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甘嶺:秦基偉的“添油戰(zhàn)術”VS“范佛里特彈藥量”
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參戰(zhàn)70周年,特推出吳東峰最新力作《秦基偉在上甘嶺大戰(zhàn)中》。本文節(jié)選于秦基偉傳記《一條大河》初稿,作者吳東峰是曾任新華社軍事記者的軍旅作家。當年著名的上甘嶺大戰(zhàn),震撼世界,揚名天下,志愿軍英雄事跡幾近家喻戶曉。 但由于歷史原因,志愿軍中指揮作戰(zhàn)的指揮員的事跡則披露不多。秦基偉將軍不但指揮了上甘嶺大戰(zhàn),而且還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40多天的上甘嶺日記。吳東峰先生在本文中以秦基偉日記為經線,以上甘嶺戰(zhàn)役親歷者的口述為緯線,史實與細節(jié)互證,思想與情感并聯(lián),戰(zhàn)將與英雄共鳴,為我們提供了一幅可歌可泣的上甘嶺戰(zhàn)役進展圖卷,同時也展現(xiàn)了一代名將秦基偉在上甘嶺大戰(zhàn)中鮮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四) 戰(zhàn)將秦基偉與上甘嶺之戰(zhàn)
提要: 美第八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的“彈藥量”,遇上了志愿軍15軍軍長秦基偉的“添油”戰(zhàn)法。上甘嶺之戰(zhàn)看誰打得精?
目前五圣山前沿537.7高地的戰(zhàn)斗進行到一個極其復雜艱難的情況:這樣傷亡大,戰(zhàn)斗不能迅速的結束,而敵人的力量并不大,我們的后續(xù)力量即將發(fā)生新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采取什么樣的戰(zhàn)術手段和方針必須明確。越在困難的時候,越要求各級指揮員想辦法、出主意,吸收下面的意見,但問題恰恰不是這樣,而是提出了許多的問號和懷疑,在戰(zhàn)術思想上有分歧…….. 添油戰(zhàn)術就是往火爐里一點一點添油,添一點,就被燒一點,你添的越多,就被燒得越多。 “添油”戰(zhàn)術歷來為兵家之大忌,但15軍軍長秦基偉卻在上甘嶺戰(zhàn)役中成功地運用這一戰(zhàn)法。秦基偉認為,要打好上甘嶺坑道作戰(zhàn),關鍵在于要保持坑道內的有生力量。如此,就必須不斷地利用坑道反擊地面上敵人的進攻,而當我受到損失時,又能源源不斷地向坑道輸送和增援兵力。 1952年10月20日,秦基偉召集軍領導緊急會議,主題就是專門研究“如何解決當前困難,保證45師打好仗?” 經過研究,秦基偉最后拍板決定:一、由軍直抽出人員補充前線的戰(zhàn)斗部隊;二、對全軍部署作了重新調整,讓擔任防御的部隊和擔任反擊的部隊專門化;三、集中精力,集中兵力,一切為打好這一仗而奮斗....... 秦基偉分析說:“兵力機動在戰(zhàn)爭中,尤其是防御作戰(zhàn)中是很重要的一步。你得看準了再用兵力,這一點算是上甘嶺制勝的一個法寶。 打仗沒有后勁不行,作為戰(zhàn)役來講尤其要有后勁。” ① 15軍參謀長張?zhí)N鈺認為,這次會議對保證上甘嶺戰(zhàn)斗的勝利至關重要,是上甘嶺戰(zhàn)斗由被動轉為主動的一個轉折。