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當代教育家10月18日推出的課堂實錄。原來在“全課程”實驗校,課堂生活是這樣發(fā)生的。今天,不泛泛而談教育哲學、光輝理想,就安安靜靜地聽老楊上課,看高手如何將在一堂普通的課中演繹出“懂學科又懂孩子”的動人細節(jié)。
作者|常麗華
北京市朝陽區(qū)赫德雙語學校小學部中方校長
為教育重塑生活
這一周,孩子們都在選課外課,老楊的數(shù)學課就從這個話題入手。
老楊:“同學們,我們選課外課時,老師遇到了一個問題:到底有多少學生報了課外課?誰能告訴我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小李回答說:“老師應(yīng)該有一個統(tǒng)計表,能看到有多少人?!?/span>
老楊說:“嗯,老師的統(tǒng)計表沒有做好,我們來看看統(tǒng)計表上有哪些信息。”
在老楊的引導下,黑板上出現(xiàn)了這樣的題目:
女生:14人
男生:比女生少5人
一共有多少學生?
這是緊扣學生生活的題目,也是立足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所以孩子們感興趣。
數(shù)學課本上不會有這樣的題目。全課程強調(diào)的“為生活重塑教育”,在具體的課堂上,就是這樣體現(xiàn)和落實的。
知識進度 vs 成長進度
接下來,孩子自己畫圖做題,然后互相講解。
小萌看到同桌沒有做完,就走下位子,找到另外一個座位上的同學,蹲在她旁邊講了起來。那個剛?cè)雽W時會溜號的小萌不見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主動學習而且愿意幫助別人的孩子。
子涵寫得慢,最后一個寫完。但他不焦慮,拿著本子問:“我給誰講呢?”張釗老師立刻走過去,他就有模有樣地給張釗老師講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老楊什么都沒干涉。孩子們這種自然淡定的態(tài)度,是教室長期的安全感養(yǎng)育的結(jié)果,是日常數(shù)學學習習慣的自然體現(xiàn)。而這種自如和安全感,是學習得以從容展開的前提。
接下來,就需要一個孩子當小老師講給全班同學聽。
楊老師請小王同學到前面講課—這就是老楊,總是不走尋常路。通常這種小老師,一定是班級里學習最好的,而小王同學是一個內(nèi)秀的孩子,口頭語言表達暫時比較弱。我上課的時候,也注意到他的參與度不夠多。所以,讓他來講,是一個挑戰(zhàn)。如果是我,我會很擔心其他孩子們聽不進去。
猜猜,老楊這時候會怎么說呢?
被老楊稱為王老師,小王同學的眼睛里立刻放出不一樣的光—讓人動容。其他孩子也立刻睜大了眼睛,一個也不走神。老楊的這句話里,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數(shù)學這一學科,老師是在進行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發(fā)言的教育,這也是最基礎(chǔ)的人格教育。
我們經(jīng)常說的進度,是知識的進度,不是孩子成長的進度。我們心里想著的,也是如何把預定的內(nèi)容完成,因為這樣我們就有安全感。我們會告訴自己:我已經(jīng)都講了,孩子還不會,那是孩子的問題。
但在老楊的課堂上,孩子永遠是第一位的,或者說,孩子才是最重要的課程。如何引導每個孩子都參與進來,是老楊時時刻刻都在思考的問題。
小王老師圖畫的不錯,但真的講不清楚。
原來在亦小,我曾經(jīng)趕著老師們?nèi)ヂ犂蠗畹恼n,琳琳老師說,她聽課記錄最多的是“老楊語錄”,因為老楊每一句話背后,就是一部活的教育學。就這樣,在老楊的引導下,小王老師終于把他畫的線段圖講清楚了。
小王老師問大家:“接下來我要做什么了?”
