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遠云,楓葉如火的金秋,山花爛漫,層林盡染,桂花浮玉,霜紅搖曳,秋色如洗,與秋高氣爽之中漫步定遠街頭,心頭自是一番洋洋得意,開心,溢于言表。
日新月異的寬街麗樓,林立別致的商鋪門臉,熱氣騰騰飄著蛋花香的炒飯,五顏六色的巷弄步行道,一一奔赴眼底,列隊恭候我的檢閱,宛如行軍拉練的隊伍,氣勢雄偉,浩浩蕩蕩,連綿不絕。
定遠,與時俱進,變得好看了,變得精神了,變得風姿綽約了。
元代·朱庭玉《天凈沙·秋》曰: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解與詩人意同。辭柯霜葉,飛來就我題紅。
好一派秋色碧連天,涼意襲人心的豐盛金秋,連落葉都不甘寂寞,匆匆逃離枝頭,來到筆者的面前,像等候新書發(fā)布會簽名售書一樣,意欲留下名家墨寶,期望沾沾喜氣。
鵝行鴨步,漫無目的自由逡巡,鬼使神差,不知不覺來到了汽車站門前廣場,翻修一新的轉盤,四通八達,有效地分解了車流人流,讓出行變得更加暢通便捷。
原先佇立于此的巨大高炮廣告牌被一柱擎天的高桿燈替代,巍峨磅礴,氣勢非凡,一俟夜晚,華燈綻放,整個車站周邊亮如白晝,繽紛多姿,使小城顯得越發(fā)年輕,活潑,器宇軒昂,神采奕奕。
緩步來到東邊,驚訝地發(fā)現一幫建筑工人正在圍網里施工,電焊機炫目的藍色火花四處飛濺,伴隨著切割機刺啦啦的鳴叫,以及鐵錘沉重的敲擊聲,叮叮咚咚,如更夫擊鼓鳴鑼巡夜,有遠至近,漸次傳入耳鼓,引人矚目。我,不明就里,懷揣狐疑,不由自主地靠將過去,一探究竟。
人啊,真的很奇怪,對那些正在發(fā)生的或者即將發(fā)生的不明不白的事情總喜歡刨根問底,打破砂鍋問到底,非要弄清楚事情發(fā)生的一二三四不可。唯如此,不甘心,不罷手。
好奇,是人之本能,我,也不例外。
我,心如鹿撞,帶著不明就里的欲望,小心翼翼地像跳鬼步舞蹈一樣穿過人行橫道,閃轉騰挪來到圍網前,定睛細看,見四五個身著黃馬甲的工人正在揮汗如雨地擺弄著角鐵、螺絲、欄桿,只見他們嫻熟地扳扳擰擰,敲敲打打,頭頭是道,有條不紊。
哦,原來他們正在安裝一座銅像,從銅像的高度和底座高度的設計可以發(fā)現,獨具匠心的搭配和淋漓盡致的黃金分割比例,使銅像整體效果頗具審美藝術觀感,看起來舒暢、和諧、威嚴、壯觀。
定睛細看,咦,這不是原來就安裝在這里的定遠人的驕傲——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的銅像嗎?怎么,失蹤了這么長時間,又班師回朝啦?
我,有些迷茫了。
但見,如今,英雄策馬仗劍,面向戚繼光大道,豪邁,有氣勢。
想當初,他可是定遠赫赫有名的招牌,南來北往的人們只要光臨定遠,都會來一飽眼福,立此存照。后來的后來,不知何時,不知何因,就從定遠人的視野里莫名其妙地就消失了這么多年,今日重見,睹物思人,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據說在當初因為涉及戚繼光籍貫是定遠人還是蓬萊人這個問題上,安徽與山東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最后為了平息事端,戚繼光銅像就悄沒聲息地移居花園湖安家落戶,緩和了事態(tài)的發(fā)酵,爭議也就不了了之。一代名將戚繼光就這樣隱姓埋名,藏在深閨人未識,不露廬山真面目。
其實,在國人的眼中,不管戚繼光的故鄉(xiāng)是在哪里,總之是在我泱泱中華土地上,是我們民族的英雄,不是個人資產,大可不必因為籍貫問題,徒生口舌之波。時至今日,得以重見天日,又再現江湖,笑傲群雄,大幸,大喜,大賀,大吉祥。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定遠人,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明朝抗倭名將,杰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是安徽定遠縣人民的驕傲,為了弘揚戚繼光的愛國主義精神,永遠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定遠縣曾于1992年9月29日就隆重舉行了民族英雄戚繼光銅像揭幕儀式。繼之的2009年,永康鎮(zhèn)(戚氏故里)再立一座塑像,可見英雄故里人們對其的敬重和厚愛。
對于有著“將相故里”的定遠來說,與戚繼光有關聯的故事與軌跡很多,小城的“操箭巷”就是其中之一。此處位于老城的南門后街,這里原有一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的戚家老宅,戚繼光回定遠省親后,一般都會來到這里的戚家老宅居住,奢得一夕安靜。
老宅旁有一東西走巷,巷東有一土臺,戚繼光經常在此組織青少年練習刀槍箭戟,演習陣法,后人稱此巷為“操箭巷”,并在土臺上建立“繼光亭”,故“操箭巷”一直保留到至今,雖狹小幽長,但底蘊厚重,有靈氣。
2018年1月14日下午,由安徽省文化廳、安徽演藝集團共同監(jiān)制出品,由安徽省京劇院創(chuàng)作演出的大型歷史京劇《抗倭將軍戚繼光》在定遠縣大劇院隆重上演。該劇不僅弘揚、普及了傳統(tǒng)文化,傳承、傳播了華夏國粹藝術,還展示了定遠悠久的人文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該劇共分為七場,講述了明嘉靖年間,倭寇進犯浙江等沿海一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故事。面對兇惡之寇,大明將軍戚繼光率戚家軍以三千之兵,滅兩萬之寇,創(chuàng)下軍事奇跡,展現了中華民族守疆衛(wèi)土,誓滅來犯之敵的氣魄與決心。
