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善事兄長曰悌”。就是兄弟姐妹之間和睦相處,兄友弟恭?!缎⒔?jīng)》中說:“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泵献诱f:“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span>
如:幼童時期,在外邊和同伴玩耍,如果有人欺負(fù)哥哥,弟弟一定幫著哥哥。這是誰教他的呢?這便是天性之自然。即便弟弟無力幫哥哥,也一定在旁邊哭泣。為什么弟兄長大了,便不像小時那樣親熱和睦了呢?尤其,成家立業(yè)之后,明顯地生分了。
主要原因是:袒護(hù)妻子、聽信妻言,正如《朱子治家格言》中所言“聽婦言,乖骨肉?!北磺橛鶢浚粻庁澵斘?,同室操戈,同根相煎,對簿公堂,被物欲所迷;生嫉妒心,互傳是非,爭辯情理,被稟性所害。試想,父母看到子女們不和諧、動稟性、耍脾氣,是多么讓父母操心、悲傷、蒙羞??!這樣的人,還想培養(yǎng)出理想的下一代,豈不是緣木求魚?
兄弟姊妹本是一奶同胞,情同手足,以義為根。要孝敬父母,兄弟姐妹就得和睦相處。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同情,相互幫助,相互補漏,才能達(dá)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span>
那么,在生活中要從以下幾個層面去和睦兄弟姊妹。
01
在事理上,體現(xiàn)“助”和“讓”。
“助”是成全人,相互幫助是本分。作為兄弟姐妹,平時可以不經(jīng)常見面,但對方有困難的時候你一定要幫助。有困難你不幫助,談不上手足情,已經(jīng)失去兄弟姐妹的本分了。而且?guī)椭菬o私的,不使心眼,不計代價,全力以赴去幫助對方。俗語言“遠(yuǎn)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對門不如一家人”,“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家族力量與家風(fēng)就在這一“助”上得以體現(xiàn)。
“讓”就是不占道、不霸道。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孔融四歲讓梨,周泰伯和仲雍讓王位都是在行悌道中,虧了自己,成就別人而流芳千古?!兜茏右?guī)》有言“財物輕,怨何生”,俗語也有“好男不爭分家飯,好女不爭嫁妝衣”的說法。這都說明一個“讓”字成全了一個家庭的和樂安寧。
02
在心理上,體現(xiàn)一個“恕”字。
做事通情達(dá)理,心要愛人、容人。要學(xué)會原諒別人,原諒別人是美德。對方犯錯,我原諒,時時找對方好處,如吃暖心丸;自己犯錯,勇于承擔(dān),認(rèn)自己的不是,勝服清涼散。多關(guān)心對方,入對方的道,讀懂對方的心,關(guān)注對方的感受,就能多一點認(rèn)同,少一點責(zé)備,多一點寬恕,少一點抱怨。拓展心量,往往能喚醒對方的慚愧心,家和萬事興。
03
在性理上,體現(xiàn)一個“忍”字。
“言語忍,忿自泯?!毙砸耍粍悠夥A性。當(dāng)對方發(fā)脾氣動稟性時,要理解對方,能容能化,“忍一時風(fēng)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04
勸善規(guī)過很重要
除此之外,相互補漏也非常重要。“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guī),道兩虧”,人生在世都有不能、不行、犯錯和犯難的時候,千萬不要看人笑話。兄弟姊妹之間補臺不拆臺,攙扶不拋棄,鼓勵不打擊,才能患難與共。
當(dāng)兄弟姐妹犯錯誤時,一定要以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去規(guī)勸,不可以任由兄弟姐妹犯錯誤。
05
兄友弟恭,傳承家風(fēng)
林則徐說:“兄弟不和,交友無益?!毙值鼙臼且荒干?,祖宗家業(yè)不可爭,一番見面一番老,能有幾時為弟兄?
兄弟姐妹之間的情意好比手指與拳頭的關(guān)系,分開時各有其用,合在一起是一種無窮的力量,一個家庭或家族的興旺,是看家道、家風(fēng)傳承的好壞,是看正能量足不足。兄弟和睦安父母之心,家庭和諧滿祖宗之意,這其實是在盡孝道啊!
現(xiàn)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一個孩子,很多人認(rèn)為,現(xiàn)在無處行悌道了。其實,在親屬中的同輩,在學(xué)校中的同學(xué),在社會上的朋友、同事都可視為兄弟,與他們相處,也要行悌道。《孝經(jīng)》上說:“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這些都是古圣先賢的懇切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