根據秦基偉軍長的指示,15軍軍機關和軍直屬隊抽調了1200多戰(zhàn)士,為45師補充了13個連隊。張?zhí)N鈺晚年曾對筆者說,把軍部的警衛(wèi)連都拉上去“添油”了,這需要多大的決心和魄力??! ② 時任15軍政治部主任車敏瞧回憶,秦基偉軍長看得更遠,記得他在會上還說:“這個反擊作戰(zhàn)的成功或失利,不僅關系15軍和全兵團,而且對整個朝鮮戰(zhàn)局影響更大。劉少奇同志作報告時專門提到,志愿軍在朝鮮一年多的積極防御作戰(zhàn),打破了歷史上‘沒有打不破的防線’的軍事論點。今天,志愿軍的防御是打不破的, 中央負責同志這種估計和勉勵,給我們增加了力量。我們必須以實際的勝利戰(zhàn)斗,鞏固好我們鋼鐵般的陣地,給克拉克一個迎頭一棒。” 車敏瞧回憶,上甘嶺之戰(zhàn)爆發(fā)后,秦基偉就及時指示軍政治部,把基層干部分三批:一批在陣地上;一批在師、團待命;一批留在軍里集訓,保留一批戰(zhàn)斗骨干,訓練一批戰(zhàn)斗骨干,準備隨時“添油”,以應付日后曠日持久的大戰(zhàn)。 秦基偉很滿意車敏瞧的安排。他說:“打仗是要死人的。特別是基層干部傷亡大。打起仗來,戰(zhàn)士要靠干部帶。從這個意義上講,打仗也就是打干部。這場戰(zhàn)斗會越打越大。要交代下邊,連隊不能打光了,要注意留‘種子’。 要及時把那些戰(zhàn)斗骨干提起來。我們的武器裝備雖然不如敵人。但我們的優(yōu)勢是士氣很高,我們的戰(zhàn)士們懂得為誰當兵打仗?!?/span> 秦基偉還指示政治部要大力開展殺敵立功運動。政治部的《戰(zhàn)場報》,要及時宣揚英雄事跡。他說:“你們印的‘參考消息’,可以發(fā)到師,有的還可以發(fā)給團長、團政委們。讓大家看看美聯(lián)社都在鼓吹些什么。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嘛!” ③ 武器裝備的“添油”同樣至關重要。當秦基偉命令軍司令部要加強45師炮火支援時,參謀長張?zhí)N鈺提出:運送炮彈困難很大!秦基偉當場在軍作戰(zhàn)會議上,命令29師:“你們抽出3個營,由師政委王新帶隊運送炮彈,軍部干部戰(zhàn)士、文工團的男女演員,全部參加?!雹?/strong> 坑道的后勤供應問題,是當時遇到的新課題。為了解決坑道嚴重缺糧、斷水的情況,后勤部門絞盡腦汁,采取“接力運輸”和“匍匐前進”等手段,把所需要的物資送往坑道。 軍后勤部長尤繼賢向秦基偉提到,后勤部門官兵為了向上甘嶺“添油“物資,有時傷亡比作戰(zhàn)部隊還高時,秦基偉動情地對尤繼賢說:“打罷上甘嶺,我們要給后勤記頭功!” ⑤ 有一次,從上甘嶺下來的干部向秦基偉匯報堅守坑道的官兵情況:數(shù)日吃不到水,吃不上飯,得不到主力的支援,獨立堅守陣地。秦基偉十分感動,立即把放在行軍床下的那筐蘋果拉出來,叫司令部的同志送到陣地上去。警衛(wèi)員說:“首長,這蘋果又大又紅,肯定甜,拿幾個下來你留著吃吧!”秦基偉擺擺手: “一個也不要動,到了坑道里,就是救命果??!” 時任15軍司令部參謀桑傳寶回憶,那些日子,秦基偉口述,叫他寫了好幾張掛條,放到送蘋果的筐子里,大意如下: 堅守在五圣山上的英雄們,我衷心感謝你們的英勇頑強的戰(zhàn)斗意志.在半月的苦戰(zhàn)中獲得殲敵1.2萬的輝煌勝利.