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飛輪效應
“飛輪效應”其實說的就是“萬事開頭難”。
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zhuǎn)動起來,一開始我們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復地推。
達到某一臨界點后,飛輪的重力和沖力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這時,就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zhuǎn)動,而且不停地轉(zhuǎn)動。
飛輪開始轉(zhuǎn)動時需要的能量,就是在前期的反復一圈一圈的推動中積累起來的。這是在為了形成屬于自的體系而做準備。一旦體系能夠彼此支撐,那么它的運作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
我們的寫作過程其實亦是如此。
在寫作初期,我們都是從零起步,不知道從何寫起??赡苄睦镉幸淮蠖严敕ǎ蓪懗鰜砗罂偛皇悄敲椿厥?,總還是“差那么點意思”。這個時候熱情很容易開始日漸消退,很難再堅持下去。
其實,正如娜塔莉戈德堡說:“只要坐下來,開始寫就好。不用急著看到成果,也無需要求自己寫得有多好,堅持寫下去就是了。
現(xiàn)代教育家徐特立在《徐特立教育文集》里寫道:喜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為它是建立在喜馬拉雅山之上,盤基廣大高原之上的一個高峰;假如把喜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難以存在的。
從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說,做任何事都需要打好前期的根基。寫作亦是如此,不能好高騖遠,而忽略基本的積累。
當積累到一定程度,量變便會產(chǎn)生質(zhì)變,這個時候,我們的飛輪就會轉(zhuǎn)起來了。我們找到了自己的文法,也建立好了自己的素材庫,就會越寫越順。
不說名人大家,就說我身邊的一個好朋友吧。她堅持每日不間斷地寫日記11年,練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文風,也有了不少作品的積累,現(xiàn)在第五本書都已經(jīng)快出版了。
當然,這世上鮮有無緣無故的牛逼。不是說飛輪轉(zhuǎn)起來了就可以高枕無憂、躺起來睡大覺了。
只有讓好奇心和學習力一直在線,保持深度思考力,始終在學習,始終一無所知,才能不斷寫出新的作品。
2
蘑菇效應
每個人成長的速度都不一樣。
同一時期開始寫文的人,可能別人已經(jīng)成為多家平臺的供稿作者了,已經(jīng)開始簽約了,出新書了。自己卻還是籍籍無名,甚至還沒有一篇可以拿得出手的好文。
這個時候的難受和難堪是肯定會有的。這種失落和碰壁感,如同被放置在陰暗角落里的蘑菇一樣。
“蘑菇定律”就是:蘑菇必須在陰暗的角落里生長一段時間,才會被人看見和重視。
人的成長也會經(jīng)歷這樣一個過程。
不要自我懷疑,不要一味觀望他人的成果而自亂心神。所有停滯不前的怯懦和擔憂,都會延長成為“蘑菇”的時間。我們也只有努力去打磨好自己,才能不錯過一個又一個機會,才能去實現(xiàn)自己的文字夢想。
3
警惕野馬結(jié)局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馬的腿上吸血。就像在豹子耳邊不停煩擾的蚊子,它們能吸飽血之后黯然離開,而不少野馬卻因為它被生生折磨死。
動物學家說,蝙蝠吸的血量非常少,遠不足致死。而這些野馬的真正死因是暴怒和狂奔。它們的劇烈情緒反應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而吸血蝙蝠只是一種外界的挑戰(zhàn)。
這一點還是著重說一下我們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如果說寫文是一場戰(zhàn)役的話,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軍心不能亂。
不要質(zhì)疑自己進步太慢,也無需看著他人頻繁上稿或是連連出書就對自己失去信心。
對于一個文字創(chuàng)作者來說,長時間的焦慮、浮躁是會奪取我們的創(chuàng)作生命力的。把寫作看成是我們一生都會去努力的事情,不要去計較眼前一時的得意與失意。
學會體察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堅持下去就好。
4
凡勃倫效應
美國經(jīng)濟學家托斯丹·凡勃倫曾經(jīng)提出: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暢銷。
其實,這一理論被人廣泛地認為:如果想要得到“好價錢”,就要思考如何把自己變得更加“值得”。
放在寫作中就是說,我們要努力去形成自己的個人品牌,提升自己的辨識度。
可以先選中自己一個擅長的領(lǐng)域,成為這一領(lǐng)域的佼佼者。擅長寫親子文,就先去寫親子文,擅長寫觀點文,就先去寫觀點文,先去達到別人一提起親子文和觀點就會率先想到我們的水準。
除非生來便是全才,不然盲目散打真的會很累。寫到后面,其實也就會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文體再多,也都有相同之處。到那個時候,發(fā)展成全能型寫手也就更簡單了。
寫文不易,很開心我們能一路同行。
文字/Sunshine珊珊
排版/Sunshine珊珊
圖源/網(wǎng)絡
如果你已經(jīng)看到這里了,那就關(guān)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