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道德經(jīng)》通讀 第六十七章

《道德經(jīng)》通讀   第六十七章

原文

天下皆謂我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此章名曰:有三寶者生。

老子在這一章里說“我有三寶”。通讀這一章,先要理解如下幾個問題:

1、我,指的是誰?

有三種理解,一指道,把三寶說成了道之內(nèi)涵,亦無不可;二指圣人,圣人是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厚德者的化身,有此三寶亦無不可;三指老子自己,以自己假說論道,亦無不可。

我覺得這三種理解,從本章和整個《道德經(jīng)》論人道看,都很勉強。以“我”代道言,《道德經(jīng)》里不以如此方式論道;若以“我”代圣人,不如直言圣人;假借老子自己論道,不如直言。

所以,這里的“我”,不是別人,就是老子自己。

這是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第二次描述自己。在二十章里,老子說“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最后說,“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p>

2、為什么老子在這一章里從自身說話?從老子說自己有三寶,以及老子對三寶的解說看,老子把自己置于眾人之中來說話,因為這三寶是作為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做到,只是因為不以它為寶為重,所以,就不能持有之。老子把自己置于眾人之位說三寶,用心很明白:大道,圣人之德,也許眾人覺得離自己很遠,或者,眾人做不到,那么,老子從自己說,并且告訴民眾,做到這三寶,就是守道有德。

3、老子所說的三寶,有他的思想。一方面,三寶的涵義指的是德性,而不是只指行為。比如說,慈,老子說“慈故能勇”,當慈成為一個人的德性時,他才能因慈而勇。那么,什么是勇,一個有慈心的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面對任何人,他的慈心都會自然成為慈行,不管需要他奉獻什么,他都不會有任何猶豫,這猶豫指的是“知”心之所想。儉和不敢為天下先也一樣,是人之德性,而不是人的知明之為。

我們讀《道德經(jīng)》,會覺得老子說的話都深奧,都嚴謹,其實這深奧和嚴謹歸于根本上說,是老子觀天觀地觀人,其所悟是很辨證的。辨證思維,在語言的表達上,就顯得深奧和嚴謹。

4、寶,如何理解。老子說他有三寶,這個寶,指的是對于他,或者說對于每一個人,這三樣東西都是很重要的,之所以重要,是人的立身之本,不守這三寶,就會殞命。老子說“死矣”,說的是,不守本,自性沒有了,命也就死亡了,活著的不過是一具尸身,當然還有一個欲念妄心。

下面通讀經(jīng)文:

天下皆謂我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先以“我”說起,天下人都認為我以大道化身,說我很高大,其實我并不高大,一點都不像別人說的那樣。老子在二十章里說“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老子在這里說自己不像大道化身的樣子,并沒有很高大。下面,老子解釋了這句話:正因為大道化身的人,其德很高深,所以,他看起來似愚似樸,很不像;可另一方面,他如果從時間上看,很久以來,一直都是似愚且樸,就是說,他一直處于不像有道之人的狀態(tài)里,那么,他也就不是有道之人了。所以,懷德有其道之人,從外表上看,好像很高大,但又很渺小,好像很渺小,卻又很高大。

老子在這一段話里,以大和不肖的辨證關系,述說自己樣子看起來,很普通,也很出眾,很出眾,也很普通。

老子為什么會是樣?

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說,我有三寶。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成了這個樣子。

這三寶是怎樣的東西,讓老子這個樣子?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這是真正的原因。我有慈心,慈心是我的德性,所以,平常看起來,我和大家一樣,并且看起來,比大家還要愚拙,但有時候,我的慈心自然而然成為我的德性行為時,又會讓覺得意想不到。慈心常守弱,德性發(fā)善行。

我有節(jié)儉之心,我的節(jié)儉心,成為我的一種德性,于是,我對任何東西都有節(jié)儉之愛惜之情,讓所有的東西都受到廣泛的珍惜,有了這樣的珍惜之心,才會有財物的豐富不乏。

我不敢為天下先,事事處處居于天下人之后之下,我們每一個人,都以儉或慈成為時代和社會的一個有用之人(器)時,我因為不敢為天下先,所以,大家都尊重我,以我為長者。

器在這里指的是一個人不管是有慈心,還是有節(jié)儉之德,都會成為有用之人,有用之人,就像器物一樣,有器物之用。老子說,他也是一個有用之人,像器物一樣,因為他不敢為天下先,所以,受到的尊崇,大家都器重于他。

從老子把自己置于眾人之中,再由這一個“器”字來看,這一段經(jīng)文,是老子說給眾人的,有德性不難,有慈,有儉,有居下居后之心,并把這三樣心守之重之,就會有德性,就是一個有德之人。

下面是反說:

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

以今之多數(shù)人對比:舍棄了慈心不說,又加強了自己的勇;舍棄了節(jié)儉不說,又廣斂財物;舍棄了居下居后不說,又事事處處在先。

死了,這樣的人自性已失,其命即死,只有一具尸身漂泊于世。

最后,以反說之反說,作結論:

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慈心之人,有慈德,慈心惜身,身得養(yǎng),慈心得人心,人將尊之敬之,不與戰(zhàn),自勝。以慈心守,守身身強,守德德固。慈心慈德,與天道合,沒身不殆,真可謂以慈自助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老子·六十七章》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
《道德經(jīng)》簡讀第六十七章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經(jīng)》—老子有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
如何理解《道德經(jīng)》“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轉載]【道德經(jīng)】六七卷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
《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34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