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些提示:她在北京,高貴而美麗,即將迎來600歲的生日。
她就是故宮!
今年元宵節(jié),故宮官網(wǎng)癱瘓。原來是大家在瘋搶門票,一張去故宮看花燈,赴“上元之夜”盛宴的門票。
近幾年,人們發(fā)現(xiàn)老態(tài)龍鐘的故宮忽然“年輕”了起來,雍正皇帝在賣萌,千年文物成戲精,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
“去故宮看雪”成了很多人的夢想,以至于故宮博物院院長一到冬天就犯愁:“不下雪可咋整?”
古老的文化成為網(wǎng)紅,除了驚喜,更多的是欣慰,那些多年的努力終于有了回報。
紫禁城看門人:我想把一個完整的紫禁城交給下一個600年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自己是故宮的看門人。
但網(wǎng)友知道他,不是因為他的身份,而是他的段子:
“千萬不要買故宮的行李牌,第一次出差就會丟了,太好看了!”
“我們看乾隆畫,乾隆被畫得不怎么好看,但他騎的馬英姿颯爽。于是我們做了馬的周邊:領帶、叉子等產(chǎn)品?!?/p>
“他們用手機悄悄告密:‘院長奔東(撿煙頭)去了,你們快去,先把煙頭撿起來!’
其實我都知道貓膩,就故意滿院子走,故宮一下子就變干凈了。”
人們津津樂道他的幽默,但笑過之后,又被他感動,這是一個年過六旬的老人,對故宮的鞠躬盡瘁,對文化的敬重珍愛。
董卿曾在《朗讀者》里這樣形容他:“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停閑?!?/strong>
單霽翔剛剛接手故宮時,就一間一間地考察,5個多月走遍“紫禁城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舍”,磨破20多雙鞋。助手都偷偷抱怨:“跟著我們院長,費鞋!”
正因如此,他才能對故宮里的文物數(shù)一清二楚,把數(shù)字精確到個位。
他驕傲地說:
“我們國家收藏的國外藏品比較少,因為我們沒有掠奪,沒有盜別的國家,每一件都來歷清楚?!?/strong>
對故宮和文物有多熱愛,他對于相關的維護就有多執(zhí)著。
2013年初,為保護故宮,單霽翔多方爭取,終于發(fā)布公告:故宮開放區(qū)內(nèi)不允許機動車再駛?cè)搿?/p>
被他攔下的第一個貴賓,就是時任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
當時安保人員已經(jīng)就位,是車隊要進入的架勢。單霽翔讓人把午門關起來,和安保人員據(jù)理力爭:“這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不能破壞!”
3分鐘后,等來了撤走軍隊的指示,奧朗德步行參觀了這座古老的宮殿。
單霽翔不僅有勇,而且有“謀”。
每次領導來視察,他都會領他們?nèi)テ?、雜草叢生的地方,趁著對方為文物擔憂時,見機行事地哭訴現(xiàn)實條件的艱苦和文物保護的迫切。
為了故宮和文物,單霽翔用盡渾身解數(shù),反映女廁少就增加廁所,售票口少就增加線上和線下的渠道,設計故宮周邊,增加文物的展出……
“讓傳統(tǒng)文化走進百姓生活,活在當下,把一個完整的紫禁城交給下一個600年?!?/strong>
單霽翔讓我們知道,原來故宮不是高高在上的,它隨時在我們的生活中;文化也不是那么高深的,它早已浸入了我們的骨血。
我在故宮修文物:擇一事,終一生
2016年的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讓大家知道了什么叫做“工匠精神”。
一道宮門,兩個世界。門外是車水馬龍,熱鬧喧囂;門內(nèi)是耐住寂寞,一事終老。
在故宮修文物是什么一種體驗?
