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老母雞,吃夠了被老鷹追逐的苦,不想讓孩子重復自己的苦難。于是,當小雞被孵出來之后,母雞就按照老鷹的標準訓練小雞,讓它學習飛翔、吃蛇、吃老鼠,并對孩子說:“你一定要成為老鷹”。于是,訓練的小雞假想自己是老鷹,用老鷹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學習老鷹所擅長的本領。
開始的時候,小雞會 有反抗,因為老鼠的味道實在不適合它!而飛翔讓它感覺非常挫敗。
然而母雞對它說“你怎么這么不懂事?我都是為了你好!你必須聽我的!”
于是,小雞在抗爭無效的情況下,只好接受母親的訓練。慢慢地,小雞放棄了自我感受的爭取,努力配合母親。母雞對小雞說“孩子,真乖,現在這樣就對了!”
后來,小雞真的習慣了吃老鼠,吃蛇,也學會了飛翔,并且真的以為自己成為老鷹。
但是它發(fā)現自己不快樂了,甚至連自己為什么不快樂都不清楚。
看起來,吃老鼠、吃蛇都是自己應該做的,孤獨地飛翔才是自己的性格,自己做著母雞認為該做的事情,為什么不快樂呢?因為它早已忘記了只有吃蟲子才是快樂的,只有在嘰嘰喳喳中才能愉悅。
而這一切并不是最大的影響,最大的影響是什么呢?
父母們都回答不上來,只有一個8歲男孩尖銳的聲音立刻傳遞了出來:“小雞會把自己當成老鷹,去和老鷹做朋友,結果被老鷹吃掉?!?/span>
是的,當一只小雞以為自己可以做老鷹做的事,以為自己也是老鷹,它就可能會去做些不適合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去懸崖上飛翔,在練習中失去自己的生命,或者和不是朋友的人交朋友!
任何一種生命都有天敵,但真的危險不是來自于天敵,而是來自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什么是最時候自己的,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天敵。
相信很多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是因為自己受過的傷痛不想讓孩子在繼續(xù)承受,因此要改變孩子,不要重蹈自己的老路。
讓我們痛苦的不是我們是誰,做什么,而是我們不接受我們是誰,在做什么?
孩子們在這一點上,似乎比父母們有更多的覺察力,也許很多父母已經就是被鷹化的小雞,反而不能清晰地感受到這種危險!
太多的父母都在重復著這樣的模式。父母用自己價值觀衡量和打造著孩子,卻讓孩子失去了自省、自知的計劃;在受控下成長,孩子失去 了成為自己、為自己的自由!
父母為自己的期望負責,孩子為自己的人生努力,背著父母期望前行的孩子注定走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