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yī)公開課
>>>第2145課<<<
李某某,女,36歲。初診時訴盜汗,舌正、脈緩而偏沉弱,辨為虛證。還有腹涼、經前腹脹、雙肩惡風冷、夜里腿有抽筋、呃逆(饑餓時明顯)等癥狀。處方以黃芪桂枝湯合加味導氣湯治療。方藥:桂枝20g,白芍20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棗30g,小茴香10g,木香10g,吳茱萸10g,木瓜15g,檳榔10g,黃芪30g。7服藥吃了半個多月。
二診時腹脹已除,盜汗明顯減少。正在診脈時卻發(fā)生頭暈、心慌癥狀,過一會兒就基本恢復了正常,經詳細詢問,才知道這樣的癥狀時有發(fā)生,在睡眠時都有發(fā)作,經期似乎較為明顯。曾做過各種檢查,血糖血壓都正常,動態(tài)心電捕捉到早搏,腦電圖顯示有輕微異常放電。方改二加龍骨湯合白薇湯:桂枝20g,白芍20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棗30g,龍骨30g,牡蠣30g,附子10g,白薇10g,當歸15g,茯苓15g,柏子仁10g,黃芪30g,防風6g。
服藥2周后,來復診過1次。告知盜汗、頭暈、心悸基本消失,只要不是太累,一切正常。
按
二診改二加龍骨湯,本應為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去桂枝加附子、白薇,但筆者沒有去掉桂枝,因為患者有明顯的心陽虛癥狀。
白薇湯出《普濟本事方》,治郁冒血厥,劉渡舟前輩善用此方。筆者開方時,一度猶豫,要不要把白薇去掉,以前用白薇不止一例,患者出現(xiàn)過嘔吐,心有余悸。但巧合的是,所選兩方中均有白薇,若去而不用十有八九會影響療效。最后用了10g。
患者來的時候,只想治盜汗,因為心悸、頭暈等病服過西藥無效。但在筆者得知之后,及時調整了方藥,這些癥狀差不多是一起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