鐘表修復師王津在故宮工作40余年,接觸的鐘表都曾是皇帝的愛物,有些大型鐘表連大英博物館都沒有,世界僅存一件。
可是王津師傅一開始看到的并不是精巧絕倫的成品,而是一堆殘缺的、陳舊的零件,他需要一點點把零件修復,鐘表走動不是目的,各個部件活起來才是成就。
鐘表是機械精巧的代表,而獻給皇帝的大型鐘表更是精品中的精品,修復師需要耐得住性子、坐得住板凳,一個發(fā)條可能就得調(diào)整一天,也許一個不慎,好幾天的功夫就毀于一旦。
但這也塑造著人的氣質(zhì)和秉性,用8個月修復一件作品的王津老師,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不驕不躁,從容淡定,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故宮男神”。
他修復文物時特別認真,小心翼翼地調(diào)試,滿臉的仔細和虔誠。那是對文物的尊重,對文化傳承的責任。
不止是他,每個在這里工作的人都是如此。木器組屈峰一邊雕刻佛像,一邊緩緩地說:
很多人都認為文物修復工作者,是因為把這個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才有價值,其實沒這么簡單。他在修復文物的過程中,他跟它交流,對它體悟。
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讓它傳播文化,不是說文物就是為了保留一個物品放在那里,那沒有什么價值。
他們是在修復文物,但又不限于文物本身,繪畫中有文人風骨,青銅上是歷史縮影,陶瓷是生活與藝術的統(tǒng)一……
他們遵守了匠人無名無我的傳統(tǒng),國寶上不會留下他們的名字,參觀者也不會知道修復者是誰。
但他們早已從每一次焊接、每一次上色中實現(xiàn)了自我的價值,文物是歷史的濃縮物華,是一代人的心血傳給下一代人。
我們的故宮,要交給誰?
故宮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古建筑之一,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舍沒有一顆釘子,全是利用中國古老的智慧——榫卯結(jié)構(gòu)構(gòu)建而成。
故宮有藏品186萬余件,涵蓋幾乎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fā)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很多是孤品、絕品。
經(jīng)歷了近代一百年的戰(zhàn)火洗禮和顛沛流離,保留下來的故宮和文物,無疑是先輩與歷史留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而我們卻對此知之甚少:
屋脊上走獸的數(shù)量和種類代表著什么?
為什么故宮全是木頭做的,卻這樣結(jié)實?
《清明上河圖》為何能成為“鎮(zhèn)館之寶”?
青花瓷為何可以做的那么???
下一個600年,故宮會傳給誰,我們不知道。但接下來的60年,故宮乃至中國文化要交給的,卻是我們的孩子。
這樣璀璨的文化、這樣富有內(nèi)涵的歷史,我們的孩子卻對其一無所知,實在是一種遺憾。
也許路程遙遠我們無法帶孩子去故宮體驗,但知識可以跨越時空。有的人住在皇城根下,卻只知道故宮是一個景點;有的人沒到過故宮,卻對故宮的建筑、文物如數(shù)家珍。
見過世面的孩子,不一定到過很多地方,卻知道很多地方的事,那些關于文化、歷史、藝術的事。
春暖花開,給孩子一個精神的旅行。
有書君聯(lián)合故宮·紫禁書院以及涂思美育,歷時2年打造給孩子的中國美學啟蒙第一課——《你好呀!故宮》。故宮官方出品,帶著孩子足不出戶看故宮。
??點擊圖片,立即加入拼團??
20節(jié)音頻課+6節(jié)視頻課
由故宮專家潛心研究的100+個藝術知識
19個引發(fā)好奇心的趣味問題
120張精美知識卡片
25個故宮秘密
限時拼團(僅周六、周日兩天),立減15元
84元帶孩子玩轉(zhuǎn)故宮
為小孩子量身打造
1、6名故宮專家,8位藝術教育學者,歷經(jīng)2年研發(fā),30輪細心打磨
2、音頻+視頻+知識卡片回顧,可聽可看鞏固學習,趣味橫生
實景鏡頭用孩子的視角,由低到高,由小到大地拍攝。視覺記憶比聽覺印象更深刻。
3、以孩子口吻,對話方式演繹文化解讀和道理
《你好呀!故宮》里有兩個動物主角——住在故宮的龍爺爺和樹上的小松鼠涂涂。
涂涂平時就在故宮里玩耍,發(fā)現(xiàn)很多故宮的秘密。為了解開這些秘密,涂涂將帶領孩子們?nèi)ス蕦m九龍壁召喚出無所不知的龍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