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兩大中國汽車品牌和兩大德國汽車公司接連有了新關系。
先是本月23號,長城汽車、寶馬中國公司宣布計劃成立合資公司,將國產(chǎn)寶馬MINI純電動車。
轉過天來,24號,德國戴姆勒集團和中國吉利集團先后發(fā)聲,吉利集團在二級市場購買戴姆勒9.69%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多說一句啊,這個戴姆勒是由奔馳和克萊斯勒合并而成的。因此不少媒體選用的標題是吉利成為奔馳的大股東,畢竟大伙對于奔馳這個牌子更為熟悉。據(jù)吉利的董事長李書福介紹,這筆交易的目的也是尋求在電動車領域能有更好的發(fā)展。
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別看吉利成為戴姆勒的大股東,但不意味著就此就能夠參與到戴姆勒公司的運營管理,雙方能展開合作。這是因為吉利是通過二級市場收購的股份,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的區(qū)別就在于是否證券化!簡單的來說,李書福買了人家發(fā)行的股票確實達到了一定的比例了,可你的收益是通過股市的變化來體現(xiàn)的,并不意味著你就有資格進入到董事會。
而且德國采用的是監(jiān)事會、董事會兩條線的管理模式,理論上說成為大股東的李書福有可能進入到監(jiān)事會,但是監(jiān)事會不參與具體管理,具體經(jīng)營還是靠董事會,因此說吉利自此和奔馳取得了合作,為時尚早,二者不能畫上等號。
但是我們相信,李書福大手筆收購奔馳的股份,絕不是說僅僅想通過股票獲利這么簡單,必定是看重了人家的技術,要干實業(yè)。
這回吉利集團花了570多億人民幣購買奔馳9.69%股份,絕對算是花了重金了,按照吉利目前100億的預估凈利潤計算,這不到10%的股份,吉利需要付出差不多6年的凈利潤,我豁出去6年的收益也得干這事,稱得算是戰(zhàn)略之舉,出于長遠考慮。
戴姆勒公司在咱們國內的合作伙伴并不少,北汽奔馳、福汽奔馳、比亞迪、北汽新能源都是合作伙伴。而且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比亞迪、北汽、吉利還排前三位,吉利來這么一手可以說讓各方都有點措手不及,未來電動車市場的競爭有可能會更加激烈。
借著這個事兒啊,我們想給大伙介紹介紹李書福是如何把吉利汽車這個品牌做大的。咱別光津津樂道喬布斯啊,馬斯克啊這些國外創(chuàng)業(yè)者的成功路,國內民營企業(yè)家的實業(yè)發(fā)展之路如今回憶起來同樣值得稱道!
據(jù)說李書福想要自己造汽車,源于一場車禍。1990年的時候,李書福搞煤氣灶生意,在把煤氣灶送去進行質檢的路上出了車禍,懟大樹上去了,雖說沒有性命之憂,但撞的也夠慘的,渾身是血!
出事故的那片地方前不著村后不著店,那陣兒馬路上車也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偶爾路過幾輛車也都不敢停下來,可不嘛,荒郊野嶺大晚上的,路邊看見個渾身是血的人,第一反應都是嚇一跳。
李書?;仡^看了看當時開的那輛波蘭車,撞的都不成樣子了,感覺這質量太次了,自此有了自己造車的想法。
上世紀90年代初,別說造車了,哪家能有輛私家車那都是個夢啊,太奢了。有輛大發(fā),別是黃大發(fā),紅色的大發(fā)車,這就算了不得了。要是能有輛夏利,大款!
放到現(xiàn)在的話,不次于S級的奔馳。
您想,那陣月收入剛剛上三位數(shù),一輛夏利好像得十萬上下吧,工薪階層想都別想。
李書福在那個年代絕對算得上是先富起來的,還不是小富啊,您想1994年的時候李書福有兩家企業(yè),一年好幾個億的產(chǎn)值。那陣兒全國億萬富翁能有幾個?可別看這么有錢,你離造汽車還很遠,連門檻都到不了。
一開始,李書福想的挺簡單,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我有樣學樣不就行了嘛!