為全軍爭光為烈士們復仇,繼續(xù)戰(zhàn)斗下去,再接再厲將進攻的敵人全部殲滅在我們鋼鐵陣地上,不恢復全部陣地,不停止戰(zhàn)斗! 我沒有別的東西,只將我私人所買的水果、糖、罐頭、梨全部送給最前沿堅守坑道及連續(xù)反擊敵人的最可愛的人, 希望你們收到這些禮物后,更加頑強的戰(zhàn)斗,爭取早日恢復全部陣地。 桑傳寶回憶說,從此,凡是慰問團送來的東西和軍長自己花津貼買的東西,他都要積攢起來,都裝在簍子里。秦軍長都一一鄭重地在寫好的掛條上簽上名,派人送到前線去。其他軍領導也紛紛這樣做。⑥ 時任45師宣傳科長李明天回憶說,電影《上甘嶺》中“一個蘋果”的故事,并非虛構。不過,他一直堅持認為,堅守坑道的官兵在路上揀到的那個蘋果,就是秦基偉軍長送的那筐蘋果里漏出來的。李明天說:“因為那時前線送去的水果大部分是蘿卜,很少有見到蘋果。不是秦軍長那筐蘋果,那又從哪兒來的蘋果呢?” ⑦ 在秦基偉號召下,15軍在緊張戰(zhàn)斗中,展開研究戰(zhàn)術、戰(zhàn)法的活動:突擊隊研究在敵火下如何運動;運輸部隊研究如何通過敵人的炮火封鎖區(qū);堅守分隊研究如何用“小兵群”和“添油”戰(zhàn)法,對付敵人的大集群沖擊;暫時轉入坑道的部隊,研究如何配合突擊隊反擊…… 在上甘嶺戰(zhàn)役中,29師部隊以無私的品格和無畏的精神,配合兄弟部隊共同作戰(zhàn)。根據兵力部署要求,29師以一個團配屬44師,堅守在西方山;以2個團配合45師、后又配合31師戰(zhàn)斗在上甘嶺。戰(zhàn)役處于最艱苦的階段,29師把上萬斤的蘿卜,西紅柿送到45師;在大反擊前,師政委王新親自率領2個營,把幾萬發(fā)炮彈和手榴彈送上五圣山 ,他說:“在戰(zhàn)斗中,只要上級一個命令,沒有說的,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戰(zhàn)斗!” 秦基偉甚至把自己的警衛(wèi)也送上上甘嶺“添油”了。 “這是上甘嶺戰(zhàn)斗的關鍵時刻的一條大新聞!”時任15軍《戰(zhàn)場報》記者的李天恩回憶說,“我們真沒有想到軍長會下這么大的決心,把他指揮作戰(zhàn)的‘老底子’、‘貼身兵’都掏出去了。首長送警衛(wèi)部隊上前線,這是對一線作戰(zhàn)部隊最大的鼓勵!” 15軍警衛(wèi)連,不是一般的警衛(wèi)部隊,在朝鮮戰(zhàn)場除了日常擔任保衛(wèi)軍部首長和機關外,還要隨時執(zhí)行艱巨和復雜的特殊任務。這是秦基偉從華北打到長江,最后打到四川,與他一起南征北戰(zhàn),同生共死的“老底子”。 在上甘嶺大反擊前,秦基偉考慮再三,毅然決定,再從軍機關和直屬分隊組織報名參戰(zhàn)活動。他強調:“警衛(wèi)連四個排無一例外!”軍警衛(wèi)連共抽調了79名戰(zhàn)士“添油”上甘嶺。 時任15軍警衛(wèi)連指導員王六,是秦基偉浴血太行時的老警衛(wèi)員,曾在飛機轟炸下,搶救過秦基偉。兩人感情很深。王六報名到一線陣地,秦基偉把自己珍藏了6年的一支派克筆送給他,鼓勵他在戰(zhàn)斗中加強學習,不斷進步。沒想到,這竟是永別——王六犧牲在了前沿陣地上。⑧ “添油”變“加油”。部隊越打越精,越打越有辦法。秦基偉很快就把幾個齊裝滿員的連隊,秘密地運進前線的坑道里。