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zimir Malevich · Landscape with Five Houses
曹德旺是大企業(yè)家,他對市場的判斷自然受關(guān)注。
前天,他說到房子,建議他妹妹賣掉多余的房子,否則,以后賣不掉,租不出去,就難辦了。
他還說,城市是市民的,不是有錢人的。
房子始終牽動很多人的心,馬上就有人在后臺問,他說得對嗎?
曹德旺視頻里說到的幾個點,應(yīng)該也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一一拆開看:
房子是用來住的。這點絕對正確。一套房子,即使永遠空著,之所以值錢,就是因為有人想住它,你在北京三環(huán)內(nèi)有套房子,自己并不住,但你知道,只要允許他人使用,瞬間就有人搬進去住。鬼城里的房子,一錢不值,本質(zhì)上也是因為沒人想住它,你送給人住,也沒人要。
曹德旺的妹妹,有多套房子,沒說是哪里,如果真是處于賣不掉,租不出去的地方,那么,這些房子就是沒人想住的房子,失去了最基本的價值,當(dāng)然應(yīng)該想辦法處理掉,在這種情況下,曹德旺的建議對。
但是,她的房子若是處于人口資金持續(xù)流入的城市,那么,她擁有再多的房子,也不多余,因為對房子的需求持續(xù)增長,房子始終是賣得掉,有人租的。理論上,沒人有多余的房子,大家只有自己住的一套,那么,城市就不可能存在,因為暫時買不起房子的城市新人,就沒有房子可租。房東不是租客的敵人,而是朋友。這就是市場,交易的雙方都是得益的。
城市不是有錢人的,是市民的。這句話對一半,城市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它屬于所有來到這里的人,它是有錢人的,是市民的,是窮人的,甚至是流浪漢的。城市這空間,越容易生存,包容性越強,則越有活力。有錢人可以買到最好的服務(wù),流浪漢靠撿撿垃圾就可生存,各種需求都有供應(yīng),城市并不排斥任何人。
房子越多的有錢人,其實越歡迎城市新移民,每增加一個,他的房子就增值一分。這里沒有對立關(guān)系,只有互相依賴。一個地方,有錢人越多,其他不那么有錢的人,日子越好過。否則,你的服務(wù),你的商品,賣不出去,也賣不出好價錢。沒有富人,窮人更窮。
曹德旺專注制造業(yè),在福清起家,直至成為全球玻璃巨頭,非常了不起。可能因為制造業(yè)辛苦,賺錢不易,讓他形成所謂的房地產(chǎn)賺錢容易的成見。
再了不起的人,都會有盲點的。
在房產(chǎn)上賺錢,并不容易,倒閉跑路的公司,一直存在,不是你想賺就賺得到,如果人人知道必然賺錢,那為什么還有哪么多人錯失機會?
像其他投資一樣,房地產(chǎn)投資,沒有深刻理解其本質(zhì),膽子稍微小一點,行動稍微猶豫一點,內(nèi)心不停搖擺的人,也是賺不到錢的。見過不少人,原來在一線城市有多套房產(chǎn),甚至只有一套房,以為房價太高了,賣掉了,最后買不回來。
房地產(chǎn)其實非常簡單,知道了以后,別人怎么說,輿論怎么吹,按照規(guī)律走,最后都不會錯。
首先,基礎(chǔ)是住。你在任何一個地方,都要有房子住,無論你在小縣城也罷,在大都市也罷,成家了,給家人一個地方住,是最基本的責(zé)任,不要逃避。分析大勢,試圖抄底,以最便宜的價格入市,這不是你干的,老實去交首付,去按揭,有賺無沒賺,賺多賺少,那是次要的,給家人穩(wěn)定的居所,才是首要的。
第二條規(guī)律高級一點,不容易理解,不少人暫時理解了也會因時事而動搖,它可能只適合少數(shù)投資者。一個領(lǐng)域的大錢,注定也只是少數(shù)人賺的。
在人才資金持續(xù)聚集的城市,房子是最好的保值增值手段,有幾股力量抬升它:一是印鈔速度,錢印得多了,值錢的東西加速值錢,因為鈔票并非平均飄灑,它總是飄向更值錢的地方;二是經(jīng)濟增長,越發(fā)達的地方,越是經(jīng)濟增長的龍頭;三是更優(yōu)秀人群的背書,大都市,居不易,懶惰、沒生存能力、對美好生活本質(zhì)不了解的人,在大都市呆不住,容易被各類“逃離北上廣”蠱惑,這種篩選機制,像是進化的選擇,總是留下適者,使大都市越變越強。
能不能理解這些?理解了能不能堅持?真的看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