造車夢的第一步就是拆車。1994年李書福拆了一輛價值百萬的全新奔馳,又拆了一輛二十多萬的紅旗轎車,攤了一地的零件,看了看,覺得也沒嘛難的啊,把發(fā)動機、變速箱什么的買過來,攢在底盤上,再按個殼子不就得了嘛!經(jīng)過近半年的反復拆裝研究后,李書福楞覺得已經(jīng)掌握了汽車的基本構架,把這兩輛車攢一塊,又找鈑金鑿了個車殼,做出來了所謂的“吉利一號”
不知道郭德綱相聲里那段是不是來源于此啊,一房頂?shù)牧慵瑪€出來一輛車,還饒進去一輛摩托車的靈魂。
這車上路肯定有人管啊,沒幾天,李書福接到通知,你一個私人沒有生產(chǎn)權,馬上停止。當時有明文規(guī)定,要生產(chǎn)汽車必須得到國家的許可。而當時國家根本不可能安排新的轎車生產(chǎn)點。國企都很難拿到生產(chǎn)權,更別提你一個私企了。
于是乎,李書福退而求其次,汽車造不了,我生產(chǎn)摩托車總行了吧。
當時摩托車也不便宜啊,一輛好的雅馬哈要四萬,一稍微高檔一點的像鈴木王、本田王,都是一萬七八,兩萬多一點那么貴。李書福劍走偏鋒,不造大摩托,就造輕騎,腳底下是踏板的那種。別說,一下還就火了,一年時間就賣出好幾十萬輛。
可就在摩托車廠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卻突然提出不造摩托了,還是繼續(xù)造汽車吧??梢娛嵌嗝茨钅畈煌钠噳?。
想造汽車還是面臨老問題,一個是蓋廠房的土地,還有一個就是資質,汽車出生證的問題。土地問題李書福找到地方政府,說要投資占地幾百畝地的摩托車基地。
一開始當?shù)卣布{悶,你這個造摩托車的廠房怎么這么大呢?
李書福只能是含糊著說,我們要造大摩托,大摩托就需要大廠房。不然沒轍啊,你沒有造汽車資質,實話實話的話這塊地不可能批給你。地的問題解決后,李書福又費盡周折解決了資質問題,終于算是邁進了造車的門檻。
接下來就要考慮造什么樣的汽車!
作為一家沒有任何成功經(jīng)驗的私企來說,要生產(chǎn)高檔轎車幾乎那就是癡人說夢,只能生產(chǎn)像夏利、奧拓一樣的微型車。此時即便最便宜的夏利、奧拓也要七、八萬。于是吉利定位于當時我們定位三個五的計劃:百公里五升油,五萬塊錢一輛,能做五個人。
咱說過,汽車是個產(chǎn)業(yè)鏈很長的產(chǎn)品,不可能全車零部件都是自己生產(chǎn),很多部件都是買來的。吉利一上來買了很多夏利,買完之后還是拆,了解構成以及他的供應商都是誰。
即便這樣,也不是有錢就能買來的。他們第一個去的是上海大眾的一個零部件汽車公司,跟人家說我們想生產(chǎn)轎車,準備到您這采購零部件。人家回了一句話:“第一你拿錢來,第二賣給你還貴一點,比市場上都貴?!本退闶悄銕犀F(xiàn)金買零部件去,有的企業(yè)還不賣,甚至有些企業(yè)把次品賣給你。
吉利就是這么一步步走過來,成為了今天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當時誰能想象到這是今后能夠收購沃爾沃,成為奔馳最大股東的企業(yè)。所以說咱們的民營企業(yè)家,這些干實業(yè)的成功企業(yè)家,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一點不輸給國際知名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相信憑著這股精神,咱們國產(chǎn)品牌汽車的知名度肯定會越來越高。
下方廣告由廣告推送。用戶點擊,將為會我們帶來一些收入!
請大家在積極關注的同時不要頻繁重復點擊
感謝大家的支持
感謝大家的支持
感謝大家的支持
(節(jié)目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