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頭,新型肺炎,交叉感染,禍害人間,妖魔攜舞,天昏地暗,海嘯山哭,民不安生,中央領導,一聲令下,卡路封城,上下齊心,修房研藥,共抗疫情,眾志成城,天佑中國,
還一片和諧家園。這是香港畫院院長馬培童在作品中所表達的內(nèi)容。畫的上部描繪的是疫情出現(xiàn),人和動物出現(xiàn)恐慌,家園失去和諧,畫的中部描繪的是在黨中央的號召下,
終南山帶領醫(yī)療團隊與民眾獻愛心一起齊心協(xié)力,爭分奪秒,不分晝夜,克服種種困難,將在疫中的病人往死神駁回。
畫的下部表達的是一場眾志城成的疫戰(zhàn),在大家共同齊心努力下,一場戰(zhàn)斗終于獲得勝利,還一片和諧的家園。馬培童運用的是焦墨畫法,所謂焦墨畫法指的是在繪畫過程中,從頭至尾指蘸墨不蘸水的一種畫法。畫中以黑白兩種形成對比,
以黑反透白,以白反透黑,以此突出主體,使所表達的事件更加清晰明了,令觀者一目了然。為了點明主題,使畫面不過于沉悶,馬培童特意將紅十字及天佑中國四個字,運用紅顏色,起到警醒畫面的作用。
紅色象征熱情、喜慶、好運及大吉大利等,在一場與疫情奮戰(zhàn),生與死的搏斗,是他們帶有紅十字的白衣戰(zhàn)士,不分日日夜夜,不辭辛勞,浴血奮戰(zhàn),堅守在第一線與病魔作斗爭,有的一連幾個月都沒有回家,有的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有的甚至犧牲了生命……,
由于他們的努力及大家一起獻愛心,天佑中國,中國才取得了勝利,他們是英雄,是他們用自己的軀體,換來了一場又一場戰(zhàn)斗的勝利,還人類美好和諧的家園。畫中所發(fā)生的故事情景雖然緊密繁雜,但緊中有序,該緊的緊,該松的松,使畫面有個透氣的空間
,也使畫面所表達的事件條理清晰,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及收藏價值,切合真實歷史事件,在作畫難度上除了用焦墨畫法,馬培童還融合了漢畫巖畫皮影等多種元素及圖案,以此來表達所發(fā)生的真實歷史事件,在創(chuàng)新上具有標新立異,與眾不同,開一代新風,是一幅難得的好佳作。
馬培童,1956年生(筆名守一)、香港畫院院長, 香港書畫報社董事長,師從程大利老師,90年代拜張仃老師學習焦墨山水,先后就讀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和中央美術學院山水高研班,在傳承老師藝術思想的基礎上,開拓進取研究,獲得在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中,“焦墨焦彩”中國繪畫技藝和傳統(tǒng)技法上,有突出貢獻。特授予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稱號,現(xiàn)為,國家一級美術師、 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中國焦墨刻石皴創(chuàng)始人,從哲學和美學的根本參悟意象造型,把石窟雕塑佛造像刻在宣紙上的特質(zhì)與真義,于甲骨文、象形文字、巖畫、漢畫像石刻的原初精神確定美學取向,開掘點線面、符號、圖形諸元素自身審美價值,將主觀意象融于自然,形成獨異于人的個性語言,尚古樸、求天趣、富意蘊,重裝飾、形式美。為中國焦墨畫創(chuàng)新研究探索做出貢獻。(潘瑋萱寫于上海)