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情癡無關(guān)女與男
但在我的腦海里,癡情或負心一直與性別無關(guān)。若說電影電視小說里類似于喬峰、楊過、黃老邪的人物皆為虛幻,那就只說實。比如蘇軾,那首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即令今人讀來,也似見詩人正獨自流著千年的思妻情淚,這般地癡,誰不為之一哭?又如普希金,因妻子另有新歡,與人決斗,39歲便命隕情場,這般地癡,誰不為之一憾?再如癡戀林徽因的北大哲學教授金岳霖,逐林而居、終生不娶。此等的深情,哪個男人不為之肅然起敬?再如英王愛德華八世,為心愛的女人,寧愿放棄正式加冕,不顧政府及皇室的不滿,不顧以后日子里無數(shù)的非議,毅然放棄王位,從此留下一段“不愛江山愛美人”的佳話。此等地執(zhí)著,哪個女人不嘖嘖稱贊外加由衷羨慕?
若說這些也不過是幾千年的中外歷史才流傳下來的三五名人個案,那就只說百姓。清晰記得幾年前的日記里,載有摘自當時中國青年報的兩則報道。一則曰:一50左右男,終日思念亡妻,一日與其子其媳生爭持,飽食完畢,穿戴整齊,掘開妻墳,自閉棺蓋而死。另一則為:一女子因白血病醫(yī)治無效死亡,1小時后,其男友被發(fā)現(xiàn)用皮帶吊死在停有女子尸體的太平間門框上。
但請相信,在某個孤獨的夜晚,或在某個薄暮的黃昏……他們也會,放下所有的尊嚴,為心底唯一的女人,放聲痛哭;但請相信,在某個浪花追逐的沙灘,或在某條熟悉的羊腸小道 ,或在某個喧囂擁擠的街頭……他們也會放飛自己的思念,對著心底的女人,淺吟低唱……
讀一句易安的“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再讀一句晏幾道的“兩鬢可憐青,只為相思老”。你就會知道:這世間,男子同女子一樣,剪不斷的是那份癡,理還亂的是那份情;這世間,平平淡淡之外,總有些真性情的癡男怨女,重復(fù)著前世的恩恩怨怨,轟轟烈烈地演繹著今生的愛恨情仇。真正是“人生自是有情癡,此癡無關(guān)女與男”。
其實世間男女,都或多或少懷著這樣一個瑰麗的夢--遇見一個人,情愿為他、她守一生。只是如今,肯為情憔悴一生的人,已是越來越少。據(jù)說是為了個人價值的更好實現(xiàn),感情開始生出許多的條件,有些條件甚至早已遠遠超過愛情本身。所以,當下的情癡,不再是風兒也不再是沙,而只是些瘋兒或只是些傻。瘋傻到不講條件不說,還把自己白白地陪進去,從不放過自己。而自古至今,一個放過了自己的人,誰又能成情癡?
所以情癡,不是任何一個男人或女人想做就能做的。所以,一生能對一個人并同時能被那個人癡上一次,請一定記得--珍惜復(fù)珍惜。畢竟,癡,既是一種資格,更是一種能力;畢竟,被癡,既是一種運氣,更是一種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