則主張“先嚴后松”。

  究竟哪種“戰(zhàn)略”更好呢?評價家庭教育的“戰(zhàn)略”好不好,主要看是不是符合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趨勢,是否有利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與孩子身心的發(fā)展合拍,能促使孩子的身心和諧發(fā)展,就是好的;反之,不符合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趨勢,與孩子身心的發(fā)展相“扭八”,引起孩子抵觸,就是不好的。

  二、“子弒父”的慘痛教訓值得記取

  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他的《家庭教育》一書中,曾經(jīng)列舉過這樣一個很典型的案例:

  從前,有一位富翁,年近五十方得一子。小兒子就像是無價之寶,他成天樂得合不上嘴,遷就放任,不管不教,任其為所欲為。兒子到四五歲的時候,一不高興就張口罵人,動手打人,簡直是強橫霸道無所不至。父親總覺得他年紀還小,不懂事,不認真管教,敷衍兩句拉倒。隨著年齡的增長,兒子惡習不斷膨脹,膽子越來越大。到了十七八歲,竟然常常偷他父親的錢,到外面去賭博,一擲千金,毫不介意。父親知道后非常生氣,覺得再不管就不行了,于是當著眾人的面,把兒子大罵了一頓。那兒子不但不怕,反而破口大罵他的父親:“你這老東西,該死不死,還要罵我。你當心點,我遲早要弄死你!”

  父親聽了兒子這渾話,氣得渾身直發(fā)抖。心想:兒子的渾話雖說是在氣頭兒上說出的,也不能不防。當天晚上,他把一只小斗桶放在鋪好的被窩里,就像是有人在睡覺。他則靜悄悄地躲在床后邊,屏息著氣,看他兒子的動靜。過了不到一刻鐘工夫,只見兒子輕手輕腳推開房門,躡手躡腳地走進屋來,手里提著一把锃亮的大斧頭,一到床前,便怒氣沖沖地舉起斧頭,狠狠地向床上的被窩亂砍一通。只聽“啪”地一聲,小斗桶粉碎了。兒子以為是父親的腦袋被砍碎了,丟下斧頭,便倉皇逃走了。

  光陰似箭,一晃過去十多年,富翁已有八十多歲,老婆已經(jīng)去世。暮年孤獨,苦不堪言,睹物興懷,悲感交集。雖恨兒子無良,但仍舊希望兒子脫胎換骨,改邪歸正,重新回到身邊來。

  有一天,老人家正在桑園里獨自散步,忽然有一年逾三十的農(nóng)夫朝他走過來,說:“老人家,請你把這株老桑枝彎過來?!崩先苏f:“老弟!你開什么玩笑啊,老桑株哪里還能弄得彎?”那農(nóng)夫說:“不錯,不錯,桑枝要小彎,兒子要小教?!崩先思衣犃诉@句話,不禁頓觸舊恨,悔恨不已,珠淚點點,泣不能抑。農(nóng)夫又對老人說:“你仔細看看,我是誰?”老人上下打量,細細端祥,眼前不正是自己逃命在外的的兒子嗎!父子二人久別相認,百感交集,抱頭痛哭。

  “桑枝要小彎,兒子要小教。”老人和兒子都從切身經(jīng)歷中明白了這個道理,“先松后嚴”的“戰(zhàn)略”是錯誤的。

  三、“先嚴后松”有利于建立家長威信

  家長的威信是順利教育子女并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孩子小時候一般都對父母很崇敬,家長的威信是比較容易建立起來的。從孩子小時候起,家長就有較高的威信,以后的管理教育就會比較順利。

  過去,中國家庭教育的傳統(tǒng)是“先松后嚴”。宋朝袁采在他的《袁氏世范》中就曾指出過,在孩子小時候,中國的父母往往是放任自流,任其為所欲為,有錯誤不批評孩子,反而指責、批評別人,這叫做“曲愛”,即溺愛;而當孩子長大以后,則“愛心漸疏”,抓住孩子的一個缺點就大作文章,有時孩子根本沒什么過錯,還吹毛求疵,這叫做“妄憎”,即過分地苛刻。這樣做,肯定會引起對立,絕不會有教育的主動權。

  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教育家洛克說過:“凡是有心管教兒童的人,便應該在兒童極小的時候早早加以管教,應該使子女絕對服從父母的意志。如果你希望你的兒子過了兒童時期以后仍舊服從你,你便要從他剛剛知道服從,知道自己是歸誰管教的時候起,立刻樹立起做父親的威信。”

