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
隊員們,你們聽過這首詩歌嗎?這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歌》。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就有了日南至(冬至)、日北至(夏至)的概念,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之間的關系,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分,這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由來。二十四節(jié)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2016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每年的9月22或23日,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六個節(jié)氣——秋分。
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當天日夜時間均等,而后夜愈長日愈短。從秋分起,全國大部分地方氣溫下降快速而明顯。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鼻锓诌^后,隊員們一定要記得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添衣物。
秋分也有很多有趣的習俗,如:“送秋牛”“投壺”“食新”“走社”等,但最有趣的還要數“豎蛋”,俗語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在秋分時節(jié),人們會選擇剛生下四五天且光滑勻稱的新鮮雞蛋,輕輕地將雞蛋豎立在桌子上,這就是秋分“豎蛋”習俗。據史料記載,“豎蛋”的習俗最早出現在約四千年前的中國。如今,“豎蛋”的玩法已傳到世界上的許多地方。
最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關于秋分的古詩吧!
秋分
寒暑平和晝夜均,陰陽相半在秋分。
金風送爽時時覺,丹桂飄香處處聞。
雁向南天排漢字,楓由夕照染衣裙。
良辰可惜無卿共,慎把情思托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