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以前曾經聽過OSIKA醫(yī)生講的十二感官的講座,是一天的,到現在已經忘的差不多了。唉!
一年以前曾經聽過張秋香老師的藝術工作坊講座,喜歡張秋香老師這個溫暖的人,所以這次又參加了張秋香老師的講座,聽張秋香老師的講座,個人感覺并不是完全學習如何為了孩子,而是對我自己本人有著非常大的滋養(yǎng),這樣的講座是一種享受!謝謝張秋香老師和講座的組織者們,謝謝我的同學們!謝謝我的老公和女兒,辛苦了!
水平有限,還有每天下午會早走一會去接女兒,所以非常歡迎大家補充和更正!
另外,很遺憾的是,張秋香老師教做娃娃的這幾天,我女兒病了,沒有參加。甚為遺憾!
第一天:
晨圈: (1)一首迎接一天的歌曲:
Morning has come 白天已來
Night is away 黑夜已去
Rise with the sun 和太陽一起
Welcome the day 迎接美好的一天
(2)一首非常好聽的臺灣原住民的歌曲,我們邊唱邊跳,大家互相摟著,圍成一個圓圈,很好的感覺和節(jié)奏。
不要嘆息朋友,一起來歌唱
歌聲讓你忘記憂愁和煩惱
V Ya V Ya A Dan Na
V Ya V Ya A Yi Oh
歌聲讓你忘記憂愁和煩惱
唱完歌進行調息,調息是鍛煉身體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開始講課:
為什么人有十二感官?不是其它的數字?
人的十二感官像十二星座一樣。十二星座中間圍繞的是太陽。人的十二感官的中心是我(I)。這十二感官一起構成了我。十二感官是分析者,統(tǒng)一在一起,得到作為整體存在的我。
每個人都有身心靈,這三者之間互相是連接的,如下圖所示:
每個人都有4個最基本的感官運作,不需要外部刺激,在人的身體內部運作。包括:
觸覺(sense of touch)
生命覺(sense of life)
運動覺(sense of movement)
平衡覺(sense of balance)
這4種感官在人的身(physical)的層次進行運作。然后轉化到情緒進入人的心(soul)的層次,再次轉化后進入人的靈(spirit)的層次。這種轉化可以是增強也可以是削弱。
在心的層次有4種感官如下:
嗅覺(sense of smell)
味覺(sense of taste)
視覺(sense of sight)
溫暖覺(sense of warmth)
在靈的層次有4種感官如下:
聽覺(sense of hearing)
語言覺(sense of speech Or sense of word)
思想覺(sense of thought)
我覺(sense of self)---------自己和他人進行連接
(一) 觸覺
觸覺的身體器官是人的皮膚和神經末梢。
(1)觸覺會產生界限和分離感。我觸摸它,它也觸摸我。
(2)觸覺會和外界產生連接
觸覺會讓孩子信任自己,信任他人,信任生命,信任世界,是希望的開始。
在孩子小的時候,雙手不能觸摸到全身。但是在3歲左右,會說我之后,就可以摸到全身了。
怎樣照顧孩子的觸覺:多接觸孩子-------注意過少,也要注意過度,過度也會讓孩子不舒服。孩子也需要獨處的時間。人的觸摸是有溫暖的感覺,會讓孩子信任母親,信任自己。
玩天然玩具
衣服應該是天然材質和柔和的顏色
要注意使用的護膚品,洗發(fā)水,洗衣粉等,這些是會經過皮膚吸收的。叫經皮毒。皮膚吸收的毒素,很難排泄掉,會留在脂肪層。有些孩子的自閉癥,學習困難,甚至癌癥都有可能是從皮膚吸收的毒素造成的。人的身體受這些毒害最深的是生殖器官。
觸覺會向高轉化為我覺。
(二) 生命覺
生命覺的身體器官是人的交感神經。通過生命覺可以體會到苦和樂的感覺。嬰兒在饑餓和渴的時候會覺得痛苦,這樣孩子會學會保護自己。對于痛苦的感覺,讓它自然發(fā)生就好,但是快樂的感覺要更多一些。讓孩子體會到他(她)被歡迎來到這個世界。生命覺和呼吸以及節(jié)奏有關。所有的疾病都和呼吸以及節(jié)奏有關系。孩子在戶外進行活動的時候是呼出,戶內活動的時候是吸入。孩子心跳4次,呼吸1次。所以孩子在戶外呼出和戶內吸入的時間比例是4:1。孩子在9歲之后呼吸系統(tǒng)才發(fā)育完善。