老楊接了一句:“誰是他的知音?知音就是好朋友啊?!?/span>
子涵說:“接下來,你要問男生有多少人?!?/span>
老楊說:“子涵是他的好朋友,因為子涵懂得小王?!?/span>
昨天我上“朋友”主題的第一課,老楊聽課后很激動,一是孩子課堂上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二是孩子們對朋友的理解觸動到了我們。
很自然地,朋友的話題就被帶到了今天的數(shù)學課上,這是我們一直渴望能在課堂上看到的:全課程所追求的,是全息的生活,是學科之間內(nèi)在價值觀的融合,是學習生活方式的高度統(tǒng)一。唯有這樣,所有的學習,才能為孩子當下的生活服務(wù)。
就這樣,是小王同學當老師講題,潛在是老楊不著痕跡的引導,在這樣的課堂上,不是誰為主體,而是師生平等地在一起,生活本身成為主體。
數(shù)學本質(zhì)的被揭示,是課堂魅力所在
小王老師講完后,老楊問:“我們來看一下,今天我們解決的是什么問題?有什么特點?”
孩子們紛紛說:原來給的信息很直接,現(xiàn)在給的信息不是直接給的,要通過另外一個信息來判斷。
老楊充分肯定:“對,在數(shù)學上,這叫間接信息?!保ㄖ贿@一點,課堂就有了高度,有些孩子因此就對數(shù)學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老師接著引導孩子:“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一般的步驟是什么?”(這是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span>
孩子們通過討論得出這樣的步驟:
1.想:給了什么信息
2.方法:怎樣解決問題
3.動手列式計算
4.互相講一講
5.寫好答語
不是學會做幾道題,而是通過學習數(shù)學去解決問題。這是老楊高度強調(diào)的。知識不是名詞,是動詞,能夠被運用的知識,才是活的知識,才是有價值的知識。
我忽然想到,為什么老楊在課堂上那么淡定?首先是她極為深厚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她懂數(shù)學,更懂得孩子,所以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學習數(shù)學。
老楊繼續(xù)問孩子們:“為什么要互相講一講?我都會了!老楊就是讓我浪費時間?!?/span>
子涵語出驚人:“讓別人成功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span>
孩子的話把老楊激動壞了。這和昨天語文課上,我們討論的朋友有關(guān)。一個孩子在數(shù)學課上形成這樣的認識,這才是真正的教育啊!
課下,她和我說:“你看看,知道語文到底對數(shù)學有什么樣的影響了吧?如果數(shù)學是一棵樹,語文就是水?!?/span>
最后,老楊讓孩子試一試,看看自己會不會這樣解決問題了—其實就是課本上的練習題。目的不同,孩子們學習的過程也不同。在這個過程中,老楊鼓勵孩子們超額工作,但也提醒超額的同時會意味著容易出錯。
孩子們都選擇超額。
這是一個曾經(jīng)很不喜歡數(shù)學的孩子,今天卻說出了這樣的話!真的讓人感慨萬千。
其他老師聽課有感:
1. 作為老師懂得“示弱”?!澳銈兘o他鼓掌,我怎么沒被鼓掌過,我很‘嫉妒’”、“我只說一遍,我腦子不太好使”,“以后老楊碰到難題你們會不會幫助我?”……激發(fā)學生的挑戰(zhàn)欲望和自信心。
2. 學科特色突出,既有發(fā)言的積極,也有思考的安靜,學生懂得用數(shù)學語言回答問題。
3. 最大的感受:讓人不再害怕數(shù)學,越學越有興趣和信心!
——韓曉蕓老師
課堂上的楊老師風趣幽默,笑聲不斷,孩子們非常喜歡。有意思的是,老楊把孩子逗得哈哈大笑,她自己卻很嚴肅,這樣的反差,讓課堂增加了更多魅力。課堂上,楊老師從來不會牽制孩子的思維,用楊老師的話說:不能以大欺小!孩子和我們是平等的!
——趙麗泓老師
一堂課40分鐘,楊老師講新知識的時間是14分鐘左右,剩余的大部分時間是學生在講。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我看到楊老師不斷地追問,這就是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了提出問題,這是生生互動的課堂。把課堂還給學生,改變課堂的的結(jié)構(gòu),是我努力的方向,這樣下去,學生一定會對學習有興趣。
——趙雪松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