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即是希望
文/ 王穎
王穎
慧愛至臻兒童青少年心智發(fā)展項目創(chuàng)始人
應(yīng)用心理學(xué)碩士
國際榮格分析心理學(xué)學(xué)會(IAAP)(獲選)心理分析師
國際沙盤游戲治療學(xué)會(ISST)(獲選)沙盤游戲治療師
國家高級沙盤游戲咨詢師/督導(dǎo)師/培訓(xùn)師
從事心理咨詢臨床工作10年,個案小時數(shù)近10000小時,喜愛旅行、閱讀、寫字、做菜、瑜珈及跑步。
出版譯著:
《現(xiàn)象學(xué)和拉康論精神分裂癥---在腦研究的十年之后》
(作者:A·德·威爾漢斯)
《意象分析》
(作者:卡爾·榮格)。
Seeing is hope(看見即是希望)
在埃里克·埃里克森的書中看見這句話時,我的心為之一振。
無論是在我自己個人分析的歷程中,還是我與來訪者一同工作的過程中,看見是貫穿歷程始終的主題,而在經(jīng)歷這一主題的過程中,我和我的來訪者們體驗到的是艱難又奇妙的感受。
看見什么?
“看見我在每一天的生活里都在做著什么?!?/p>
“看見我的環(huán)境(包括環(huán)境中的人與事)是怎樣的。”
“看見我是如何與環(huán)境互動的?!?/p>
“看見我對環(huán)境說著什么做著什么?!?/p>
“看見我是如何讓他人將痛苦與煩惱帶給我的,而我又是如何回應(yīng)這樣的痛苦的?!?/p>
“看見我是如何將痛苦與煩惱帶給他人的,而他人又是如何向我表達這份痛苦的?!?/p>
“看見我的傷痛從何而來?!?/p>
“看見我的恐懼是如何呈現(xiàn)在我的生活里的?!?/p>
“看見我是如何生活在我自己的生命里的?!?/p>
“看見我在生活里的樣子?!?/p>
“看見我是如何創(chuàng)造我的生活的?!?/p>
“看見我的天性與潛能以及生命方向。”
這樣看見“我”的過程是一個艱難甚至痛苦的歷程,因為,我們的目光總是習(xí)慣性投向他人,我們的思緒總是不自覺地圍繞著他人,我們的內(nèi)心總是主動地為他人準備。
我常常被問到:“如果看見,這樣的痛苦便不在了嗎?”我回答說:“我不知道,因為我不知道在看見之后你會做什么。但我知道,至少,我們得看見,對不對?如果看不見,我們不是一直活在痛苦的黑暗之中嗎?如果看不見,我們又如何確定我們的選擇與決定不是盲人摸象的結(jié)果呢?”
看見,是將意識之光照進我們?nèi)粘I畹拿恳惶欤?span>看見,是在每一天樸素而平常的生活里對自己與環(huán)境在此刻當下的覺知,看見,是獲得恍然開朗的覺悟之前的覺察。
看見的能力始于嬰兒的初期,從身體的視覺功能開始,逐漸發(fā)展成心靈的看見的能力。
嬰兒在現(xiàn)實感的形成中,視覺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耙曈X能夠融合那些自其他感官(味覺、聽覺、嗅覺、觸覺)傳來的信息,這是視覺特有的功能?!曈X成了嬰兒構(gòu)建感知和感官的空間——這個空間存在于嬰兒與他們最初認識的人(母親)之間的互動中——的最主要的方式?!ㄟ^視覺,嬰兒獲得:時間與空間的連續(xù)性,事物的永恒性和感知場的連貫性,前景與背景的融合,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對立。這一切都通過養(yǎng)育者的理想存在(the desired presence)而聯(lián)系在一起。我認為,這就是被感知為籠罩著事實的“真真切切”(really real)的原型?!保ò@锟拴q埃里克森)
看見的能力,伊始于在母親對嬰兒的凝視之中。嬰兒在母親深情的凝視中,嬰兒感覺到自己被看見,在一次又一次的被看見中,嬰兒獲得存在的感覺。在存在的知覺中,母親將希望的種子播撒在嬰兒的內(nèi)心深處。而希望是我們生命的火種,是我們生命的勇氣與力量的源泉,讓我們在面對挫敗穿越艱難的時候既心懷敬畏又不輕言放棄。
正如瓊﹒埃里克森所說:“睜開眼睛的那一刻,我們開始了生命的旅程……因為有眼睛的存在,我們的世界充滿了愛和關(guān)懷,同時也充滿了距離和憤怒。我們逐漸成熟,但這并不會改變這個“以眼睛為中心”的事實,因為在我們的整個生命當中,是眼睛——既投出祝福,又發(fā)出詛咒——將我們聯(lián)系起來?!?/p>
看見即是希望,因為希望永遠開啟于黎明之光劃破黑暗天際的那一刻。
此刻,我想起了神圣守護的荷魯斯之眼,想起了柴靜那本讓我淚流滿面的《看見》,想起了顧城的詩:
“黑夜給了我一雙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