怎樣照顧孩子的生命覺:給孩子規(guī)律的生活,保持好韻律和呼吸,讓孩子保持和諧。越小的孩子越需要保護。在4個月前不去陌生的地方,少見人。
在講故事的時候,悲傷的情節(jié)是吸入,快樂的情節(jié)是呼出,要注意呼吸的比例。越小的孩子越單純。給5-7歲的孩子講故事,情節(jié)就復雜一些。5-7歲的孩子在發(fā)展新陳代謝和四肢系統(tǒng)。孩子的腰身會出現,多散步,多走路,養(yǎng)肝。5-7歲的孩子可以幫忙做家務,讓他們發(fā)現自己有能力完成一些事情。5-7歲的孩子玩游戲的時候會先想好要做什么,再去找材料實現。
3-5歲的孩子發(fā)展呼吸和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建立自己的秩序和節(jié)奏,總是進行幻想的游戲?;孟牒拖胂笫遣煌摹?nbsp;
0-3歲的孩子發(fā)展神經感官系統(tǒng)。
生命覺會向高轉化為思想覺。
(三) 運動覺
運動覺的身體器官是人的肌肉的紡錘體和紡錘軸。運動覺可以感受到形狀/空間。孩子自由探索培養(yǎng)運動覺,運動覺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心靈的自由。
怎樣照顧孩子的運動覺:給孩子自由探索的安全空間。
運動覺會轉化為語言覺。動作流暢的人,語言也會流暢。如果孩子語言結巴,可以讓孩子多發(fā)展運動覺,語言也會有所改善。但是運動員運動過度,語言覺也會損傷。
(四) 平衡覺
平衡覺的身體器官是人的耳朵中的3個呈現90度的半規(guī)管。平衡覺包含:身體的平衡/內心的平衡和生活的平衡。
怎樣照顧孩子的平衡覺:大人自己的內心要平衡,孩子生活的節(jié)奏要平衡??梢蕴孔?。
平衡覺轉化為聽覺。
然后我們進行了泥塑的活動。每個人都做了自己的泥球。然后大家互相傳遞泥球,不用眼睛看,就用手去摸,接到別人的泥球時有很多的感受,有時覺得這個泥球好大好沉,有時覺得這個泥球好暖和,有時覺得這個泥球好不舒服,有時覺得這個泥球和自己的好像。最后,自己的泥球傳回自己的手中時,很多人覺得哦這就是我的那個泥球,真好??上?,我很多次都把別人的泥球差點誤認為是我的,而且最終我的泥球回來的時候感受也不是特別強烈。
然后把泥球再弄破,捏泥蛋,把泥蛋做的平衡一些,像一顆真正的蛋。做的泥塑的蛋和球是有生命的。但是幼兒園的孩子不要做泥塑,這個時候的孩子應該玩蜜蠟。因為泥塑是冷的,而蜜蠟是溫暖的感覺。等孩子上了小學之后再玩泥塑。
下午我們4個人一個小組,回想我們每個人小時候從0-7歲的生命經歷,回想那時候的生活,然后彼此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還要想一想對現在生活的影響。每個人講述的時候,另外的3個人只是在傾聽,像一面鏡子,不給建議。帶著愛/尊敬/興趣和真誠的傾聽。
問題:(1)4-5歲的男孩子還可以和媽媽一起洗澡嗎?
看個人的需要,媽媽是否會覺得不舒服。4-5歲的孩子可以學習界限了,學習尊重別人的身體范圍。至于性的問題,孩子不會因為和媽媽一起洗澡而產生這方面的問題。性的問題,是由于別的原因產生的。
(2)完全信任別人,是否有問題?
需要自己覺察看是否是過度信任別人,忘記了我自己的力量?還是自己是在用完美的方式看待不完美的事情,背后有更高的信任,如果是這樣,沒有什么不好的。如果是因為恐懼和依賴別人,而忘記了自己的力量,那么就要學習保持中立,不要過度進入別人,保持中心點。
第2天:
一首Steiner的詩詞:
每一個感官是一個對外在世界的海灣
外在世界通過感官進入內在
眼睛是一個入口
每一個感官是一個門戶
外在世界透過感官來遇見心靈
心靈往外去與世界相遇
世界經由感官進入滋養(yǎng)我的靈性
我的靈性往外去轉化和開創(chuàng)新的世界
世界和心靈相互滋養(yǎng)
我們想要什么樣的圖像來喂養(yǎng)我們的心靈?
入口需要被保護和監(jiān)看著
成人可為孩子扮演一個如感覺器官或者入口的角色
站在孩子和世界的中間
一個非常巨大的責任
怎樣滋養(yǎng)自己和孩子?
