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補鈣,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鈣片或者牛奶。不過,補鈣可不是今天吃了多少鈣就能吸收多少鈣的,鈣的吸收還需要配合很多其它的營養(yǎng)物質相互協(xié)同作用。即便每天吃鈣片把一天的鈣都吃夠了,但是身體不吸收,也是浪費!那要怎么補鈣呢?
要補鈣,就一定要補足那些幫助鈣吸收的物質。第一個要說的就是:
維生素D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yī)師寧志偉介紹:
飲食中維生素D的含量很少,傳統(tǒng)中餐的維生素D含量更少,陽光照射是公認的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人體90%以上的維生素D來源于陽光照射。因此增加陽光照射十分必要。
曬太陽還是一個“技術活”,方法、時間、強度都有講究。
只有紫外線指數是3以上才能產生維生素D,合成維生素D的最好時間在10:00和14:00,此時紫外線直射,影子短于身高,日光浴最好也安排在此時進行。早晨和傍晚的陽光中只有UVA,不含UVB,因此不能合成維生素D,容易使皮膚變老。
過量紫外線照射不僅使皮膚變黑,也容易使皮膚變老,還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如何把握時間需個體化,根據皮膚顏色、年齡有所不同,皮膚顏色偏黑的人和肥胖者需要兩倍以上時間。
拿北京舉例子,北京位于北緯39到41度:
每年11月至2月幾乎不能合成維生素D;
3月至5月和9月、10月,需要光照30~60分鐘;
而在6月至8月,需要20~45分鐘光照。
陽光中紫外線過強還會增加白內障發(fā)生危險,因此曬太陽時戴副墨鏡或者戴頂帽子,遮擋照射眼部的光線,女性如果不愿意面部曬黑,可以遮蓋面部。如果增加日光浴時間,需要曬一會兒后涂抹防曬霜,以防曬傷皮膚。
由于室外氣溫較低,加上有時風大,老年人活動能力差,有些人喜歡在屋里隔著玻璃曬太陽,盡管隔著玻璃也能感受到溫暖,但玻璃窗阻斷了合成維生素D的UVB,達不到合成維生素D的目的。
陽光照射后,皮膚及皮下組織血流量會明顯增多,加上通過加溫出汗增多,血液中有效血容量相對不足,容易造成脫水甚至暈厥,尤其是年老體弱者,需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
說了幫助鈣吸收的維生素D,下面就要說說其它幾樣,包括鎂、鉀、維生素K、維生素C等等了。哪些食物中富含這些營養(yǎng)呢?水果和蔬菜!
水果和蔬菜能補鈣?對,而且效果遠超我們的想像!
專家介紹,部分綠葉蔬菜富含鈣質,可與牛奶媲美,甚至超越牛奶,比如:
每百克全脂牛奶的鈣含量為104mg(毫克);
而小油菜為157mg,
小白菜為90mg,
菠菜為73mg,
芥菜為230mg。
如果單從含鈣量來說,這些蔬菜已經要比牛奶高了,但果蔬補鈣的作用不僅于此。
補鈣壯骨離不開鎂和鉀,鎂有利于提高鈣的利用率,鉀益于減少鈣的流失率。數據顯示:
每百克全脂牛奶的鉀含量為109mg,鎂含量為11mg;
而小油菜分別是153mg、27mg;
小白菜分別為178mg、18mg;
菠菜分別是220mg、58mg。
綠葉蔬菜對補鈣壯骨的好處不僅于此,它還富含維生素K。骨質的形成需要一種叫“骨鈣素”的蛋白質,而這種蛋白質的制造過程中,必須有維生素K的幫助。因此,大量攝入綠葉蔬菜是健骨的必須。
雖然水果本身含鈣較少,但它們富含維生素C,能促進鈣的吸收,還含有豐富的鉀元素,利于減少鈣的流失。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膳食中水果攝入較多的人,在同樣熱量和蛋白質攝入水平下,骨密度較高,骨折風險隨之減少。
相比吃鈣片,每天家里的飯桌上多一道菜,就能搞定全家人補鈣的問題!
芝麻醬拌菠菜,香而不膩,是完美的補鈣涼菜。
芝麻醬是鈣的“寶庫”,每100克含鈣870毫克,高于豆類和蔬菜。
菠菜中富含的維生素K是骨鈣的形成要素。
小油菜的鈣含量超過同樣重量的牛奶,而醋有利于鈣從不溶狀態(tài)變成可溶狀態(tài),促進鈣的吸收利用。此外,小油菜中還含有大量有助于鈣吸收的礦物質和維生素K。
雞蛋含有優(yōu)質蛋白,其鈣含量也較高,而青椒富含維生素C,兩者一塊炒,不但色澤美觀,還能提高鈣的吸收率。
鈣與鎂就像一對雙胞胎,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當鈣與鎂的比例為2∶1時,最利于鈣的吸收利用。
腐竹是富含鈣的豆制品之一,而紫菜被稱為“鎂元素的寶庫”,兩者一起煲湯,可謂補鈣健骨的完美搭配。
豆腐是大家熟知的高鈣食物,只要吃200克北豆腐,就可以滿足一日鈣需要量的1/3。而魚肉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加強人體對鈣的吸收。
因此,豆腐燉魚,不僅味道鮮美,更是補鈣健骨的絕配。需要提醒的是,選豆腐時要選含鈣量較高的南豆腐或北豆腐。
洋蔥中含有一定鈣質,最重要的是其含有的揮發(fā)性硫化物可阻止鈣流失。如果單純補鈣而不阻止鈣流失,那補的鈣再多也沒用。而鈣流失就是骨質疏松的主要癥狀。
常吃洋蔥,有助補鈣,還能預防骨質疏松。如果能同時配合肉或者豆類,補鈣效果更好。吃洋蔥補鈣,記得不要把洋蔥炒太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