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佛寺大殿的經典實例
大殿梁架結構中國最早,斗拱形式多樣壯觀
大殿壁畫和梁下的題記是珍貴的唐人墨跡
唐塑30余尊,都是珍貴的唐代優(yōu)秀作品
佛光寺東大殿
時代:唐至清
地址:山西省五臺縣豆村佛光山中
1961年,五臺山佛光寺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共有八處知名的佛光寺,山西省五臺山排在首位,這與它非凡的歷史、文物價值有關。這座位于山西省五臺縣城東北30公里佛光山中的佛光寺,從現存木結構建筑的建造時間上看,僅次于同縣的南禪寺大殿。但寺內的唐代建筑、雕塑、壁畫、題記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都極高,被人們稱為“四絕”。
五臺山佛光寺 佛光真容禪寺牌匾
佛光寺內匯聚了唐代大殿、金代配殿、北朝墓塔,還有唐代經幢,可謂古建精華薈萃。佛光寺的朝向與一般寺院坐北朝南不同,它依山勢呈東西走向,可謂因地制宜。寺內建筑高低錯落,分三層展開。寺內的主體建筑佛光寺大殿,坐落在陡然升高8米的第三層臺地上,有踏步拾階而上。大殿雄踞山腰,在蒼松翠柏掩映下俯瞰全寺。殿前立有一座唐代經幢,殿東南有一座建于北魏的祖師塔。殿后就是高高的山崖。
佛光寺大殿一角
佛光寺大殿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廡殿頂,屋面平緩,出檐深遠,檐角微翹。正脊鴟吻高大,脊獸都是琉璃藝術品。大殿正面中部五間設大型板門,非常有氣勢。大殿梁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這種梁架結構的使用時間,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筑中可列第一。梁下斗拱如云,樣式多變,有七種之多,壯觀而優(yōu)美。
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建于唐代,此為構造示意圖
佛光寺大殿是殿堂型構架成熟期的經典實例,它由下層柱網層、中層鋪作層、上層屋架層水平疊加構成,具有極好的穩(wěn)定性。柱網由內外兩圈36根柱子組成,形成內圈和外圈空間。內圈后半部設大佛壇,大佛壇上供奉佛、菩薩、金剛、弟子、供養(yǎng)人等唐塑30余尊,都是珍貴的唐代優(yōu)秀作品。外圈依墻砌三層臺,置五百羅漢,都是明代塑像。
佛光寺小方格平闇天花
佛光寺大殿內塑像
大殿的唐代壁畫十余平方米,內容均為佛教故事。莊嚴的佛像,慈善的菩薩,威武的天王,多姿的飛天,虔誠的信徒、供養(yǎng)人等等,上千個人物,畫得都很生動,衣帶飄動,拂袖瀟灑,充分體現了唐畫的風韻。
佛光寺大殿內塑像
大殿的左右四根梁下,還有不少唐朝人留下的題記?!半泛訓|節(jié)度觀察處置等使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鄭”、“功得主故右軍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等等,字跡清楚,是珍貴的唐人墨跡。
佛光寺大殿前唐代經幢
五臺山佛光寺墓塔
有關佛光寺大殿來歷的傳說
據說捐資建造佛光寺大殿的,是一位長安城的婦女,而目的是為了紀念一個被殺掉的太監(jiān)。婦女和太監(jiān)的名字都寫在佛光寺大殿大梁的下面和大殿前的一座經幢上。傳說真實與否無人追究,現實中的千年佛殿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建筑史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