(1) 開創(chuàng)自己的空間
維持媽媽的空間,教孩子尊重別人的空間。媽媽的空間孩子可以進入,但是是在受到邀請的情況下。
(2) 給自己一個韻律的生活
不要太忙,給自己呼吸的空間
(3) 和大自然接觸
全家的大自然時間。在天然的地方,可以找回力量,得到家庭和諧,每個人都會敞開心胸。這是最大的秘密。
為什么人會得癌癥?
因為想做的事情沒有做,都堆積在情緒中,最后呼吸出問題,不通暢。
0-7歲的孩子要建立Will,要想和做是一致的。
Willing是在我們沒有覺察的情況下,一直在運作的。
Feeling像蝴蝶一樣,像海浪一些。心與外在世界產生連接,有社會性。
Thinking則是在飄來飄去的。
(五) 嗅覺
嗅覺的身體器官是人的鼻黏膜,嗅覺很容易進入人的記憶力。人聞到味道,會聯(lián)想起一些畫面。嗅覺會幫助我們分辨善惡,分辨喜歡還是不喜歡。我們每個人都會散發(fā)一種味道。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一種什么樣的人?散發(fā)什么樣的味道?
怎樣照顧孩子的嗅覺:如果長期在味道不好的環(huán)境里,孩子的心會關閉(close)。每個人的家都有自己的味道。家里一定要干凈。使用的物品不要有強烈的味道。孩子所有的感官需要的都是健康的和自然的滋養(yǎng)。
(六) 味覺
味覺的身體器官是人的舌頭。舌尖品甜,舌根品苦,舌中間品咸和酸。
怎樣照顧孩子的味覺:給孩子的食物要清淡,鹽是成人的1/3。不要太多的調味料,不然會淹沒食物本身的味道。孩子長大后會不知道什么食物是對自己身體好的,是適合自己的身體的。我們說一個人的免疫力好不好,是指他的免疫系統(tǒng)是否敏感。味覺也是這樣的,調味料太多,會讓味覺不敏感。
如果孩子容易傷心,可以吃些甜的食物。
如果孩子很被動,可以吃些苦的食物。
如果孩子動來動去,可以吃些咸的食物。
如果孩子很夢幻,可以吃些酸的食物。
味覺還指一個人的品味如何。
(七) 視覺
視覺的身體器官是人的眼睛。人的眼睛和鼻子都是對外開放的,不能一直不看,不能一直不聞。視覺也會引起我們的聯(lián)想,但是比嗅覺慢。
如果希望孩子好好的讀書,那么書房應該是綠色的,而不是紅色的。
我們的眼睛可以分辨明暗。歌德認為顏色就是由于明暗引起的。
怎樣照顧孩子的視覺:使用純的/柔和的顏色。把日光燈用淡淡的粉色紗蒙住,這樣會覺得溫暖。不給孩子提供曖昧不明的顏色。顏色是和我們的soul相對應的。
(八) 溫暖覺
溫暖覺的身體器官是人的皮膚。溫暖包括物質身體的溫暖,也包括心里的溫暖。衣服一定要穿的溫暖,否則孩子的生命能量都用去保持身體的溫暖,而不能去建構身體了。如果過熱也不好,孩子容易失去自我。
對孩子不要總是命令的說,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這樣是一種冷的感覺。棱角太分明,使孩子的印象更加深刻,行為受到強化,卡在這里。應該使用溫暖的語言,溫暖堅定的態(tài)度,不帶情緒的處理。說:我們都不這樣做。而不是說:你不能這樣做。
孩子在14歲之后才知道行為的因果關系。
然后我們畫了濕水彩。紅黃藍三種顏色,然后看互補色。紅色看完再看白紙會出現----淡藍綠色,黃色看完再看白紙會出現---淡藍紫色,藍色看完再看白紙會出現----淡橙色。然后完成一幅漂亮的畫。
下午我們接著昨天的4個人一個小組,回想我們每個人小時候從7-14歲的生命經歷,回想那時候的生活,然后彼此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還要想一想對現在生活的影響。然后大家一起分享回去準備怎樣做來提高家里的視覺/味覺/嗅覺和溫暖覺。
第3天:
我們人的
左腳表示堅強
右腳表示安全
左手表示愛
右手表示信任
頭表示希望
正好是個星星的形狀
晨圈詞:
早上好,親愛的太陽
早上好,親愛的大地
早上好,樹上的小鳥,
早上好,地上的草和花,
早上好,親愛的朋友們,
早上好,我自己。
做事情的時候以什么方式達到目標,很重要。
我們人的溫暖覺是無限開放的。
視覺是開放的。
味覺是封閉的
聽覺是開放的。
0-7歲的孩子在建構第二副身體。要到青春期的時候孩子才能真正的覺知我。3歲/9歲/21歲,是一個人3次認知我的年齡。在孩子18歲或者19歲的時候,骨架成長成熟,此時就可以承擔責任了,這也是法律規(guī)定的孩子完全承擔責任的年齡。
