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效課堂教學的再認識
吳崇文
一、深入領會高效課堂的教學要點
一是高效課堂的精髓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以盡可能少”(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盡可能好”(教學效果)。要突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一個中心: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兩個基本點:一是關注學生弱勢群體,從最后一名學生做起;二是人人學會是目標。
二是高效課堂要緊緊圍繞“自主、合作、探究”開展,通過小組學習(獨學、對學、群學;獨自思考、合作探究、對抗質(zhì)疑;兵教兵、兵練兵、兵正兵)來實施完成。
三是什么樣的課是高效課?
看學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看學生參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參入率;二看學生參與的質(zhì)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tài)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板演書寫是否整齊工整等等);
三看學生的預習筆記(檢查“預習”情況,以便教師依據(jù)學情,適時導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準確做好課堂決策)。
看教師:
一看課中是否堅持了“以學生為中心”;
二看是否依據(jù)模式備課、上課;
三看是否體現(xiàn)了三維目標,培養(yǎng)了學習能力;
四看教師的學案備課。
五看教師“三講三不講”是否落到實處(三講:講重點、難點,講易錯點、易混點,講易漏點。三不講:學生自主學習能學會的不講,學生合作學習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還是不會的不講)。
看課堂:
一看教師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導學案上課,是否充分使用和調(diào)動了小組,是否組織了當堂達標測評,教師“講”的時間控制在三分之一以內(nèi);
二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課堂氣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學、偽學現(xiàn)象;
三看教師是否注重學習方法,關注學習過程,教師上課是否存在“對答案”行為。
四看課堂氣氛是否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說,敢爬黑板,敢下桌討論,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后,緊張活潑,讀、說、議、評、寫貫穿始終;拓展、挖掘、提高,重視能力培養(yǎng);學生活動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參與;課堂效率高,效果好,達標率高。
五看課堂教學能否完整的回答出來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打算這節(jié)課讓學生獲得什么?(目標問題)
第二個問題:你打算用多長時間讓學生獲得?(效率問題)
第三個問題:你打算讓學生怎樣獲得?(方法問題)
第四個問題:你怎么知道學生已經(jīng)達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學生達到了你的要求?(達標問題)
三、怎樣來上高效課?
抓住六個基本步驟:
1、導入新課,出示目標
2、設置提綱,引導自學
3、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在自學的基礎上,通過分組討論解決學生尚未解決的問題。
4、自學反饋,精講點撥:各小組根據(jù)討論情況由本組代表面向全體學生公開討論結果,啟發(fā)學生的思路,教師歸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指導方法,補充知識規(guī)律,實現(xiàn)整合和升華。
5、巧設練習,完成目標:通過基礎性訓練,檢驗學生達標情況,彌補缺欠。
6、拓展訓練,提高能力:設計綜合性題目,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
四、高效課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學方法: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先學”,教師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提出思考題,規(guī)定自學內(nèi)容;確定自學時間;完成自測題目。
“后教”,在自學的基礎上,實現(xiàn)師生,生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教學過程中教師完成“三講”。
當堂訓練:在“先學后教”之后,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量的訓練,應用所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的重、難點。
2、教學思路和設計:依據(jù)學生水平設計教學思路,以新的課改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以自己的教學行為來詮釋自己的教學思想。
教學思路設計要新鮮; 設計問題合理;實際運用效果。
3、課堂結構安排:講練時間要合理;教師與學生活動要合理(指師說和生練時間);學生個人活動與集體活動要合理(指思考與討論時間);優(yōu)、中、學困生回答問題分配要合理;
4、對教師基本功的要求
板書:主要的寫上,字跡工整、美觀帶藝術性。
教態(tài):明朗、快活、莊重有感染力,師生情感交融,有親和力。
語言:準確、清楚、快慢適度、生動具有啟發(fā)性,高低富有變化,多用激勵性語言。
操作:運用多媒體一定要熟練。
5、不能碰撞的三條高壓線:
A、預習不充分的課不能上;
B、嚴禁教師與學生“搶風頭”;
C、必須當堂落實達標。
五、高效課堂教學實踐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與矯正
1、濫用多媒體。利用多媒體教學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這也是新課程必須掌握的教學技能之一。但要合理運用,不敢認為非此不“新”,用少了就稱不上“好課”。從新課導入到教學流程,從內(nèi)容板書到材料提供,從提出問題到答案呈現(xiàn),從知識歸納到教學小結,千萬不敢完全依賴多媒體。不敢把課堂變成了電影院,一堂課學生像看電影一樣,眼花繚亂,重點難點不突出,該不會的照樣不會,應該把多媒體與教材、板書有機結合起來。
2、表演做秀。新課標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課堂我們要讓學生“動”,但我們更注重的是務實高效。一味熱衷于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探究討論、互動問答等,往往對落實教學效果適得其反。
3、滿堂發(fā)問。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圍繞某些題目進行探究,在探究過程中進行開放性的學習活動。課堂內(nèi)探究性學習的內(nèi)容一般通過“問題”組織教學。但要防止為了 “互動” 、“探究”,隨便設計一些沒有含金量的問題,簡單問答,滿堂發(fā)問,缺乏能真正激發(fā)學生興趣,進行心靈交流,點燃學生思維火花。有時提問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忽視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體驗、發(fā)現(xiàn)、思考與感悟的過程,而且答案預設的多,生成的少。這樣往往實際效果與教學初衷南轅北轍。
4、形式討論。有計劃地組織課堂討論,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但眼下的分組討論多有形式之嫌。看似熱烈,實則形式,因為沒給學生創(chuàng)設獨立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問的機會。所以,在教學或課堂討論中,教師應多給學生一點思維的主動權,而不是越俎代庖,代替學生決定,做學生思想的“獨裁者”。
5、一味表揚。激勵是教育的靈魂。但不恰當?shù)?、約定俗成的一味表揚,往往失去應有的效果,高年級和低年級更有區(qū)別。
6、不講少講。有人認為,高效課堂是不是教師不講了、或講的少了,學習就是學生自己進行自學、探究等的活動過程。該講的一定要講,嚴格執(zhí)行“三講三不講”。
7、教學任務完不成,教學效果沒保證。
高效課堂初次難免對課程進度有影響,還有教師認為,我平時手把手教學生質(zhì)量都提不高,高效課堂讓學生自己學能行嗎?你別怕,那是因為高效課堂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包括自學、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能力有所提高,速度自然就放快了。高效課堂就是慢中取勝,可能是慢了點,但是學了以后掌握的比較牢固,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復習鞏固,所以總體并不慢,質(zhì)量并不低。
9、“教改課”就是“高效課”。傳統(tǒng)課是教師抱著學生走,教改課是教師牽著學生走,高效課堂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跑著走。
九、結合我們的實際,今后高效課堂教學的思路和方向
可以劃分為分三個層次:
1、弄清高效課堂的實質(zhì),做嘗試性教學(模式效仿課)。
2、效仿他人模式或創(chuàng)造自己的模式,做試驗性教學。
3、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做匯報性教學。
我們不要急于求成,但也不敢原地踏步,畏縮不前,更不敢固步自封。最好的辦法是自我加壓,背水一戰(zhàn),制定計劃,逐步實施,教研組把關,學校驗收。我相信,我們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大家一定會成為一代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