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許又新:談談親子關系

談談親子關系

本文原載于《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2年第6卷第3期

人之初,性本弱。的確,得不到別人的喂養(yǎng)和保護,嬰幼兒便無法生存。這就促成了嬰幼兒對父母的依戀。依戀是成人社會情感的根苗,是健康的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它通常在五六個月至九十個月開始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而在一歲半至兩歲半達到高峰。依戀不出現(xiàn)的常見原因有3個:①孩子有大腦發(fā)育障礙或缺陷;②父母或他們的代理人并不真正愛孩子,如很少接觸,不愛撫孩子,不跟孩子交流情感等;③代理人更換頻繁。從來沒有過依戀的孩子長大后有可能成為冷酷無情的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依戀可以逐漸發(fā)展為利他主義的愛和獨立自主精神,也可以轉變?yōu)榻箲]、抑郁或怨恨等不良的心情。如果童年的依戀一直持續(xù)下去,它就成了依賴(缺乏自信和獨立性),這在我國青少年是一種相當常見的情況。

美籍華裔人類學家許烺光在談到美國文化時講過這樣一件事:他的外孫女剛剛3歲,一天這小孩到他家做客,由于小孩反復擺弄一件東西使許生氣,許便讓她住手。這小孩拒絕道:“可我喜歡它。”其實,并不只是在美國文化中生長的小孩如此,我國生長的小孩也常常這樣,不同的地方也許在于,美國父母對子女比較民主,能夠?qū)捜莺⒆臃干?,鼓勵孩子獨立自主,而我國父母對子女不聽話照例予以訓斥,甚至嚴厲的懲罰,這就阻礙了獨立自主精神的發(fā)展,助長了依賴心理。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3歲左右是一個關鍵性年齡段,這時,個人意志第一次以鮮明而頑強的形式表現(xiàn)了出來。有時,孩子故意跟大人作對:吃飯時你給他湯匙,他要筷子,你給他筷子,他要湯匙。“我要嘛”和“我不嘛”是他們的口頭禪。孩子一邊準備做某一個動作,一邊大聲說:“你看,我會……”典型地表達了孩子要自我表現(xiàn)的意志。這里潛伏著親子沖突的可能,父母必須意識到這種危險,妥善處理。除非有必要進行保護(例如孩子的行為很可能會傷害他的身體),就不要干預,更不要跟孩子作對。有些父母過于剛愎自用:“我就不相信制服不了你這個小家伙。”這往往會把事情越弄越糟。到了青少年期,他們跟父母發(fā)生尖銳沖突就難以避免。要不然,他們會成為膽小怕事的懦夫或猜疑過敏、郁郁寡歡的女人。

因此,要訓練孩子某種行為使之成為習慣時,必須有耐心,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最好盡可能采取講故事和做游戲的形式,用獎勵孩子強化他的行為。有所為必須有所不為,這就是說,一段時間的訓練要有一個重點,對其他行為則暫放寬要求或不予計較,使孩子不致感到自由受限制和左右為難。

實際上,這并不只是依賴性和獨立性這兩者所占比例多少的問題。孩子有依賴的傾向,同時也有獨立自主的傾向,父母處理不當,孩子會產(chǎn)生內(nèi)心沖突,其嚴重的形式表現(xiàn)為:對父母過分依賴,同時又對父母非常不滿。如果后者一直受著壓抑,便有可能導致神經(jīng)癥。

所謂家規(guī)往往有很大的任意性。隨機調(diào)查幾十個家庭,我們便發(fā)現(xiàn)各家的家規(guī)很不相同,甚至相去甚遠。合理的家規(guī)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父母的行為準則,另一部分是子女的行為準則。實際上親密和睦的家規(guī)只是一種默契,是日常思想情感不斷交流的結果,是通過親切對話相互協(xié)商而產(chǎn)生的。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問題出現(xiàn)了,最好的辦法是大家坐下來商量討論,加以解決。父母和子女年齡不同,權利和義務當然不同,這一點只要講道理,子女是能夠理解的。舉例說,由于睡眠的需要不同,父母可以晚一些就寢,子女卻應該早些去睡覺。又例如,父親為了與外國人進行業(yè)務交往,有必要添置一兩套西服,而上大學的男孩卻無須穿西服、系領帶。