597.9高地主坑道原來是一個加強排駐守,到大反擊前,已經住進了第一批反擊的3個連,戰(zhàn)士們都是一個挨著一個,一排一排地坐得好好的,隨時準備聽從號令,沖出坑道去……⑨ 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參戰(zhàn)70周年,特推出吳東峰最新力作《秦基偉在上甘嶺大戰(zhàn)中》。本文節(jié)選于秦基偉傳記《一條大河》初稿,作者吳東峰是曾任新華社軍事記者的軍旅作家。當年著名的上甘嶺大戰(zhàn),震撼世界,揚名天下,志愿軍英雄事跡幾近家喻戶曉。 但由于歷史原因,志愿軍中指揮作戰(zhàn)的指揮員的事跡則披露不多。秦基偉將軍不但指揮了上甘嶺大戰(zhàn),而且還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40多天的上甘嶺日記。吳東峰先生在本文中以秦基偉日記為經線,以上甘嶺戰(zhàn)役親歷者的口述為緯線,史實與細節(jié)互證,思想與情感并聯(lián),戰(zhàn)將與英雄共鳴,為我們提供了一幅可歌可泣的上甘嶺戰(zhàn)役進展圖卷,同時也展現(xiàn)了一代名將秦基偉在上甘嶺大戰(zhàn)中鮮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五) 秦基偉在上甘嶺大戰(zhàn)中
秦基偉命令抓俘虜,敵人一卡車一卡車往山下拉尸體,美國人最終撐不住了
提要: 美國人打仗,倚仗的是絕對實力。創(chuàng)造了“范佛里特彈藥量”的美第八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尤其如此。據說,活了整整100歲的這位美國將軍,直到晚年還在不停地反思:上甘嶺這一戰(zhàn),美軍究竟輸在哪里?
打下去的條件是存在的,恢復陣地的條件是有的,因為敵人兩個師已有半數(shù)以上的死傷,按美軍18000人、偽軍12000人算合計3萬人,現(xiàn)在能夠參戰(zhàn)的不到1萬人。敵人為爭奪我們兩個連陣地,使用兩個師的兵力,以兩萬人的死傷而陣地依然奪不去,我想敵人是不愿這樣與我們拼消耗的。 秦基偉:3天之內,抓一個俘虜來見我!3天剛到,一個大鼻子美國兵就坐在他面前
上甘嶺戰(zhàn)役某日,15軍宣傳部長錢抵千送來部隊思想情況簡報,見秦基偉正在支頤沉思,雙眼布滿血絲還沒有休息,便問:“軍長,你在思考什么?” 秦基偉輕輕回答:“我在想,敵人的指揮員在想什么?” 錢抵千回憶說,想一想敵方指揮員在想什么,這是秦基偉軍長經常說的話,就是知己知彼,不打糊涂仗。秦基偉作戰(zhàn)喜動腦,愛思考,凡事常問為什么,他腦子轉得快,轉得深,具有戰(zhàn)略眼光。① 某日,秦基偉在聽取作戰(zhàn)參謀匯報時,問道:“五圣山的敵人是美軍哪個部隊?”幾位參謀竟面面相覷,語焉不詳。 秦基偉大怒,把他們狠狠批評了一通:“你們文化都比我高,孫子兵法你們懂不懂?知己知彼你們知不知?打了這么多天,打的是哪支敵方部隊都不知道?” 秦基偉下了一道死命令,他說:“你們不知道,我?guī)湍銈兿朕k法,偵察科會同作戰(zhàn)科,3天之內,抓一個俘虜來見我!” 派出去的偵察員果然不負重任,3天剛到,就抓回來了一位大鼻子美國兵。秦基偉請他喝茶吃點心。美國兵由恐懼而平靜,由平靜而安心,很快就問什么答什么,而且快樂得像只猴。 被俘虜?shù)拿绹⒉恢?,面前這位身材高大的和藹軍人,是一位與范佛里特級別相差無幾的將軍。 