0-3歲 7-9歲 發(fā)展神經感官系統(tǒng)
3-5歲 9-11歲 發(fā)展呼吸系統(tǒng)和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
5-7歲 11-13歲 發(fā)展新陳代謝系統(tǒng)和四肢
(九) 聽覺
聽覺的身體器官是人的耳朵。聽覺和平衡覺相關。自己平衡,可以聽的客觀。
怎樣照顧孩子的聽覺:聽自然和柔和的聲音。小孩子的聲音比較高,到了青春期的聲音比較低。0-3歲給孩子聽輕靈的聲音,如lyre琴和豎琴,這也是老人和生重病的人適合聽的音樂。給孩子彈lyre琴,他們會睡的比較好。因為lyre琴清脆的聲音,適合孩子吸收靈性世界。
在3年級,即9-11歲左右,此時的孩子會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
對孩子最糟糕的聲音就是吵架的聲音和急促的聲音。
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要以第三者的口氣來講述。不要用戲劇化的聲音,這樣會讓孩子害怕。孩子不會害怕故事的殘酷性,但是大人講故事時候的情緒會讓孩子害怕。
要爸爸媽媽自己給孩子講故事,而不是看電視和聽收音機或者CD,因為這些媒體沒有和孩子的交流,沒有soul。而且電視會影響孩子語言的發(fā)展。
少帶孩子去超市等嘈雜的地方。7歲后的禁忌會少一些。因為0-7歲的孩子的感官是完全開放的,會完全吸收環(huán)境,進入孩子的潛意識,以后會再次呈現,會導致孩子生病。要多帶孩子去大自然調和這些不協(xié)調的因素。
(十) 語言覺
我們在說a/i/o/u是用的是腹音,也是我們抒發(fā)情感時的聲音。d/t/n/l這些因是結構音。
怎樣照顧孩子的語言覺:說話要說真誠的話,要說清晰的話。太多命令的句子不好,孩子的動作會僵住,心靈無法自由。要孩子不要做什么事情時,首先自己要修養(yǎng)成為那樣的人。
(十一) 思想覺
孩子生活在父母的思維中。語言覺+生命覺去感受別人的思維。
3/4歲的孩子開始幻想,這個時候的孩子少看繪本。5-7歲的孩子開始轉化為想象力。3/4歲的孩子繪本看多了,對5-7歲的孩子行動會出現影響。會對孩子的人際關系造成影響。
7歲之后的孩子再看繪本也不錯。
(十二) 我覺
認識我自己和認識別人的我。對3歲和9歲開始認識我的時候,孩子有可能出現倒退。比如3歲的孩子,開始要媽媽陪睡,要媽媽總是陪著。9歲的孩子開始害怕死亡,要媽媽陪著,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是媽媽親生的。
做父母的不要做過分夸張的熱情,否則會給孩子帶來痛苦。因為眼睛看到的和孩子內心體會的不一致,沖突很大。大人和孩子之間,大人之間的相處,都應該是誠實/正直/不欺騙,相互關懷和溫暖。大人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應該積極。
怎樣幫助孩子的我覺:記住孩子是良善的。當孩子有不好的行為時,比如咬人/打人,這是孩子在讓成人盡責任,告訴孩子什么樣的行為是好的,怎樣才可以良善。對0-3歲的孩子可以轉移注意力。3-4歲的孩子告訴他我們都不這樣做。5-6歲的孩子就要承擔一下行為后果。
在錯誤的行為沒有發(fā)生之前,成人不進行提醒。在錯誤的行為發(fā)生了,就對孩子進行引導。說:你做錯事情了,我很難過。但是并不因為我難過,而否認孩子的生命價值,也不剝奪孩子的權利。要以一顆慈悲的心來對待孩子,他還沒有能力做到。
我們的所作所為都不會消失,最后都會有一個結果??次覀兎N的是什么因,就會結什么樣的果。
畫畫:用蠟筆畫圓,和畫8字。要畫的平衡。
下午我們接著昨天的4個人一個小組,回想我們每個人小時候從14-21歲的生命經歷,回想那時候的生活,然后彼此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還要想一想對現在生活的影響。還有要想一想自己家中的親人像什么植物/動物/礦物,彼此是怎樣連接在一起的。最后大家一起表達了對這3天一個小組的另外3個同學的祝福。張秋香老師希望大家可以繼續(xù)聯(lián)系,成為一個互相幫助的團體,因為我們有了共同的經歷和體驗。
有愛 就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