人們常說,天下哪有不愛自己子女的母親。其實并不盡然,高爾基說過(大意),生養(yǎng)孩子是母雞也會做的事,但教育孩子卻并非所有的母親都會。父母對待子女最容易犯的一種錯誤是,憑一時的情緒或個人的好惡評判子女的行為,心情愉快時,父母傾向于放縱子女,即使他們顯然錯了,也照樣親昵夸獎;而心情很壞時,孩子便動輒得咎,沒有錯也要挨訓。這樣,孩子怎么會有判斷對錯好壞的客觀標準呢?孩子為了得到夸獎和免于懲罰,只好看父母的顏色行事,獨立的自我便無法發(fā)展,長大往往成為過分愛面子和追求虛榮的人,對別人的評價甚至于不負責任的議論十分敏感。

封建宗法社會的遺毒仍然盤跟在我們做父母的心里。魯迅先生說過,中國的子女只是他們父母“福氣的材料”。所謂望子成龍,出發(fā)點和目的照例是為了父母自己,使自己臉上增添光彩,補償自己的失落感(例如,十年動亂失卻了學習的機會,夫妻感情不和,事業(yè)沒有成就),為了將來子女的報答,等等。望子成龍的心愈切,對子女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也愈強烈,這就導致不良的教養(yǎng):過分干預子女的行為,限制子女的自由,把觀點強加于子女,要求馴服聽話,嘮叨指責沒完沒了,老是算舊賬,包辦代替式的過分保護,視子女如同個人財富而生怕丟失,培養(yǎng)依賴心理,對子女的身體健康過分焦慮而忽視他們精神的需要。一旦控制失效,便產(chǎn)生對子女的怨恨,顯然,這樣的教養(yǎng)很容易使子女性格不健康,甚至發(fā)生精神障礙。

憤怒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濫施懲罰和控制太嚴可以剝奪孩子憤怒的能力,這后果是嚴重的,如果憤怒是孩子合理要求得不到滿足或正當權益受到侵犯的反應,那是合情合理的。成人的正當防衛(wèi)能力和敢于與邪惡斗爭的勇氣就從這里發(fā)展而來。反之,孩子長大便會成為怯懦、退縮、優(yōu)柔寡斷、自卑、心情抑郁苦悶的可憐蟲。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憤怒和反抗行為進行懲罰,往往可以得到社會強有力的支持,致使父母誤以為懲罰是正義的。其實,這種支持只不過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種封建說教的一種表現(xiàn),是扼殺人性的劊子手。當然孩子的憤怒可以是沒有道理的,這時父母首先要想到:我們對孩子有沒有不合理的憤怒?如果父母從來不曾對子女任意發(fā)脾氣和無理指責,對付孩子這種情緒也就很容易,父母自然會耐心地跟孩子講道理,使憤怒平息下來。有時,父母故意不理孩子的怒,把注意力轉移到另一件有趣的事上去,孩子感到憤怒達不到他的無理要求,也就不再發(fā)脾氣了。在此還要順便提一下,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不但無損于父母的權威,反而會促使孩子也勇于自我批評,這有利于長大成為一個誠實的人。

好奇心是孩子最可貴的品質(zhì)之一,人類的一切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根源于此,因此父母必須格外慎重地加以維護和培養(yǎng)??梢哉f,幼兒和小學教學的關鍵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與此相反,我國自古以來提倡苦學,什么“頭懸梁,錐刺股”,這樣的說教真是太多了。其實從根本上說,苦讀乃是不良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的產(chǎn)物,因為人生來有好奇和學習的天性。一兩歲的孩子開始牙牙學語,幾年之后,什么都會說,這語言的知識和技巧怎么來的?還不是學來的??晌覀兦嗌倌暧泿讉€外語單詞為什么那樣困難?除了教學方法有問題以外,主要是由于他們的好奇心從小不斷受到粗暴的干涉,甚至被扼殺了。他們從小在斥責甚至體罰下念書,長期被迫去學一大堆他們并不感興趣的東西。一位家長即使教會了孩子不少知識,但如果摧殘了孩子學習的興趣,敗壞了讀書的胃口,那仍然是犯了大錯。顯然,望子成龍心切的父母很容易犯這種錯誤。

我們有些父母是過于近視和功利主義的,十年動亂時想方設法讓孩子參軍,20世紀70年代末逼著孩子考大學,80年代極力慫恿孩子念“托福”出國,近幾年則鼓勵孩子走發(fā)財致富的道路。這樣的父母不可能培養(yǎng)出高尚情操的下一代。不少父母抱怨:“好不容易把他們拉扯大,現(xiàn)在翅膀硬了,把我們撇到一邊了,只顧他們自己享受,唉,生兒育女真是沒有意思。”可是,這怪誰呢?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我們言傳身教的結果啊。父母需要的是反思而不是抱怨子女。