秦基偉從美軍俘虜口中了解到了下述情況:敵人有美七師和美四十師,兩個師已有半數(shù)以上死傷。按美軍每個師1.8萬人、南朝鮮每個師1.2萬人,合計3萬人,現(xiàn)在能夠參與戰(zhàn)爭的已不到1萬人了。 秦基偉認為,這個“大鼻子”提供的情況很有價值,他分析說:“敵人為了爭奪我們兩個連的陣地,使用兩個師的兵力,已付出了2萬人傷亡的代價,而陣地仍然奪不去。我想,他們是不愿意這樣來同我們拼消耗的。” 秦基偉特別強調:“即使他們決心與我們再爭奪,我認為,這也對我們有利,因為美國不是缺鋼鐵而是缺人力。美國人愿意同我們進行談判也是人力問題。我后備人力是強大的,不讓敵人占去我們的陣地是可以做到的!”③ 錢抵千認為,秦基偉非常了不起,在敵人進攻最強勁時,他已看出:美軍因人力問題,已是強弓末弩! 轉入坑道斗爭階段,美軍并沒有全部撤退下去。作為美七師主力的十七團組建于1811年南北戰(zhàn)爭時期。美七師也是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成立的部隊。美七師曾因執(zhí)行任務準確無誤而被稱為“滴漏器”師,也說明美七師執(zhí)行任務非常堅決準確。然而在此時,美軍卻不得不以傷亡率升到最高點而撤離前線,要求南朝鮮軍來接替他們。④ 45師師長崔建功回憶,那一段時間,部隊適時組織了若干次反擊作戰(zhàn),均未成功,當時的情況是537.7高地反擊失利,而597.9高地北山雖然19日曾全部恢復陣地,但后10天表面陣地一直為敵所控制,部分坑道被敵占去,只堅守著一個主坑道,并得不到外面的支援。 但是,秦基偉卻一直信心滿滿。他仍堅定地認為,勝利,只是時間問題。 1952年10月29日,537.7北山高地戰(zhàn)斗甚激烈,整日爭奪。南朝鮮二師自拂曉開始,在飛機輪番轟炸、炮火猛烈掃射下,出動戰(zhàn)車10多輛、后面跟著一個連至兩個營的兵力拼死反撲,經過整日激戰(zhàn),守衛(wèi)在該陣地上的志愿軍133團4個排的兵力,在強大的炮火配合下,連續(xù)打退了敵人的多次攻擊,陣地仍牢牢掌握在志愿軍手中。⑤ 打仗的目的,不是糾纏幾個陣地得失,而是最大程度消滅敵人有生力量
此時的秦基偉,思想非常明確。他說:“在這種戰(zhàn)斗情況下,我們并不怕再讓敵人占去陣地。我相信,只要我們決定要奪回陣地,就可在5個小時內全部恢復陣地。問題的關鍵在于能否大量消耗、殺傷敵人有生力量 ,只要將敵人有生力量打掉,陣地最后必定還是我們的?!?/span> “我們不是同敵人拼消耗,而是要以小的代價,換得大量的打擊、殺傷、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仗必須打下去,陣地必須全部恢復而且勝利大,這就是我們的指導…..”⑥ 那幾天,秦基偉一日數(shù)次與崔建功熱線聯(lián)系,討論戰(zhàn)局。 秦基偉打電話告訴崔建功,只要坑道在我們手中,只要我們大量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將敵人趕下山去,勝利肯定指日可待。 他強調:“我們現(xiàn)在打的是鋼鐵和有生力量問題。” 秦基偉認為,近代戰(zhàn)爭是打鋼鐵和人。有了強大的二梯隊,有了一定數(shù)量的彈藥火炮,加上指揮上不犯錯誤,注意兵力彈藥的節(jié)省使用,仗就一定保證打得好。 秦基偉鼓勵:“經過數(shù)次的爭奪,我們完全可以掌握敵人的規(guī)律,我們越打越勇,越打越巧,代價越少而勝利越大了?!