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類/血虛風燥型:首重皮膚保濕》
癥狀:在癥狀表現上會以皮膚乾燥、脫屑、搔癢難耐為主,且常有皮膚色素沉澱、苔蘚樣的問題。
成因:病久傷血,以致生風、生燥有關。
調理方針:此類患者需要多注意皮膚的保濕,並建議服用中藥稍作調養(yǎng)。
推薦外洗方:生地黃當歸黃柏外敷方
生地黃20公克、當歸20公克、黃柏10克公克。將兩種藥物放入600毫升的熱水中,煎煮3分鐘後、除去藥渣,再加入200毫升的溫水,直接洗浴患處或用紗布沾取藥液濕敷患部,即能輔助舒緩。
日常生活謹記3大保健錦囊,舒緩異位性皮膚炎不適有一套
最重要的是,想要舒緩異位性皮膚炎問題,除了中醫(yī)內服外用的方法之外,做好日常生活起居及飲食上的調整、改善更是致勝關鍵。蔡璧卉中醫(yī)師特別提出,以下3大保健錦囊,提供給民眾做為居家保養(yǎng)參考:
1.做好皮膚保濕:洗澡以淋浴為佳,水溫不宜過高,不宜過度清潔患部,沐浴後全身擦上溫和的乳液,都有助於避免皮膚乾燥、減少搔癢感的產生。
2.保持肌膚通風:穿著寬鬆、吸汗,不易使皮膚感到悶熱潮濕的衣物。尤其是夏天容易流汗的季節(jié),流汗後更需要儘速將汗水擦乾,並於必要時使用電扇和冷氣適時,盡可能的保持肌膚的通風,就是有效避免肌膚遭受反覆刺激的好方法。
3.飲食適度忌口:避免食用烤炸辣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魚、蝦、螃蟹、海鮮等發(fā)物的攝取,自然有助減少異位性皮膚炎的發(fā)生。
【中醫(yī)師小叮嚀】:
最後,蔡璧卉中醫(yī)師也提醒,有異位性皮膚炎問題切勿諱疾忌醫(yī)。事實上,只要在飲食和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上適度控制,並搭配中醫(yī)食療、外敷,以及中藥調理體質,想要改善、緩解異位性皮膚炎問題並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