親子之間的溝通是怎么強調(diào)也不為過的。按理說,親子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親密無間和真誠的。實際情況卻常常并非如此。很多青少年有什么想法和欲望都從來不對父母說,這確實令人遺憾。這里,有必要區(qū)別借口(托詞或遁詞)和真實的理由這兩件不同的事。舉兩個例子:孩子對母親說:“隔壁王家7點已經(jīng)吃完了飯,媽,你看,都7點半了,您的飯還沒有做得?!边@是借口,而理由是“我肚子餓了”。母親對兒子說“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條件好,你要努力學習,爭取將來留在北京工作,這對你的事業(yè)和前途是非常關鍵的?!边@是借口,理由是“媽媽舍不得你離開我”。如果父母和子女都習慣于借口而很少談自己的真實理由,溝通便不可能,并且容易造成親子沖突。一個外國作者詳細討論了借口,現(xiàn)錄其主要的10類如下:①以唯一合理的選擇為借口;②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為借口;③以過去的經(jīng)驗為借口;④以對未來的推測為借口;⑤以道德教條為借口;⑥以為別人著想為借口;⑦以社會環(huán)境或身體情況為借口;⑧以別人或大家都這樣為借口;⑨以是明擺著的事實為借口;⑩以命運或必然性為借口。這個摘錄雖不完全,但大多數(shù)借口離不開這10類。為什么我們要用借口代替或掩蓋真實的理由呢?也許是害怕指責懲罰或丟面子,也許是長期壓抑情欲而不自覺地把自己美化了,也許是為了封住對方的嘴或企圖報復,也許是為了推卸責任,情況是各式各樣的。但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做父母的為什么不能對子女敞開胸懷,這能算是真正的愛么?真實的理由盡管不一定就是好的或正確的,但是,人誰沒有錯呢?親子之間尤其需要互相寬容,而自欺欺人卻是絕對不可取的。

父母還必須認識到,孩子只有從小并且經(jīng)常和同齡人在一起,才可能學會真正平等待人,與人相處達到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也才能發(fā)展社交興趣和技巧。從小一直在父母或姥姥、奶奶身邊長大的人很少可能有健全的性格。

父母阻礙青少年子女和異性交往是錯誤的。如果一位青年跟陌生異性接觸幾次便墮入所謂情網(wǎng),那最可能的原因是,這位青年人過去跟異性同齡人接觸太少了。賈寶玉從小跟一群女孩子廝混,但他真正愛的只有林妹妹一人,這個故事很有啟發(fā)性。比一比幾百年前的曹雪芹,我們難道不覺得慚愧?所謂怕孩子學壞只是個借口,真實的理由是既不相信子女,也不相信自己。

最糟糕的是親子互相抱怨指責,這是沖突尖銳化的表現(xiàn)。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就只有雙方從頭做起,學會互相溝通。

上面談的著重在父母。最后對青少年說幾句,以免引起誤解。青少年必須明確原因和責任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很可能,你的不良心情和壞習慣的主要原因是父母教養(yǎng)不良。但是,你把責任完全推到父母身上,能解決什么問題?并且,按照你的理論,父母難道不能將責任推到他們的父母身上去?一個青年激動地一邊拍著胸脯一邊對母親說:“是的,我承認,我是個壞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各方面表現(xiàn)都不好,難道我就沒有看電視和小說的權利?”現(xiàn)在的青年人權利意識比上一代強烈,這是件好事,但責任心和義務感薄弱不能不說是一種相當普遍的欠缺。作者真誠地希望這位青年在維護自己合法權利的同時,也想一想自己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青年人對過去可以不負責任,既往不咎,但必須對自己的現(xiàn)在和未來負起責任來??鄲篮屯纯嘁孔约喝[脫,愉快和幸福要靠自己去創(chuàng)造,這就叫做對自己負責。后悔和怨天尤人都是有害無益的。不錯,你的父母很封建,但你完全可以在不斷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的過程中對父母施加有教益的影響。假如真像某些青年所說的那樣,天下烏鴉一般黑,那么,你們搞不好跟父母的關系,將來走向社會,你們的領導也全都是跟父母一樣,也許比父母更兇,因為他們可以采取行政命令和借助法律的強制措施對付你們,你們怎么辦?有些青年人對父母失望,根本不愿意跟父母搞好關系,這是逃避現(xiàn)實,將來很可能會受到現(xiàn)實加倍的懲罰。不履行義務,便沒有資格享有相應的權利,想不付代價而有所得,世上沒有這等便宜事。這個道理,還不能自食其力的青少年們,請你們?nèi)肌?/span>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稱職的父母必讀
養(yǎng)娃少不了立家規(guī)!6個技巧幫你制定合理家規(guī)!
對親子關系失諧的研究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