雹?/span> 崔建功回憶,10月30日21時,第15軍以第45師5個連隊、第29師2個連隊,在山炮、野炮、榴彈炮50門、火箭炮24門、迫擊炮30門的支援下,對597.9高地的敵人進行了大反擊。 反擊前,秦基偉要求全軍進行一次細致的戰(zhàn)前準備檢查。秦基偉軍長親自檢查。崔建功向秦軍長詳細匯報了準備工作,秦軍長聽得很認真,不停插話,或詢問,或補充,或強調。 最后,崔建功笑瞇瞇地說:“秦軍長?。∵@一次,我們45師彈藥準備充分,一個晚上就能打下敵人占領的上甘嶺上的597.9高地?!鼻鼗鶄コ了计?,說:“你崔建功現(xiàn)在牛了,但我要求你第一個晚上只反下主陣地,第二天再反剩下的其他陣地。” 時任45師政委濟峰回憶說:“這就是秦軍長的道道?!?/span> 他說,開始我們都不太理解秦基偉軍長的意圖。秦基偉解釋說,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是我們的目標。如果我們一下子把所有陣地都打下了,敵人就不來進攻了。敵人不來就消滅不了他們的有生力量,所以我們要打一半,留一半。打一半 ,把握更大,留一半,可以吸引更多敵人來進攻,有好處?。?span>⑧ 1952年10月30日大反擊,15軍全殲敵人兩個營1500人,恢復了597.9高地表面陣地,陣地上敵尸堆積如山。據觀察所報告,敵人一卡車一卡車往下拉尸體。 這一仗下來,秦基偉就心中有數(shù)了。除非“美國再增加兵力到朝鮮,否則它再沒有可能繼續(xù)保持現(xiàn)狀了,因為敵人沒有二梯隊繼續(xù)投入作戰(zhàn),無法輪換第一線的作戰(zhàn)部隊.敵人只有防御而無進攻力量,而防御力量又不大,到處都是空隙和漏洞?!?nbsp;⑨ “老崔嗎,請轉告張顯揚,我向45師、29師同志問好!對犧牲的同志表示深切的哀悼!反擊勝利了,仗還要打下去。范佛里特已是騎虎之勢,進退兩難;克拉克在東京也是熱鍋上的螞蟻。但是敵人不會甘心就此罷手。除美七師、南朝鮮二師外,美三師、四十師,還有南朝鮮八師都擺在我們正面,如果他們繼續(xù)拿美國士兵的性命開玩笑,‘送肉上碟’,我們必須堅決把它吃掉!現(xiàn)在全線只有我們這個地方在打,全朝鮮的眼睛都看著五圣山……”29師師長張顯揚是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曾列席黨的七大。 “一號!我們已做好敵人再來進攻的準備,號召部隊發(fā)揚‘最后五分鐘’的精神,在表面陣地堅持24小時者,記功。 ”崔建功說話聲音有點嘶啞,語調卻充滿堅定自信。⑩ 在上甘嶺大戰(zhàn)中,軍師團的電話線經常被炸斷,電話員要冒著炮火去接,經常是才接通又被炸斷,只好又沖去接,不少電話員犧牲了。李明天回憶說,有時秦基偉和前沿師長、團長通話,想先安慰安慰,才說了一句:“同志們,辛苦了”,便被電話員打斷插話:“首長,不要啰嗦了,快下命令吧!” 李明天說,挨了電話員的搶白,秦軍長并不生氣,他理解電話員的善意的批評,他說:“戰(zhàn)士們做得對??!那時犧牲了很多通信兵,敵人的炮彈如此密集,實在是很難保證電話線的暢通,只能搶一句算一句,不可能像平常那樣從容通話?!?nbsp;? https://j.youzan.com/YW_km8▼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