全劇劇情緊湊流暢,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立體豐滿,藝術地再現了戚繼光蕩平倭寇的豐功偉績。
該劇不僅文戲好聽,而且武戲好看,再加之華美靚麗的服飾和纏綿婉轉的唱腔,給在場觀眾帶來了美妙的視聽享受。
時任定遠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劉洪智,副縣長張玲,縣政協(xié)副主席方世根與全縣各界700余名觀眾一起觀看了演出。
戚繼光文武皆備,不但能征善戰(zhàn),也能吟詩作賦,他的詩歌有著岳飛《滿江紅》的豪放,文天祥《過零丁洋》的情懷,歐陽修《醉翁亭記》的釋然,范仲淹《岳陽樓記》的憂患。
戚繼光詩詞氣沖斗牛,心系民生,憂國憂民,志若鯤鵬,他的鴻鵠之志,從其作品中可見一斑——
《馬上作》: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
《題武夷》:一劍橫空星斗寒,甫隨平北復征蠻。他年覓得封侯印,愿學幽人住此山。
《出塞二首》:郁蔥千里綠陰肥,澗水縈紆一徑微。魚為驚鉤聞鼓動,鳥因避幟傍人飛。
《出塞二首》:石壁凌虛萬木齊,依稀疑是武陵溪。長城舊飲紛胡騎,大漠初驚過漢鼙。
《辛未除夕》:四指回杓猶障塞,顛毛如許怯簪冠。驚心歲月愁仍在,回首風塵夢已闌。
《三屯新城工成志喜》:受降新筑壯三屯,燈火遙連十萬村。障燧層巒秦作塞,風云大陸薊為門。
至此,聯想到最近我剛看完的電視連續(xù)劇《抗倭英雄戚繼光》,扶案沉思,感慨萬千。
人生無常,起起伏伏,沒有無怨無辜的愛,也沒有無怨無辜的恨,在任何時候,事情發(fā)生發(fā)展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真的有異曲同工之妙,歷史的進程都有驚人的相似。凡人如此,英雄也不例外。
明代嘉靖年間,我國東南沿海經常有倭寇從海上侵入,登陸后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浙閩近海地區(qū)老百姓飽受這些侵略者造成的苦難,許多人家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到處流浪,乞討求生。
在朝廷授意之下,名將戚繼光在浙江沿海迅速組建了一支精銳之師,人稱“戚家軍”,專門對付倭寇,為民保駕護航。
經過大小戰(zhàn)斗十多次,“戚家軍”英勇殺敵,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狠狠地打擊了侵略者,“戚家軍”聲名遠播,倭寇聞風喪膽。
戚繼光同時還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余年,保衛(wèi)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fā)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加之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林林總總,頗有建樹。
生于憂患,長于憂患的戚繼光,從小受其父戚景通嚴格的家風家訓教育,一旦發(fā)現其缺點,便會嚴厲批評,囑即改正,從小就在他的內心樹立了國家安危興盛之雄心壯志。
戚繼光心系家國情仇,大明前程,不顧個人名利,弒殺倭寇于刀下,誓把倭寇一掃光,最終,戚繼光率領叱咤風云的戚家軍實現了他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滅倭志向。
戚繼光一生南平倭患,北防蒙韃,身經百戰(zhàn),九死一生,贏得南國謳歌,北疆稱頌,世人美譽,為華夏民族建立了巨大的功勛。
幾度浮沉,幾度崛起,終將東南沿海匪患剪除,此勇此謀,誰人能敵?
遺憾的是,在那個年代,功高蓋主,最終于萬歷十三年(1585年),受到彈劾的戚繼光,被罷免回鄉(xiāng),終老田園,抱憾多多。萬歷十六年,病死于家中,時年六十一。
試想,如果戚繼光能繼續(xù)統(tǒng)帥戚家軍,大明的強盛可謂是另一番景象,可惜這僅是一種美麗的假設,而歷史是不能假設的,歷史也不許有如果的立錐之地。
幾度滄桑,而今邁步,修葺一新的戚繼光銅像又盛裝重回安徽定遠縣汽車站廣場,聞此訊,市民奔走相告,歡聲雀躍,從此,定遠不僅多了一處網紅打卡地,也多了一處人們休閑觀光的好地方,更是展現定遠將相故里威名,介紹定遠的一張亮麗名片。
又見戚繼光,定遠當自強,再現定遠雄風。
編輯:高華芬
作者介紹:
張行方,全媒體記者、中國散文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書畫院高級院士、中國書畫名家專訪網主編、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硬筆書法家協(xié)會宣傳部長、故宮博物院安徽省書畫考級中心副主任、中國公安文學精選網安徽工作部總編、安徽古塬書畫院副院長、美國書畫研究院無錫分院執(zhí)行副院長、知名作家、文藝評論家……
長于散文、詩歌、評論、長篇小說及非虛構等文本創(chuàng)作,煮字療饑,怡情養(yǎng)心,只為心靈自由呼吸,思想能生根發(fā)芽。
其作品文采斐然、情感充沛、旁征博引、厚重飄逸、氣勢恢弘、張弛有度,立意精巧,充滿靈魂的叩問和 哲學的思辨,立體之美躍然紙上。
出版有:文學作品集《等你回航》。
供職單位:全國公安文聯《中國公安文學精選網》安徽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