  當時英國許多家庭對子女是“先松后嚴”。對此,他持反對態(tài)度。他說:“我覺得大家對待子女的方法很不正確,子女幼小時候,他們一味放縱親狎,一旦子女長大成人,則又對之聲色俱厲不去親近他們了。自由與放縱對于兒童是沒有什么好處的,他們遇事沒有什么判斷的能力?!?/p>

  等孩子長大了,有了理智和主見再去專制或嚴厲,就會引起子女的極大反感。因此,他主張“先嚴后松”。

  他說:“假如他們年齡漸長,能夠運用理智之后,管束就應照他們所應受的對待漸漸放松,父親的臉色更加和藹,父子間的距離便漸漸縮短,那么父親以往的管教便反而可以增加他們的敬愛,因為他們知道以往的管教原是愛護他們,使他們值得受父母的愛撫和旁人的尊重。”

  四、“先嚴后松”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孩子小時候,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很差,感受能力卻很強,若及早加以培養(yǎng)訓練,就比較容易形成良好習慣。即或是有一些小毛病,也容易糾正。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步放松,良好習慣有“慣性”,會繼續(xù)發(fā)揮作用,制約孩子的言行,一般不會出現(xiàn)“越軌行為”,因為“習慣”已成“自然”。

  如果小時候太放松,任其為所欲為,很容易養(yǎng)成不良習慣,長大了再想嚴加管教,壞習慣亦成“自然”,那就難以糾正了。正如明朝王陽明所說:“良師益友不能勸勉,醲賞重罰不能匡正矣。”不僅效果不好,如強行糾正也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觸,使父母子女之間產(chǎn)生隔閡。

  宋朝司馬光曾在《溫公家范》中,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深刻的分析。他說:“人之愛其子者,多曰兒末有知耳,侯其長而教之,是猶養(yǎng)惡木之萌芽。日侯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顧不多哉!又如開籠放鳥而捕之,解韁放馬而逐之,曷若勿縱勿解之為易也?!?/p>

  這是說,孩子小時候不管不教、嬌縱溺愛,一般是認為孩子小,不懂事,管教無用,等長大再管教也不遲。這就好比樹小的時候不去修剪,任其自由發(fā)展,長得歪歪斜斜;而到長成合抱之木,再去修剪,能不費極大的力氣嗎?又好比打開鳥籠把鳥放走,解開馬韁繩把馬放跑,再重新去捕捉,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哪如當初就不打開鳥籠,不解開韁繩更為省力呢!

  五、“先嚴后松”符合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趨勢

  “先嚴后松”適應孩子身心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和趨勢,易于為孩子接受;而“先松后嚴”則違背了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易引起孩子抵觸。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不希望父母對他們像小時候那樣事無巨細嚴加約束,遇事愿意獨立分析、判斷、處理、解決。隨著年齡增長,逐步放松管教正好符合了他們的心理要求;同時,也有利于促使他們走向成熟。

  逐步放松管教,放手讓孩子獨立分析、判斷、處理、解決問題,充分體現(xiàn)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和信賴。當孩子體會到這一點以后,會更加自尊、自重,進一步嚴格要求自己,謹慎從事,不讓父母失望。這樣做,家長和孩子的關系比較和諧、親密,孩子的心情舒暢,也更加尊重、愛戴父母,遇事會主動和家長商量。

  “先嚴后松”的“戰(zhàn)略”,恰恰與孩子身心成長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趨勢是合拍的。“合拍”就是協(xié)調,協(xié)調就能促使孩子長足發(fā)展。這就像放風箏那樣,起初,要拉緊線,不拉緊飛不起來;當風箏飛起來以后,就可以逐漸放松一些,任其在天空自由翱翔。這正適合他們獨立自主和擺脫成年人約束的要求,有利于發(fā)展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有小時候良好的基礎“墊底”,長大后逐步寬松,一般不會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比較嚴重的偏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管教過嚴,孩子反而難成器
青春期特別叛逆的男孩,這些管教方法比較合適,有心的家長看過來
家庭教育學作業(yè)及答案
以身作則!
青少年教育:好家長不能止于“止吼”
你的管教方式,可能扼殺了孩子的未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